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力衰竭的阴阳辨证与NT-proBNP及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

2021-03-18赵卫华朱明丹王智先刘琦浩

光明中医 2021年4期
关键词:射血气虚半胱氨酸

赵卫华 刘 娜 宋 娟 朱明丹 王智先 刘琦浩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是引起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疾病知识普及度与重视度不足等因素都会导致发病率上升,严重降低国民生活质量[1]。NT-proBNP与左心室射血分数是评价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2,3]。相关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紧密相关,与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为慢性心力衰竭炎症预示因子,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4]。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阴阳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NT-proBNP及射血分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以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可靠性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9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9例,对每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阴阳辨证分型。99例患者中52例为男性,47例女性;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6.00±3.45)年;心功能分级:II级29例、III级37例、IV级33例;心肺气虚型、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各33例;疾病类型:心脏病30例、冠心病36例、心脏瓣膜病26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

1.2 诊断标准符合《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诊断标准[5]。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胸部X线拍片等,符合上述诊断标准[5];②具有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呼吸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③医院已告知患者本次研究事宜,患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②恶性肿瘤疾病;③一般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4 方法

1.4.1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所制定,对其慢性心力衰竭进行阴阳辨证分型:①心肺气虚型:患者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症状,且于活动后症状加重,出现胸闷,偶患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面色无华。②气虚血瘀证:患有心悸、胸闷、气短症状,神疲乏力,其下肢呈微肿状态,舌质呈淡紫,脉弱且结。③脾肾阳虚证:患有胸闷气短、乏力心悸之症,形寒肢冷、小便短且少,下肢呈浮肿状态,其舌苔呈薄白,脉沉细、无力。

1.4.2 心功能分级标准I级:活动不受限,可进行日常活动;II级: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会引起乏力、气短;III级:活动明显受限,日常活动引起过度气短乏力;IV:不可进行日常活动[6]。

1.4.3 NT-proBNP检测方法运用Getein 1600全自动荧光定量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对患者NT-proBNP进行快速测定。

1.4.4 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入院后,于第2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选择多普勒超声仪,将其探头频率设定为S5-1MHz,于患者心尖四腔位处,对其二尖瓣口脉冲波式流速进行连续测定,记录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

1.4.5 观察指标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阴阳辨证与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R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射血分数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射血分数相关性III级与II级NT-proBNP、射血分数、Hcy、hs-CR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级与III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级与II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分级与NT-proBNP、射血分数相关性 (例,

2.2 中医辨证分型与NT-proBNP、射血分数相关性气虚血瘀证与心肺气虚证NT-proBNP、射血分数、Hcy、hs-CRP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心虚血瘀证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证与心肺气虚证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中医辨证分型与NT-proBNP、射血分数相关性 (例,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预后较差,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还会使患者出现心肌变性、心室重塑、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异常等情况,对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7,8]。本研究发现,II级、III级、IV级之间NT-proBNP、射血分数、Hcy、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其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左室心搏量与舒张末容积之间的比值,主要可以反映患者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与心源性猝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死亡率随之升高;NT-proBNP是评价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NT-proBNP含量越高,患者心肌受损程度越严重,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之间密切相关;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慢性心力衰竭新的危险因素,通过损伤内皮、促进氧化、炎症反应,导致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心室重构,引起心力衰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低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通过其浓度有效判定病情状况;超敏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为慢性心力衰竭炎症预示因子,可有效反映患者病情。

中医学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当属“喘证”“心悸”“虚劳”等范畴,可涉及脾、肾等脏,本虚标实,心气不足,此种疾病早期多为气虚,逐渐而为气虚血瘀、脾肾阳虚。因此,慢性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按照严重程度可依次分为心肺气虚、气虚血瘀、脾肾阳虚3种,数据显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Hcy、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心功能等级越高、中医证候分型症状越严重,其NT-proBNP值越大、射血分数值越小、Hcy越高、hs-CRP值越大。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的阴阳辨证与Hcy、hs-CRP、NT-proBNP及射血分数相关,临床进行相关辨证时可进行参考。

猜你喜欢

射血气虚半胱氨酸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