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转喻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0-2019年)

2021-03-18钱建成高炎涛

唐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发文研究者隐喻

钱建成,高炎涛

(郑州大学 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 450001)

一、引言

因此,本文借助CitiSpace5.7.R2软件对2000-2019年发表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的以转喻研究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对转喻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转喻的核心研究领域进行提炼,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采用高级检索的方式,以“转喻”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文献仅限于发表于CSSCI期刊的文章,时间跨度为2000-2019年。与数据相关的信息如作者、摘要、通讯作者单位等均包含其中。此外,在检索结果中去除会讯、卷首语、书评等参考价值不高的内容,最后获得有效文献909篇。

(二)分析工具

CiteSpace5.7.R2是美国Drexel University的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文献分析软件。该软件在文献统计分析方面功能强大,可以将分析结果通过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另外,在分析和预测研究热点、发展历程方面,该软件同样能够提供科学的参考。

三、研究结果及可视化分析

(一)转喻研究的发展历程

根据2000-2019年以来发表于CSSCI期刊的文献数量绘制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转喻研究文献发文数量图

由图1可以发现,自2000以来,国内转喻研究呈上升的趋势,发文量从最初的每年不到10篇增长到最高的2012年的84篇。这说明转喻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转喻研究在2000-2005年增长较为缓慢,6年总发文量为55篇,平均每年不到10篇,发文量较少。2006-2013年转喻研究呈现较高的增长速度,总发文量507篇,年平均发文约63篇,该阶段可视为过去20年转喻研究的高速发展期,说明转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2018年转喻研究经历了一次低潮,年发文量为32篇,但之后马上强势反弹,发文量迅速增加,2019年为68篇。整体上来看,20年来转喻研究经历了从低到高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良好。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和投身转喻研究,转喻研究发文量有望继续增加。

(二)转喻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

从研究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操作方法是在CiteSpace控制面板上的“Node Types”栏中选择“Institution”,“Time Slicing”选择“2000-2019”,“Per Slice”选择“2”,“Term Source”选择“Title”“Abstract”“Author Keyword”,“TopN”选择“10%”,运行软件,得到图2所示的转喻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要注意的是,图谱中出现的研究机构名字字体的大小和表示该研究机构节点的面积大小与该机构发文数量是正比例关系,发文数量越多,机构名字字体越大,机构的节点面积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连线越粗,表示合作发文越多,合作关系越紧密。

图2 转喻研究机构可视化图谱

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研究院所。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为: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4篇),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0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0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9篇),西南大学(8篇)。可以发现,转喻研究机构中,师范类院校的外语学院较多,发文量前两位均为师范类院校的外国语学院,说明外语习得者是转喻研究的主要力量。此外为外语类院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也有综合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如四川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中,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中心形成的研究团体发文量较多,其成员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其他还有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学学院的合作,两所机构因地缘的关系合作较为密切。综上所述,转喻研究呈现以师范类院校的外语学院为主,从外语学科进行研究仍是主要方向;但国内转喻研究合作较少,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研究队伍。

(三)转喻研究者可视化分析

其他设置不变,在“Node Types”中选择“Author”,“Years Per Slice”设为“1”,运行软件,得到转喻研究者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位研究者,节点面积的大小和研究者名字字体的大小与研究者发文量是正比例关系,发文数量越多,节点面积越大,研究者名字字体越大。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发文。

图3 转喻研究者可视化图谱

(四)文献发表期刊和学科分布

将检索到的文献所发表期刊和所属学科按照发文量从高到低进行统计(见表1),结果发现,发文量前10位的期刊有外语类期刊,如《外语教学与研究》,也有中国语言文字类期刊,如《中国语文》。这与学科分布的结果一致。此外还有翻译类期刊和各大高校的社科类学报,中文社会科学期刊如《浙江社会科学》和《南京社会科学》等也发表过与转喻相关的文献。由此可知,转喻不仅是语言文字学者关注的重点,而且是社会科学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内容,转喻研究的意义不仅使转喻成为文学创作和鉴赏的工具,而且使其成为理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

表1 转喻研究文献发表期刊和学科分布

从学科分布来看,语言文字和文学类学科占据了发文量前10位,说明这些文献仍集中于对语言文字和文学作品中的转喻使用进行研究。此外,哲学、新闻传媒和史学领域的转喻研究同样值得注意。从哲学领域可以分析转喻的语言哲学基础,从新闻传媒角度可以关注大众传媒中转喻使用的规律与效果,从历史角度可以研究转喻使用的历时变化。

(五)转喻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

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CiteSpace可以对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寻找学科发展的关键点和转折点,并能将这一结果通过科学化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探寻学科发展热点、预测学科发展方向方面作用巨大[7]。

关键词是论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因此对不同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获得某一段时间某一课题的研究情况。如果某一关键词在某一段时间频繁出现,则表明该课题是这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常被用来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8]。因此,对关键词进行总结和归纳对于探寻某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意义重大。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在“Node Types”栏选中“Keywords”,“Time Slicing”为“2000.1-2019.12”,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转喻研究的关键词可视化图谱,如图4所示。图4中字体的大小表示相关文献数量的多少,字体旁边为代表该研究的节点,以该主题发表的文献越多,节点面积越大。图4中的连线代表相关研究热点之间的关联,连线越粗,表明两个研究热点之间关系越密切。

图4 转喻研究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对关键词进行研究,主要关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描述网络集中或集权的程度,中心性越高,对整个网络的控制权力越大,在该领域的影响力越大[9]。一般中心性大于等于0.1的关键词可被认为具有较高中介中心性。笔者将高频关键词和高中心性关键词进行整理,结果如表2所示。因检索时以“转喻”为关键词,所以在检索结果中转喻的出现频率最高,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在汇总表中将转喻除去。

