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2021-03-18陈朝晖
摘 要 课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然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问题。建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应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树立“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从关注知识到专注素养,构建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堂教学评价的目标、内容与标准,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并明确学校的育人目标,积极开展课堂评价文化建设。
关键词 中小学课堂 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评价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学科核心素养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评价是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测量与评价的总称,它是指为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测量和评价[1]。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评价既包括教师的教学情况,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包括教与学的过程,也包括结果。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发挥教育评价的鉴定、诊断功能,也要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调节功能,还要发挥教育评价的监督、管理等功能,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相较于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比较薄弱。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课堂评价的理念比较落后、评价目标不够全面,主要关注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二是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是他人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三是评价的内容主要为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评价较少;四是评价的标准比较随意,注重结果评价,忽略过程评价;五是评价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结果的反馈不及时,对及时改进课堂学习效果不佳。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学科核心素养确立了学科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路径。因此,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可以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从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目标、内容、标准、方法、体系等方面着手。
一、树立“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知识至上还是素养至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传统学科教育中课堂教学评价注重知识的掌握,更多地体现了学习的评价理念,主要表现为:评价与教学分离,评价主要在学习结束后进行,侧重终结性评价;形式比较单一,偏重纸笔测试,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评价者。评价标准主要是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不清楚评价标准,评价反馈也不够及时。促进学习的评价是相对学习的评价而言的。它强调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提供一些策略帮助学生理解评价目标和标准,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与策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达到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课堂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最主要的目的是对教与学的情况进行诊断、激励师生不断改进教与学,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使课堂教学成为调动师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应当从“知识至上”转向“素养为重”,树立“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北京市海淀区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中,首先帮助学校明确评价理念。比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明确了“以评促教,评价先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指出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引导教师注重教学相长……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促进素养的提升”;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提出“要强化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深化推动学校课程改革”;海淀区东北旺中心小学提出“要通过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评价的变革等诸多实践,夯实队伍建设、培育学生素养、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师生发展,提高办学声誉”;等等。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能对课堂教学评价改革起到导向作用。
二、构建全面的课堂教學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又要评价学生的“学”,既要评价教学过程,又要评价学习结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是多样化的,至少应该包括教师课堂评教体系、学生课堂评学体系。教师课堂评教体系可以包括他人(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等)评价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师自评体系,学生课堂评学体系也可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及学生自我评价体系等。在教师课堂评教体系方面,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与实践。一般都是通过外部评价,学校的管理者、上级有关行政部门人员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去评价教师的教学,同事相互评价或者教师去评价学生,能够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但这样的外部评价存在很多不足,最大的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利于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觉完善与自我超越,反馈也不及时,学生不清楚评价标准,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好。对于如何从学生学的角度,从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角度来构建学生课堂评学体系,研究还比较缺乏。
基于“促进学习的评价”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强调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把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因此,需要制定出学生能够理解的评价目标和标准,及时给学生以反馈,让学生能够对照评价标准,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策略,达到通过评价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目的。以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初二信息技术课为例,来进行说明。
该校一直在进行“深度学习”实践研究,基于关键问题开展单元教学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他们以单元为最小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这个单元并不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教材章节整合,还包含学生感兴趣且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方法、工具等,由此形成的学习内容集合。采用关键问题引领单元教学来将课堂教学逻辑转换成学生喜欢的学习逻辑。比如,某一个单元教学的内容是“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包括“图像美化”“图像合成”“图像设计”,其中“抠图与拼接”是本单元学生要掌握的核
