陕西宝鸡太公庙秦公大墓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2021-03-1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宝鸡市陈仓区博物馆
太公庙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以东5公里处,渭河以北二级台地上。据文献记载,从秦宪公二年(公元前714年)至秦武公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的36年间,秦国一直以此为“平阳城”都邑所在(图一)。
图一 太公庙秦公陵园地理位置示意图
关于太公庙与秦平阳城的位置关系,自上世纪以来的历次考古工作发现得以逐步证实。首先是1978年在此发现的春秋乐器坑[1],出土8件铜器,钟5、镈3件。5件钟均有铭文,可分为两组,2件铭文为一组连读,另3件为一组连读;3件镈也有铭文,风格一致。按秦公钟铭文:“秦公曰,我先祖受天命,赏宅受或(国)。刺刺邵文公、静公和宪公不㒸于上,邵合皇天,一事蛮方”。先祖即指“受天命”又“赏宅受国”的秦襄公,而先祖之下则是秦文公、静公和宪公三世,静公不曾享国而卒,这与秦之世系相合,显然做器者当属秦宪公之子。宪公生三子,即武公、德公和出子三人,而能做此器者,显系为纵行疆场的秦武公[2]。因发现于新确认的陵园之内,所以判断该乐器坑可能是秦公陵园的祭祀坑。其次,近年考古工作者按照早期秦城陵依存关系发现了属于太公庙遗址区(平阳)秦公陵园之所在[3];太公庙以东的宁王村发现过秦汉时期大型遗址,被认为与早期秦人活动有关;在太公庙至宁王村之间,长期以来考古工作者还曾发现相关秦的聚落遗存即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可能与早期城址有关;在此区域还发现了多处秦国人墓地,如西高泉[4]、南阳墓地[5]、洪塬墓地[6]。各种迹象表明,“平阳一带东周时期考古遗存虽多属零星发现,但其从春秋早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甚至更晚的线索,还是比较清楚的。约从宪公时代开始,秦人在这里的活动就没有中断……确与平阳建都的历史存在着因果关系。”[7]即这里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平阳城(图二)。
鉴于最初在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旁发现有乐器坑,以及随后于凤翔秦公大墓旁又发现祭祀坑的情况,我们分析早期秦公陵园集中公墓制的原则,和秦公大墓外藏坑布局相一致的规律,判断太公庙乐器祭祀坑的东北方向应该有秦公大墓存在的可能,但由于相应位置早年被村落占压,所以当时无从开展调查与勘探工作。2013年4月,值太公庙村部分村民宅基拆迁重建之机,应陈仓区博物馆的请求,并经请示省、市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派人前往该村,发现了太公庙秦公大墓(一号大墓)和车马坑,且在其东北分别发现了疑似兆沟的陵园设施。
2013年5月至2018年1月,根据考古现场调查得到的初步线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及陈仓区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平阳遗址所在的宝鸡太公庙村周边以及新建西宝中线外围和以南,杨家沟村以东,巩家泉村以西之间约140万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工作。主要收获是,探明了宝鸡太公庙村以及周边遗址范围内只分布有1座“中”字形大墓,该大墓东南侧有一处“凸”字形车马坑,西南侧为乐器祭祀坑,共同组成一个秦公陵园。现简报如下。
图二 太公庙村周边遗存分布图
一、地理位置
该陵园位于今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以东约5公里的太公庙村。陵园与平阳城址相隔不远,太公庙村以东至宁王村以西约6平方公里区间或为平阳古城所在。陵园所在区域南邻渭河,北依凤翔塬,处于关中平原渭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之上。
图三 太公庙秦公陵园考古勘探遗迹分布图
二、勘探收获
目前在太公庙及其周边遗址范围内仅探明有一座大墓,在其东南57米发现有1座祔葬车马坑,西南200米处有1座乐器祭祀坑。大墓、车马坑和乐器祭祀坑的周边有不相连的三段壕沟(图三)。
1.一号“中”字形大墓(M1)
M1位于太公庙村北部。平面形制为东西向“中”字形,方向93°,由墓室及东、西墓道三部分组成。东西全长132米,总面积为1906平方米。其中墓室东西长60、东端宽18、西端宽20、最大深度12.5米。东墓道长54、东端宽9.5、西端宽13米,底部为东高西低的斜坡道。西墓道东西长18、东端宽11、西端宽8.6米,底部亦为斜坡道,西高东低(图四)。
2.“凸”字形车马坑(K1)
K1位于太公庙村内,一号大墓M1东南57米处。平面形制为东西向“凸”字形,方向94°,东西全长72.5米。其中主体坑东西长54.5、南北宽20米,面积为1075平方米。最大深度4.5米。勘探时发现底部有铜节约、马骨、朱砂、板灰等(图五)。
3.大墓临近处的“壕沟”
经过钻探,发现了分布于一号大墓M1、车马坑K1东部和北部的壕沟,疑似“兆沟”设施。由于当地农民取土,壕沟多处遭到破坏。壕沟现存三段,东段壕沟G2残长180.6、宽4.6~5.5、深3.6~4.5米;北段壕沟G1残长340、宽5.6~7、深2.6~4.2米;西段壕沟G6残长465.6、宽3.8~4.2、深3.5~4.2米。
图四 一号大墓M1 平、剖面图
壕沟各段的地层堆积大致相同,大部深2~2.8米,部分区域生土以上地层因取土遭到破坏(图六)。大部地层堆积分3层。
第①层,耕土层,厚0.3米。土色灰褐,土质松散,含植物根系、砖、瓦残块等。第②层,近现代扰土层,厚1.2~1.5米。土色黄褐,土质较硬,含植物根系、陶片、料礓石块。该区域大部分为水浇地,土质松软,含水分量大。第③层,垆土层,厚0.5~1米。土色红褐,土质较硬,含白色钙丝、料礓石块等。以下为原始土层,土色黄褐,纯净,土质均匀。
三、结语
