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剖宫产术后肠胀气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21-03-18吕丽平曾嵘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品管圈满意率

吕丽平,曾嵘

(广东省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鹤山 529700)

0 引言

剖宫产术(cesarean section CS)为妊娠满 28 周,术者经腹壁切开子宫后娩出体重 1000g 以上的胎儿及胎盘的手术,宗旨是挽救产妇及胎儿的生命,保证母婴安全[1]。研究指[2]出至 2010 年 2 月以来,中国的剖宫产率高达 46%,超过了WHO倡导的 10%~15%。由于医疗技术的日益发展,长达 3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女性疼痛耐受力差,部分女性认为剖宫产后利于体型恢复等生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2015年,二胎政策全面放开,迎来了生育高峰,手术指征为瘢痕子宫的剖宫产呈大幅度上升趋势[3]。手术虽然不会损伤肠道,但是由于术中牵拉、用药、感染、失血伤津、肠道失濡、元气受损等原因出现胃肠症状,其中,术后肠功能紊乱就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 77%,影响产妇术后舒适和康复[4]。给产妇带来腹痛、腹胀等不适,会影响产妇的进食时间、种类和量,从而影响乳汁的生成,不利于母乳喂养。品管圈(quality circle control,QCC)是质量改善的利器,同时又称为“质量小组”。早期被应用于其他领域中成为持续质量改善活动的工具,也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可短期见效,易持续推展是其最大的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剖宫产产妇;有良好配合调查能力,具备书写及理解能力。排除标准[6]:精神障碍、人格障碍、智力障碍、脑损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精神异常;合并其他感染者。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时期)产科收治540例剖宫产产妇,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先入院的27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年龄23-34岁,平均(27.1±1.2)岁,平均孕周(35.4±1.4)周。后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设定降低剖宫产术后肠胀气发生率为主题,针对后入院的另270例产妇进行相关的干预,设置为实验组,年龄23-34岁,平均(27.5±1.1)岁,平均孕周(36.1±1.3)周。一般资料(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产后切口进行日常护理,给予术后康复指导,建议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实验组实施品管圈活动:①选定主题:头脑风暴法提出、分析及筛选,最终为“降低剖宫产术后肠胀气发生率”。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术后未及时下床活动,活动量不足;术后饮食不当;错误使用镇痛泵。③制定对策:全员投票,最终由圈长(即护士长)根据票选结果,制定流程。④实施与检讨:a.加强督导:督促产妇进行早期的下床活动。b.指导正确的饮食方法。c.指导正确使用镇痛泵方法,严格执行。d.开展穴位按摩与揿针疗法:穴位指导:中脘、下脘、天枢(双)、足三里(双)、内关(双)。宣教:(1)埋针部位可有轻微疼痛感,埋针部位可着水,切勿大力摩擦。(2)每天至少按压4-5次,每次点压1min以上,效果更佳,垂直按压,勿揉搓。

表1 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表1 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h)

组别 例数 腹痛腹胀消失 肠鸣音恢复 首次排气 首次排便 首次进食实验组 270 48.55±11.61 13.43±2.58 20.37±3.86 34.74±4.77 36.14±4.62对照组 270 57.93±15.97 21.37±5.36 31.96±5.39 45.63±5.38 47.57±8.13 t 7.806 21.933 28.726 24.887 20.08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产妇对干预的满意率比较[n(%)]

1.3 疗效评价标准[7]

对照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评分及肠胀气发生率,并统计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腹胀评分由患者自我评价,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腹胀的感觉越明显。对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0-100分,100-91分为非常满意,90-81分为满意,80-70分为基本满意,6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总数-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产妇术后经干预后的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腹胀评分及肠胀气发生率比较

对照实验组产妇干预后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妇术后肠胀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3.7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腹胀评分及肠胀气发生率对照(±s)[n(%)]

表2 两组产妇腹胀评分及肠胀气发生率对照(±s)[n(%)]

组别 例数 腹胀 肠胀气实验组 270 1.05±0.56 12(4.44)对照组 270 2.73±0.97 37(13.70)t/χ2 24.647 14.028 P 0.000 0.0077

2.3 两组产妇对干预的满意率比较

实验组产妇对干预的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5.92%),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 讨论

研究已表明尽管剖宫产术可以解决产科的急危重症,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要高于阴道分娩,包括肠胀气、产后出血、子宫肌内膜炎、伤口感染、伤口血肿及拔尿管后尿潴留,这些并发症均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妇机体恢复和舒适度[8-9]。临床上剖宫产术后大多是在发生了肠功能紊乱后进行对症治疗,比较被动,随着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治未病”被专家学者提上了议程,尽早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成为术后预防肠胀气的研究重点[10]。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其最常见并发症肠胀气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导致产妇腹痛、腹胀等不适,同时引起子宫和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因此提早恢复肠功能可有效预防肠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品管圈是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它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引用品管圈,让相关人员充分参与其中,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相应提高,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合作寻找解决方法,对护理工作有了极大的帮助[11]。品管圈为护士长组成,全体成员齐心协力,通过头脑风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病人安全。开会明确会议主题,总结上阶段的活动结果、讨论下阶段工作方案和分配工作等[12]。让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使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意义非常深远。本研究中,实验组产妇术后经干预后的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干预后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妇术后肠胀气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3.70%),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对干预的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95.92%),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妇术后,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明显的缩短产妇的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降低产后腹胀评分,并降低肠胀气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了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率,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品管圈满意率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