心技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调研学生需求,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其次,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围绕贴近学生生活且感兴趣的主题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这个问题情境是这样的: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征集校园文创产品,会为优秀作品设计师提供资金制作成实物,并邀请其参加校园文创展。接着,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始开展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出所设计的校园文创产品的评价标准(见下页表1)在整个单元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个课堂评价表是课堂评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自评、他评和师评的功能,特别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对照标准。它是师生不断研讨的结果,既体现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具体化,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根据这个评价表,学生不仅明白了本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即一个好的文创产品是怎样的;也明白了自己在图形图像处理信息技术上要达到的要求。对照评价
标准,每节课学生都能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品存在哪些不足,不断改进,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很好地掌握了知识技能,提升了个人素养。
三、确定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内容与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有多种类型,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达到不同的目标,其评价内容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海淀第四实验小学构建了“问思课堂”。以预学质疑、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实践拓展、总结反思和评价改进六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为了达到规范师生课堂行为的目的,该校制定了《“问思课堂”教师行为评价标准》(见表2),明确了“问思课堂”的教师行为标准:准、问、思、效,《“问思课堂”学生行为评价标准》(见表3),明确了“问思课堂”的学生行为标准为:问、思、用、创。
可见,该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但这样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还是比较笼统的,具体到每节课中,还应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一步构建出每堂课可操作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要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离不开课堂教学评价。在制定課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标准时,要从“双基”“三维目标”转换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对育人目标、教学目标认识的深化与发展,也是在实现路径上的创新与突破。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独特贡献,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特性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2]。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构建主体更为多样、更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定适当的评价目标、内容、标准,使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为教与学服务。
四、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是传统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突出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主要由他人通过课堂观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很多学校都统一设计了课堂教学评课表,这种方法对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很大局限性。要达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要把评价中心转到学生身上,关注评价育人功能的实现。布卢姆认为,课堂教学的评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配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配置性评价主要是通过了解学生准备状态,妥当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开始时通过提问或“摸底”测验进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是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通过反馈来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由于其特有的诊断和改进教学的功能,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练习、小测验、实验报告、实验设计等形式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有他人评价法、自我评价法;有量化评价方法、质性评价方法;有客观性评价方法、主观性评价方法;有表现性测量评价法、评定量表评价法、成长记录评价法;有同伴评定法、轶事记录评价法;有观察评价法,随堂听课评价法,“一分钟试卷”法等等。“一分钟试卷”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帕曲卡·克罗斯提出,具体方法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留一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写一篇概括性的短文,作为课堂教学的反馈。具体内容可以是对问题的回答,比如,今天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或者就某个特定概念,教师要求学生辨别所学过的最关键的信息;或者教师只要求学生指明课程内容和课堂教学中最不清晰的地方。当学生完成“一分钟试卷”,随后的措施跟进是关键所在,即教师在下次课前要对其结果加以概括和组织讨论,以此来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4]。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质性课堂评价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法。
五、开展课堂评价文化建设
课堂评价文化建设是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并围绕育人目标开展文化建设。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的环节。通过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实现怎样的育人目标,这是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之前必须重点思考的。比如,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在2008年“用心做教育、师生共成长”办学思想的基础上,2013年形成了“爱心、责任、创造”和“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目标,建立“思晓”文化体系、“问思”的课堂文化。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紧紧围绕“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办学理念,设定清晰的办学目标“有限的教育空间,存在无限的教育可能”和“培养好学、自信、包容的健康少年”育人目标,构建了教院附小的“自然·愉悦·饱满”教育实践体系,形成了“教师、学生站前排”的校园与课堂文化。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倡导学生面向未来学习,为美好生活而学习。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强调实践育人,重视在真实情境中学以致用,把育人目标定位在“引领未来,成就卓越”。这些都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积极开展课堂评价文化建设,创设一种平等交流的课堂文化氛围,才能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态度和学习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内容,以此来衡量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是学校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评价理念的转变、学校和学科育人目标的明确是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的前提,而课堂文化的建设支撑着课堂教学评价的改革,评价内容、方法、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可以从学校的课堂评价理念、育人目标、课堂文化建设、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着手。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不可能孤立进行,而应该是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步进行,还需要学校不断深入实践。
参考文献
[1] 余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9.
[3] 李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初中生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28.
[4] 姚利.美国课堂教学的“一分钟试卷"[J].基础教育,2006(10):29.
[作者:陈朝晖(1973-),女,湖南常德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科研人员,副教授,高级教师,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