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2021-03-18孔红英杨红琴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络传导西药

孔红英 杨红琴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属于目前临床患病人数较多的糖尿病并发症[1]。有数据显示[2],大约有60.3%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怕冷、感觉异常等症状为主,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故需及时给予有效救治。目前临床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以降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欠佳,较难达到预期[3,4],故有必要联用其他治疗方案。较多研究证实[5-7],中医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为探究中医疗法的可行性,我院对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研究,随机将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3例(57.50%)、17例(42.50%);年龄52~79岁,平均(60.32±3.52)岁;糖尿病病程5~16年,平均(9.68±2.36)年。对照组40例患者,男女分别为22例(55.00%)、18例(45.00%);年龄51~78岁,平均(60.29±3.48)岁;糖尿病病程6~17年,平均(9.72±2.42)年。2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201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8]中DPN诊断标准,且符合阳虚寒凝型DPN诊断标准者;②50~80岁者;③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者;②近期服用过本研究治疗药物者;③有药物过敏史者;④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⑤伴有出血倾向或出血症状者;⑥精神障碍者;⑦其他原因(脑梗死、颈腰椎病变等)导致的神经病变者;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皮肤疾病史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40例患者施行常规西药治疗,即给予患者常规降糖、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营养神经(硫辛酸)药物等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施行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常规西药同对照组,同时,指导患者口服自拟阳和通络方汤剂。药方组成:熟地黄30 g,赤芍20 g,鹿角胶9 g,白芥子(炒研)6 g,肉桂3 g,麻黄2 g,生甘草3 g,炮姜炭6 g,蜈蚣3 g,制川乌1 g。可适当结合患者症状随证加减,每天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对比2组症状积分、治疗总有效率、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情况。①症状积分:结合《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9]中的症状内容进行评估,主症计分标准: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2、4、6分;次症计分标准:轻度、中度及重度分别计1、2、3分,正常计0分,主要对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怕冷进行评估。②治疗总有效率: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0]的标准进行评估,统计显效及有效占比和。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为显效;症状及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70%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③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使用上海诺诚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行χ2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怕冷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且潜伏期较对照组更短,P<0.05。见表3、表4。

表3 2组患者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例,

表4 2组患者胫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及波幅比较 (例,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明显上升,而机体血糖长期处于过高状态,易导致神经细胞受损,进而影响神经组织,最终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若不及时加以有效治疗,后期可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足、坏疽等并发症,重者导致截肢,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故需尽早加以有效救治。

阳虚寒凝证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见证型,主要是指机体消渴日久,耗气伤阴,从而易导致气阴两虚,而气虚无以行血,进而导致脉络瘀阻、寒凝血脉,最终形成阳虚寒凝,故患者常出现肢体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11]。中医认为治疗上述证型疾病应以温阳散寒、活血通络等为治疗原则。本研究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对患者施行自拟阳和通络方治疗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这主要是由于自拟阳和通络方中的熟地黄具有养血补血、滋阴补肾的功效;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的作用;麻黄具有散寒通滞的作用;肉桂具有强筋骨、通血脉的作用;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作用;炮姜炭具有温经活络的作用;白芥子具有理气化痰、通络的作用;蜈蚣具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作用;制川乌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功效;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可起到祛瘀通络、温阳补血、滋阴补肾、散寒通滞的作用[12]。因此,联合西药治疗具有较好的协同效果,可行性较高。

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下肢麻木、下肢疼痛、下肢怕冷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更低,且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提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施行自拟阳和通络方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增强治疗效果。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均高于对照组,且潜伏期较对照组更短,亦提示加用自拟阳和通络方后,有助于改善微循环及神经传导速度,进而有助于恢复神经功能,对改善感觉异常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对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自拟阳和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有助于增快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传导波幅,缩短潜伏期,并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通络传导西药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神奇的骨传导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扩心宁煎剂联合西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