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移动支付方式变革形势及应对策略的探讨

2021-03-18王转利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移动支付应对策略

王转利

摘 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新兴电子支付成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发展方向,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趋势,各类简易新型支付形式不断涌现。当前,支付方式跟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变,以新零售、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为主的线上消费场景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较快发展,移动支付方式不断创新。对移动支付方式变革形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移动支付;变革形势;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4-0060-03

一、移动支付方式加速变革进程

跟随着当前消费环境的改变,以新零售、线上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为主的线上消费场景不同程度得到了较快发展。不同场景的消费金融经营日新月异,尤其是依托国家“新基建”投资,在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大背景下,部分场景的流量瓶颈得到释放,为场景与消费金融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动力,刺激新型支付创新方式不断更新,并释放巨大潜力。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势新动能,将促使“无现金交易”“货币数字化”等成为热点和新的趋势,移动支付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代表的是一种新趋势、新方向和新动能。新型移动支付方式在向快捷、便利转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安全性能防护和个人信息防护,推动着便捷和安全齐头并进,促使变革进程加快,技术越来越先进,应用更加广泛,市场发展前景更加光明。

二、当前移动支付面临的新形势

1.网上购物增加,无接触支付得到普及。当前线下实体交易下滑,与线下交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交易明显快速增加,商场购物、旅游休闲、电影、餐饮等娱乐业服务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并将迎来重大利好。与此同时,因生活所需,不仅是年轻人,甚至一些老年人也习惯通过网络下单,直接网购家中生活必需用品,在家坐等快递商品的到来。这种购物方式一旦成为习惯,将彻底改变销售的模式和产品销售体系,一种新体验和习惯形成后,会因其特有优势难以被替代。

2.现金交易减少,无现金交易成为主流。现金货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杂乱的环境和人群,会附带很多细菌。香港城市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取样的货币检测结果显示,每张纸币平均含菌量17.8万个,一些低面值的纸币,每张附带的含菌量更高达1 800万个。在各类金融货币交易市场场景来看,现金交易明显减少,无现金交易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货币数字化能完成货币的基本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时候,传统的纸质货币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种趋势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的一种历史必然,无现金交易在网络性能和技术成熟后将成为新型消费模式,并在交易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3.现有支付方式逐步呈现技术的弊端,需新方式进行替代。当前,常用的是二维码支付和刷脸支付。二维码支付是当前最为主流的支付结算方式,二维码制作简单,而且容易被盗用和调换,用户的资金安全防线较为脆弱。这种脆弱性不仅表现在识别有难度,而且在特殊场景下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比如刷脸支付方式,这种方式是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提取面部特征值并进行信息比对之后,应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鉴别个体身份。但是,如果戴上了口罩,刷脸支付便不方便进行。实际上,从技术角度上讲,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替代现有技术,从而满足新的场景需求。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二维码支付和刷脸支付不会是支付的终极形态,它必然會被新的安全快捷支付方式逐步替代。这一切都依赖于新技术的出现和新场景应用的产生,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创新动力去解决这一系列难题。

三、移动支付新政策和新技术应运而生

1.创新移动支付新方式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具体体现。当前,国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采用远程视频、电话等方式办理商户准入审核和日常巡检。不仅如此,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对特定领域或区域特约商户实行支付服务手续费优惠,引导客户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服务APP等电子化渠道在线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诸如以上政策的出台,都是对移动支付的重大利好。创新移动支付新模式、新技术、新场景必须要深刻领会类似文件精神,结合各类场景实际加以应用,拓展移动支付领域新业态。

2.移动支付要在确保支付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的前提下创新路径。移动支付,从本质上讲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条线的深度融合。网络交易中的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是互联网金融和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基础,然而现实中,方便快捷的支付形式总是以牺牲资金的安全为代价。但是,移动支付具有金融属性,它的安全性应是最基本要求,金融系统的安全性要比其他类型的安全性要高很多。所以,创新支付方式,拓展新路径,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协调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3.跟随新技术应用,创新移动支付新方式。支付行业本身也在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新技术出现必然带来新的支付模式,新的场景应用必然带来新的技术革新。从移动支付本身而言,只要有市场、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创新动能。而且从支付本质而言,二维码、条形码、刷脸、声波、虹膜等等支付方式,都是支付前端的某种表现形式,后台的支付平台及相关技术大同小异。下面有几种有关支付前端的发展新趋势,因为有新场景应用,一旦技术实现突破,就会以一种全新模式改变我们对支付模式的认知。这种新模式如果被市场所接受,极易被推广,形成一种新的支付生态系统,并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一是新型“生物识别”支付。生物识别是一种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识别技术。对这种模式,我们并不陌生,而且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特有的、独有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和鉴定。生物识别技术涉及面较广,从某种意义上讲,“刷脸支付”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支付方式还可通过声纹信息、虹膜、指静脉等方式来实现身份验证。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无意识的行为举止,比如步伐姿势、讲话神态、手势举止等方式,以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来进行个人生态特征采集,最终让人可以借助更少甚至无附属物体的情况下完成对身份的精确识别。这种支付方式可以利用个人的众多个生态特征,提高个人身份的识别度,成为一种新型“生物识别”支付。