表2 转喻研究关键词

由表2可知,“隐喻”的出现频率最高,为136次,其次为“认知语言学”51次,“认知”48次。中心性方面,“隐喻”最高,为0.85,“语法化”为0.63,“意向”为0.58。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介中心性并没有正相关关系,而“隐喻”“语法化”“概念隐喻”和“意向图式”等关键词既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又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因此可以认为这四个方面是转喻研究的热点内容。

以“转喻”为关键词检索文献,“隐喻”仍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足可见两者关系之密切。关于隐喻和转喻的关系,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刘正光[10]认为隐喻和转喻是连续体关系,转喻和隐喻同样重要,而且转喻可能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陆俭明[11]认为转喻和隐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两者的认知过程都为“一个认知域激活另一个认知域”。张辉和杨波[12]认为转喻和隐喻地位相当,甚至转喻比隐喻更为基础,这一点与刘正光的观点一致。因此,转喻和隐喻的关系仍然是未来研究者要关注的重点。

语法化同样是转喻研究的重要内容。William Croft[13]认为语法化的本质是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变化。语法化会影响语言的音系、形态句法和词汇的意义功能。对于转喻与语法化的关系研究,转喻的认知本质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李惠超[14]对修辞中的转喻和语法中的转喻进行了讨论,他认为无论是语法结构还是语法运作机制,转喻都在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秀雪[15]认为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和转喻是语法化的重要动因,二者在语法化过程中互相补充。

概念隐喻是隐喻研究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新变化。与传统地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方式不同,认知语言学家将隐喻视为人类的基本思维和认知方式,人类基于过往主观和客观的经验,来沟通和认知抽象事物。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阐释了隐喻的认知属性和本质,并总结了出现在人类语言中的隐喻认知机制,如“Argument is war, Love is a journey”等。人类会借用战争的对抗性来阐释争论双方的对立性,使得争论双方的对抗性变得具体可感。

意向图式是人类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简单结构[16],它是概念隐喻和转喻的具体经验基础。Mark Johnson[17]认为意向图式来源于人类概念系统中的自身经验,来源于人类在世界上生活与世界互动时的感知经验。如英语中常见的容器(container)图式,在英语中人们会说“You wake from a deep sleep”,人们将这种抽象的睡眠状态隐喻地表达为一个容器,人们从睡眠中苏醒就好像从一个容器中走出来一样。这是人类基于自身经验以具体事物理解和表达抽象事物的哲学基础。其他常见的意向图式还有路径、连接、平衡、上-下、前-后、中心-边缘,等等。

(六)转喻研究的前沿发展趋势

CiteSpace软件能够通过显示关键词的突变来跟踪学科发展、了解研究热点。突变词是指那些在某一段时间出现或增加的关键词。通过对突变词的检索和分析可以了解学科前沿。突变词相较于一般的高频词更能反映学术研究的动态演绎和发展机制。笔者利用CiteSpace软件的突发性检测(Burstness),导出关键词突变的科学知识图谱,见图5。该图一共有6列内容,从左至右依次为关键词、年份、强度值、开始年份、结束年份和时间跨度。强度值(strength)越高,则表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越多,影响越大。图5中最右侧加粗的线表示时间跨度,从上到下表示时间由远到近。

图5 转喻研究2000-2019年关键词突变

一般认为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新、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18]。图5显示了过去20年转喻的研究热点变化。观察图5可以发现,转喻研究热点的出现有很明显的先后顺序,并且每个研究热点出现后并没有衰落,而是一直延续至今。2002-2011年,转喻研究主要集中于认知语言学内部,转喻被应用于语法化、构式语法等领域,以探索人类认知规律为主。在此之后转喻研究开始出现在认知研究之外的其他领域,如批评话语分析、多模态研究中,而且出现了多模态转喻批评分析等新的交叉学科领域[19]。在2015年,认知语言学的体验哲学基础——意向图式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这说明研究者对于转喻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化,并开始探究转喻深层的哲学基础。

四、结语

本文基于最新版可视化软件CiteSpace5.7.R2对中国知网收录的发表于2000-2019年的以转喻为关键词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重点关注文献年度变化、发文期刊、学科分布、研究机构、研究者、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方面。

从文献年度变化来看,自2000年以来,国内的转喻研究呈现递增的趋势,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的转喻研究也会继续增加和深入。

从学科分布和期刊分布来看,转喻研究涉及学科门类较多,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社会学、翻译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与传媒等研究方向均有涉及。相关文献发表期刊多样,语言文字类期刊、翻译类期刊、高校学报、社会科学期刊均有载文出现。这启示研究者要注意从多角度、多学科、跨学科角度开展转喻研究,这也是理论创新的必经之路。

从科研机构的分布来看,转喻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的外国语学院,主要有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综合类院校和外语类院校也有分布,如四川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转喻研究也出现外国语学院之外的其他院系,如四川大学文学和新闻学院。

从研究者来看,陈香兰、魏在江、卢卫中、文旭、王寅、徐盛桓等学者发文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但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研究多为学者独立开展,合作研究并不多。

从研究热点和前沿来看,转喻研究中隐喻和转喻的关系仍是重点内容。语法化、概念隐喻和意向图式等受到了较多学者关注。近年来,多模态、转喻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研究是转喻的研究热点。

基于可视化软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理论对过去20年国内的转喻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本研究仍存在数据处理精度不足、理论不完整、计量方法科学性差等缺陷,未来的研究者应采用更加科学的统计学方法对此作出更加精准的分析和预测。

猜你喜欢

发文研究者隐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