1.近年对太公庙及其周边区域的全面调查勘探,找到了乐器祭祀坑附近的“中”字形大墓、车马坑遗迹以及相关秦早期聚落遗存、秦汉文化遗址等,确定了秦公陵园以及平阳城址的存在。目前在太公庙秦公陵园已发现的“中”字形大墓及其所属车马坑、乐器祭祀坑等组合,还发现了疑似“兆沟”的设施,虽然只是几段残存的壕沟,但根据该区域的河流和地貌状况,我们认为这些壕沟不排除系自然冲沟的可能,即当时太公庙秦公大墓没有兆沟。
图五 车马坑K1 平、剖面图
图六 东段壕沟地层剖面图
2.太公庙秦公陵园的发现,为研究秦早期墓葬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以往关于秦陵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集中于甘肃礼县、凤翔雍城、秦东陵和咸阳等秦都城附近[8],对太公庙秦公陵园和平阳城址的探索,证实了秦人在平阳城附近亦存在秦陵区。从墓葬制度上考察,秦国大墓多从早到晚以“中”字和“亚”字形为高等级墓葬。秦早期虽无“亚”字形墓,但“中”字形和“甲”字形墓却多见。“中”字形大墓为秦早期最高等级。太公庙“中”字形大墓的东南和西南分别有祔葬车马坑和乐器祭祀坑,这同之前在大堡子山[9]、雍城[10]发现的秦人陵墓及车马埋葬规律相一致,反应了秦早期墓葬制度的类同性。
3.通过近年对太公庙及其周边区域持续性的考古工作,仅发现了一座“中”字形大墓,而没有其它类型大墓的发现,说明太公庙秦公陵园的陵墓只有一座。而文献记载“葬阳”的秦公共有四位,分别为秦武公、秦德公、秦宣公和秦成公[11]。根据乐器祭祀坑所见铜钟铭文[12],可以判断该陵园“中”字形大墓的墓主应是秦武公。文献所载的其他三位秦公的陵墓又位于何处?此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凤翔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凤翔县城东南发现了一处秦公陵园,该陵园距南指挥陵区较远,根据文化遗存分析,时代较早[13]。依据“陵随都移”的原则,秦德公、宣公和成公执政于雍城,理当葬于雍城,而最早的城址即在三岔村附近,况且都城从平阳迁至雍城是由于平阳缺乏战略防御和资源供给的原因。因此十四号陵园即是文献所记葬“阳”的陵区[14]。太公庙秦公陵园的发现对于进一步研究秦汉帝王陵墓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期调查:焦南峰 张天恩 田亚岐 董卫剑 王 颢 程 骋 刘明科等
后期勘探:赵富康 邓 刚 赵 翔等
绘 图:赵 巧
执 笔:田亚岐 赵 巧 董卫剑 王 元
[1]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J].文物,1978(11).
[2]杨曙明.国宝传奇:陕西古代青铜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
[3]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13年考古新发现汇报,未刊.
[4]a.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西高泉墓地发掘记[J].文物,1980(9).b.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宝鸡西高泉秦墓发掘简报[J].考古,待刊.
[5]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宝鸡县博物馆.陕西宝鸡县南阳村春秋秦墓清理[J].考古,2001(7).
[6]王志友,董卫剑.陕西宝鸡市洪塬村一号春秋秦墓[J].考古,2008(4).
[7]张天恩,庞有华.秦都平阳的初步研究[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刊(第5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 焦南峰,孙伟刚,杜林渊.秦人的十个陵区[J].文物,2014(6).
[9] a.早期秦文化考古联合课题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址[J].考古,2007(7).b.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J].文物,2000(5).c.赵化成,王辉,韦正.礼县大堡子山秦子“乐器坑”相关问题探讨[J].文物,2008(11).d.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墓及附葬车马坑发掘简报[J].文物,2018(1).
[10] a.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秦公陵园钻探与试掘简报[J].文物,1983(7).b.陕西省雍城考古队.凤翔秦公陵园第二次钻探简报[J].文物,1987(5).c.焦南峰,段清波.陕西秦汉考古四十年纪要[J].考古与文物,1998(5).d.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雍城一、六号陵园第三次勘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f.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翔县博物馆.雍城十四号秦公陵园钻探简报[J].考古与文物,2015(4).
[11]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2] a.同[1].b.田亚岐,李岗,李明科.秦式镈的发现与渊源探析[C]//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刊(第8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3]同[10]f.
[14] 王元,田亚岐.凤翔雍城14号秦公陵园墓主蠹测[J].考古与文物,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