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差异,巧用分层

2021-03-18欧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个体差异评价

欧鹏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班级里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在基础、学习能力、态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分层作业,让学生从作业中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评价

课后作业是一项由教师根据学习任务与要求进行设计、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是提高学习的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教学中同一个班级里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课堂上接受到的程度也不太相同。每天给全班学生布置了相同的作业,如果难度太大,对于那些暂时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来说就没办法完成,越来越不会,容易失去信心,对数学产生厌倦的心态;太容易了则对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又有点“吃不饱”,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在每天的课后作业中,笔者采取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布置分层作业。笔者将从学生小组分层,设计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与辅导,注意事项四方面来阐述个人的做法。

一、学生小组分层

设置分层作业的前提是将学生进行小组分层,通过批改作业、观察、谈话和咨询上年级的授课教师等各种方法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把数学成绩好、学习能力强、逻辑思维好,积极主动,会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并命名为“太阳小组”;把基础中等、头脑灵活、在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学生分为一组,命名为“月亮小组”;把基础一般、思维欠灵活的学生分为一组,命名为“星星小组”,学生处在哪个层次小组会根据学生是否有进步进行调整。

二、作业设计分层

(1)作业量的分层

在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作业量的设计上要因人而异,避免出现“一刀切”,将以前统一布置的作业转化为具有自主选择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选择作业内容和数量。例如,一些需要进行识记的知识点,对于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方法欠缺的学生,容许他们在课后去进行,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识记,以此达到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同时,适当要减少他们的作业量,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其次,适当增加一点具有拓展性的知识,让他们进行选择。而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增加他们的作业量,让他们能够吃得饱,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作业设计因人而异,要兼顾到所有的学生。

(2)作业难度的分层

根据学生在学习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以下结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探索活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分层作业设计具体说说。

这一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主要有两个:1.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作业的分层设计上,笔者把作业安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教材《南方新课堂》上的配套练习,而选做题是平常另外布置的作业,又分为A、B、C三個难度。

C类:基础知识的巩固。作业内容主要是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公式运用。这类题目是全班学生都要掌握的。

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底是5厘米,高是8厘米,请问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B类:作业内容是在A类题目的基础上做出稍微加大难度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需要用到一定的的思维转弯。本类作业题考查的对象是中等以上的大多数学生。如:

例题: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果园,底是50米,高是底的1.5倍,如果一棵果树占地5平方米,这个果园可以种几棵果树?

A类:作业题型主要是课本知识的拓展提高题,主要以涉及的知识面广、比较灵活的题目为主。这类题目的主要训练对象是班级里成绩优秀,思维灵活的学生,是对B类作业的深层拓展。如:

例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底减少6分米后是18分米,面积减少了72平方分米,这个平行四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基本知识,同时捎带难度的作业会给成绩较好的学生带来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3)完成作业时间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在完成作业的速度上、时间上也有很大差别。学困生完成数学作业的时间远远要多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为了让学困生能够顺利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完成作业的时间上也要进行分层设计。像“动手操作”、思考题等作业的布置,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只需要一到两个课时,对于学困生在时间上可以稍微宽松点,给予一到两天的时间,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去准备,实践操作,以保证他们的作业质量。

三、作业评价的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要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在作业的批改方面,采取学生互改和教师批改相结合的形式。对于A组的学生,他们的作业先在组内结对进行互改,有疑问的组内可以先进行讨论。同时A组学生还需要帮忙C组的学生进行批改,采用一一结对的形式。在他们互改后将三个小组收上,笔者再进行适当地批改。

四、实行分层作业要注意的问题

实行分层作业,重点在于作业的设计,这需要花费很多的额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掌握当天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安排符合学生的不同难度的作业。

在实施分层作业前,教师要和学生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对于这方面可能会比较敏感。通过谈话与他们讲明实施分层作业的初衷与好处,消除他们“我是后进生”的想法。

对于作业的评价一定要及时。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互改后,教师要对作业进行二次批改,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五、结语

“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视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挖掘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作业,为他们减轻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在作业中产生源源不断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宋筱川.分层设计,让作业焕发生命的灵动——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J].华人时刊(校长),2016(11):39.

[3]陈阿宾.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5(3):75.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个体差异评价
浅谈小学语文分层作业
对于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点滴思考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体育教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