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小学数学

2021-03-18吴宣国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生活情境新课标

吴宣国

摘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知识教学不能离开生活,要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只有将学生引导到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亲自感受数学自身的价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内涵。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增强孩子们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学习  新课标  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之中,通过教材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因此,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线教学中,教师们应很清楚自己所教的教材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教师利用一切的可能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创设孩子们喜爱的数学课堂,用多种有趣的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兴趣。

一、在实际生活中取材感受数学之美

数学源自生活,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他们学习的前提。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以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在授新课之前,让孩子们回家搜集很多相关的学习材料,重视孩子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孩子们之前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背景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就会轻松自如,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例如,在我的数学课上,首先我注重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们身边有很多数学知识,只是没有发现,从而让他们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积极探索。对于教材中要求学生整理或者动手操作的部分,我大胆放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时,我让他们自己搜集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看谁收集的物品比较多。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收集的物品超出我的预料,品种丰富,种类繁多。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因为那些物品都是我們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从这些实物中我们一起发现了好多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也很好,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很快就学会了,而且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记忆还很深刻,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得很开心。在课后的反思中,我这样写道:正是由于生活的五彩斑斓,我们的课堂才会如此生动活泼,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就地取材,让学生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引导孩子们:“一只手有5个手指,几个5?”两个同学握手的时候用几个手指,几个5?三个同学每个人拿一只手做游戏有几个手指,几个5?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5的乘法口诀》这一节课我在课后反思中写道:5个手指,孩子们好开心,从学生的身上去寻找数学知识,课堂的氛围很活跃。孩子们讨论很热烈,在动静结合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从二年级的孩子喜欢好动的这一特点出发,他们易于接受。数学课中情境的创设也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学生整体构建知识。当然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对于学生可感知的事物他们都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真正融入课堂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任教师,我们首先在自己的思维中掌握教材,厘清教材的来龙去脉,在知识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体验数学之美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有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很容易接近,只要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够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若提供给学生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全体同学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我们也应该明白低、中、高段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差异,创设生活情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课堂,吸收新知识。低段孩子天性好动,自我约束能力低,作为低学段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只有遵循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比如利用游戏导入,通过动画导入,通过直观形象的卡通人物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都喜欢动画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熊大、熊二等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角色开展教学。高段的孩子有着自身的特点,将课堂中的知识点生活化,提高他们的听课兴趣。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认识》,我是这样教学的:出示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呈现南京、三亚、哈尔滨三个城市的一天中最低气温图,同时配有学生课前录制的小视频(视频内容是学生自己在家测量一天早、中、晚的气温)。同学们观察了主题图和小视频,他们很兴奋,说道:“我们现在的气温比0摄氏度高,今天十几摄氏度,而哈尔滨的气温比0摄氏度低,是零下20摄氏度。”他们互相讨论,课堂氛围很好,我想这正体现他们身边的数学,也正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我给孩子们创设了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不仅了解到我们当地的气温,同时也想知道其他城市的气温,我顺势导入今天的课题。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感受负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提出许多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了这些数学问题。我创设了一个让他们通过资料的收集和书本内容了解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高或低多少米的探究活动,让他们从理论上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将身边的现象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体验到了学习成果带来的愉悦。此外,课堂应留出很多生成的空间,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们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对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们要找出错误的原因,让孩子们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们一步步地探索学习,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等方法去解决身边很多的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新授《圆的面积》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圆平均分成很多份,然后进行剪拼,通过小组相互合作、交流,并展开想象,猜测拼成的图形最接近什么图案,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得出是一个长方形,让孩子们自己说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如何求。很多孩子通过动手操作,用图形展示给大家看。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两个图形在剪拼的时候,什么没有发生改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面积没有变。”最终学生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急于求成,把书上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记忆,但是如果我们不追根求源,不去引导学生厘清知识的源头,也不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那么数学学习思维难以形成,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慢慢消失。

三、数学问题需要生活化

数学教材内容中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接受,教师可以将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便学生理解,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行一定的思考和交流,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比如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回家收集一些圆柱或圆锥实物,上课时让学生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也表述准确。教师再将学生的表达换一种说法,这时知识点就完全掌握了。教师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内心深处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课本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知识,他们学得很开心,在这样的集体氛围中,一起交流、一起合作,學生讨论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会被认同、被接受。这也增强了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四、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

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才会更牢固。比如一年级的《数数》一课的教学,孩子们如果掌握数数知识了,可以在生活中进行很好的应用,如家里有几口人?一分钟跳绳多少次?一分钟踢毽子多少次?一分钟能写几个字?等等。六年级的孩子学会了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可以在家里找一些茶叶盒或者类似圆柱的物体估算它们的体积;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后,可以计算教室所占的空间大小。数学习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二年级的小朋友,我们可以让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练习乘法口诀;观察生活中的传统赛龙舟,看看有几条龙舟,一条龙舟上几个人;可以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圆的学习,从自己的身边寻找精美的图形图案,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并自己绘制很多精美的图形图案。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中经过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引导,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真正的来龙去脉,成为学习的主人和生活的主宰者。

总之,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余文森,刘冬岩.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楼珵英.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J].学习导刊,2014(05).

[4]刘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9(09).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生活情境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