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学前教育新格局

2021-03-18朱继文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育人

朱继文

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也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身处前所未有之世界大变局中,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們每个人都要拥抱变化,用超前的思维合理规划,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现在与未来。

去年下半年举行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为构建“第二个百年”新征程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围绕“高质量”做好教育。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内循环就是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循环,外循环就是参与国际产业链的供给和需求形成的循环。从教育领域来看,我理解的“双循环”包括了基于“文化自信”的内循环与基于“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创共享”理念的外循环。

追本溯源,教育的内循环应该源于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持续千年且博大精深的教育文化底蕴的“文化自信”。无论是孔孟之道推崇“仁”,还是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不论是陈鹤琴主张“生活即教育”,还是张雪门践行和弘扬“行为课程”,无不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质。这些主张因当时的国情和社会背景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也都无一例外地揭示出具有普适性的教育哲理。

由此可见,现今中国的学前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起始于对本民族教育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坚定的信念,以此作为内循环之起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探索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将依据我国当下国情和需要提出的“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国家战略需要,作为育人目标。

内循环的意义在于教育机构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人才又能反哺社会,推动国家在各个方面整体发展,优化整体教育环境,让二者循环往复产生良性互动。教育的外循环在于要用开放的眼光,以及包容、共享的心态,与世界建立连接。这种连接是输入与输出并轨而行的,即不断学习借鉴世界范围的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营养精华为我所用;同时,将中国优秀的教育智慧和行动方案向外输出,实现全球教育的共享共荣。

打个比方,内循环就是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外循环就像医疗手段和药物。在学前教育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外循环照镜子、找差距、借力量,通过内循环强健体魄。只有自身免疫能力足够强大,正气内存,才能实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育人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