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都洛阳的“碎碎念”

2021-03-18陆青松

奇妙博物馆 2021年2期
关键词:龙门石窟都城朝代

陆青松

我的成长

大家好,我是洛阳,坐落于“天下之中”,是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都城。古时候的我在各个朝代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如斟(zhēnxún)、西亳(bó)、洛邑、成周、王城、雒(luò)阳、神都、京洛、洛京、洛州、中京等,洛阳成了我流传到今天的名字。

在我今天的“下属”偃师市,有一个叫二里头的地方,这里有一座夏文化的都城宫殿遗址,被看作我的“出生证明”。据学者研究,我很可能就是最早的夏代都城“斟”和商代的都城“西亳”。西周初年,我受到周公旦的青睐,得到了很好的建设,为后来的周平王顺利迁都奠定了基础。后来,西汉(仅两年)、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朝代和一些割据势力均把都城定在了我这里。其中东汉的光武帝刘秀光复汉室,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施行一系列改革,一代女皇武则天称帝等,均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这么多的政权在我这里定都,而大家又对这些政权的看法不一,所以关于我这里“到底有多少朝代建都”的问题还没有定论。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以及后梁、后唐这九个朝代在我这里建都没有什么争议,所以我被授予了“九朝古都”的荣誉称号。

我这座都城有点儿特别,因为时不时还要当个陪都,肩负起护卫都城的责任,起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西周、新莽、隋唐、北宋和金这几个朝代都曾把我当作陪都。“东都”(隋唐)、“西京”(北宋)、“中京”(金代末年)这些称呼,都被打上了陪都的烙印。我最后一次做陪都是在1932 年。那一年,日本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靠近上海的南京受到了威胁。国民政府决定将我作为陪都以防不测,但随着战事的结束,我也完成了陪都的使命。

我的地盘

为何我能够被这么多帝王看重,成为他们居住、办公之地呢?想来是因为我优越的地理位置。

我的四周被群山环绕,北据邙(máng)山,南望伊阙,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有伊水、洛水、瀍(chán)水和涧水等河流穿过。为了我的安全,歷代帝王在我的周围修建了许多雄关。所以,我还有“八关都邑”的称号。

我的北面可以通向山西,南面穿过南阳盆地和汉水后可以通向湖北,西面可以通向富饶的关中大平原,东北面可以通向河北平原。大运河开通以后,我的东南面可以连接长江、淮河。因此,我这里是“八方辐辏”与“十省通衢(qú)”之地。

正因为我的地理位置重要,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一旦天下大乱,我这里会首先遭受战乱。历史上的永嘉之乱、隋末的农民起义、安史之乱等,均使我受到了不小的摧残。

所以,我见多了英雄豪杰的遗闻轶事,也看惯了政权的更迭。

我的特色

我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中国最早的图书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在我这里完成的。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邵雍等人都曾在我这里驻足,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著作和诗篇。可以说,洛阳的每一处风物,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而号称“洛阳三绝”的龙门石窟、牡丹和水席,则更是让我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烙印。

龙门石窟和白马寺是我对佛教兴盛的见证。从北魏孝文帝时开始,龙门石窟的营建历时400余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形成了南北长达1千米、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和碑刻题记2800余件的规模。龙门石窟的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所以龙门石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你可以在里面看到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造的古阳洞,李泰为长孙皇后造的宾阳南洞等。龙门石窟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特色,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你还会在其中发现欧式的纹样、古希腊式的石柱等,所以龙门石窟也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而创建于68 年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

在我这里种植牡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代,因为我这里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历代园艺大师巧植善种,牡丹的名品与日俱增,所以到了北宋时,洛阳牡丹已经誉满全国,有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北宋哲学家邵雍有诗咏叹:“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最后,再给大家讲讲我千年以来的“吃货”经验。洛阳水席,这名字有趣!从名字我们能大概猜到它的含义:一是全部热菜都有汤;二是吃完一道热菜再上一道,菜品会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当然,除了这最有名的洛阳水席,我这里还有胡辣汤、羊肉汤、烫面角、牡丹燕菜等,你来洛阳时可千万别错过呀!

猜你喜欢

龙门石窟都城朝代
夏商时期都城选址简析
猜朝代
东周列国都城的植物绿化
浅解三字经(之八十)
朝代谁也不服谁
不懂就百度
初探中国四大石窟艺术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讨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分析洛阳龙门石窟旅游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