二是新型“无感交互”支付。这种支付过程将不再依托具体载体,而是通过弱信用验证技术将用户的强弱ID关联,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识别和资金转移。使用者在各个场景的交互也将由主动转变为“无感”,最终实现“无感交互”支付。这种通过弱信用验证技术将用户的强弱ID关联,将可以促使客户在同一场景中得到场景化应用。比如,通过各类生活用品和支付账户等之间的绑定,像停车场、加油站、4S店可实现“无感交互”支付新体验。这种新型“无感交互”支付是特定场景下的应用,虽然不依托具体载体,但是仍旧有一系列后续验证防护措施,确保资金和消费安全。

三是新型“泛终端支付”模式。在物联网时代,已经从“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物体可以是网络终端,也不能被称之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终端”,是真正意义上的“泛终端”。在万物互联的智慧场景下,任何物体都是互联网终端,物联网技术可以将资金账户与任何设备的ID相连接,这便意味着其他物体均可替代手机完成支付过程,即“万物皆可支付”。比如将传感器嵌入衣服、帽子等着装里面,实现新型支付。当前,随着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新的支付形态有望得到进一步普及。

四、创新移动支付需要强调的若干关键点

1.要以5G、物联网等技术作为推动移动支付创新的内在因素。从技术特点上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时延,不仅能满足用户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还能匹配更多全新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设施、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无人驾驶等等,这就为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技术保障。5G、物联网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作为一种技术发展的新动能,进一步推动移动支付创新发展的内在因素,不断促进移动支付健康快速发展。

2.要通过多种方式增加移动支付多场景应用。移动支付关键是要适应不同的场景需求,如果只局限一类或几类相对较为局限的场景应用,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要通过多场景应用,多方式组合来解决各类场景应用,移动支付方式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尤其在多元化的时代,要结合“有线、无线”“高速、低速”“强光、弱光”“强信号、弱信号”等不同场景强化支付性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一种可以绝对称得上是最好的支付方式,一种安全稳妥的支付方式往往是几种相对可靠方式的组合,这种支付方式必须是满足不同的支付场景需求,而且是经过实践的考验,具备可以信赖的移动支付可靠性和安全性。

3.移动支付要不断创新移动安全防护技术。支付在金融领域是一种对安全性能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要不断创新移動安全防护技术以适应新的需求。比如“时空码”等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可作为一种方式,要不断融合行为因子、时间因子、空间因子等多种安全因子进行验证,并通过P2P校验、动态算法验证等技术强化安全性,做好安全隐患识别预防和及时处置;要通过常态化病毒木马查杀、Wi-Fi网络环境等安全性监测等措施,防止移动用户网银账号、密码信息等泄露,确保用户支付和资产隐私安全。

4.移动支付要按照应用场景进行分级管理。要促进移动支付快速健康发展,在创新不同场景支付手段的同时,也必须确保资金安全和支付风险。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条形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中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也考虑到了条形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对有可能产生的支付风险进行了风险规避。但是,可以看到,只要是移动支付方式不断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这种创新的支付风险一直都将存在,并影响着支付方式的发展进程和方向。所以,要按照“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的要求,进行不同应用场景分级管理,在金融安全底线和业务规范的基础上,开展移动支付创新工作。

5.要进一步强化全民的移动支付安全意识。一方面,作为移动支付业务的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要强化个人移动支付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移动支付安全防护技能,远离支付陷阱。同时,也要通过加大信息安全防护宣传,强化全民对手机健康消费、移动安全支付认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风险赔偿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保护用户资金的安全和支付安全。另一方面,要按照“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强化安全机构建设,持续加大安全移动支付产业链投入,创新移动安全防护技术,加强支付安全体制和制度建设,强化支付价值链厂商、运营商、平台商共同承担手机支付风险责任,尤其要强化识别和预防安全隐患的技术研发,落实通信运营商、APP应用、网购网站共同承担手机支付风险责任,让消费者有一个安全网络购物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秋梅.我国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

[2]  隋新玉.以支付宝为例研究第三方支付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28).

[3]  杨超.试论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传统金融的冲击——以支付宝为例[J].时代金融,2013,(15).

[4]  金勇,宋伟,张静怡.我国发展第三方支付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3).

[5]  中国电信移动支付研究组.走进移动支付开启物联网时代的商务之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Discussion on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bile Payment Reform

WANG Zhuan-l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Huanggang 438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e-commerce,emerging e-payment has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on cash payment tools,mobile payment has become a trend,and various simple new forms of payment continue to emerge. At present,with the change of the current consumption environment,online consumption scenarios mainly including new retail,online education and internet medical have developed rapidly in varying degrees,and mobile payment methods are constantly innovat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tuation of mobile payment reform,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mobile payment;changing situation;cop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移动支付应对策略
以微信红包为例分析移动支付对互联网金融的促进作用
从财务角度探讨支付宝移动支付业务对医院的挑战与对策
移动支付中NFC创意新技术
电子商务环境下移动支付模式研究
打车软件的普及对城市交通压力缓解情况研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