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基异噻唑啉酮在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引起皮肤反应的限量研究

2021-03-18马黎程英周宏徐雅菲谈益妹邹颖

关键词:性皮炎受试者化妆品

马黎,程英,周宏,徐雅菲,谈益妹,邹颖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 200443)

防腐剂作为化妆品中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可以保护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保质期。随着化妆品消费的提升,其引发不良反应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在我国与国外的化妆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中,防腐剂是导致化妆品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的第二大原因[1-2]。因此化妆品中防腐剂的种类和限量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全球各国进行的化妆品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研究中发现,使用含异噻唑啉酮类的化妆品和接触性皮炎有一定关联,各国化妆品法规对甲基异噻唑啉酮(Methylisothiazolinone,MI)的限量标准和适用范围都进行了修改,甚至禁止使用某些种类[3-4]。为了研究MI在中国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限量阈值,本项目旨在通过人体皮肤斑贴试验,检测MI在不同浓度下发生接触性致敏的严重程度及比例,从而为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标准的改进提供翔实的研究基础与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本次项目共招募并测试完成健康受试者124例,其中男43例,女81例,年龄18~60岁,平均(48.88±9.82)岁。共招募并测试完成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98例,其中男6例,女92例,年龄 18~69 岁,平均(37.68±12.06)岁。所有受试者在参加试验前均充分知晓整个测试过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入选标准 健康志愿者组:受试者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化妆品过敏史;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组:被诊断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1.1.3 排除标准 ①处于怀孕期、哺乳期;②在皮肤待试部位有由于瘢痕、色素、萎缩、鲜红斑痣或其他瑕疵而影响试验结果的判定者;③正在使用可能影响测试结果判定的药物者。

1.2 方法

1.2.1 试验材料 MI购置于瑞典(Chemotechnique MB Diagnostics AB公司,货号 M-035B),浓度为0.2%水溶液,使用双蒸水按梯度稀释,分别配置了0.02%,0.01%和0.001%3个浓度。采用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

1.2.2 试验方法 在温湿度控制的房间内(温度18~26℃,相对湿度<70%)进行试验。将准备好的变应原使用移液器取0.02 mL加入事先放置滤纸的斑试器内,用低致敏胶带贴敷于受试者的背部肩胛骨下、脊柱中央外双侧,24 h或48 h后去除斑试器并标记,0.5 h(待压痕消失后)、24 h和48 h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ICDRG)推荐的标准进行判读。

1.3 统计学方法 试验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MI在健康受试者中引起的皮肤反应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MI对健康人群皮肤的反应,笔者使用0.2%,0.02%,0.01%和0.001%4个浓度梯度,在124例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封闭型人体皮肤斑贴试验。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点对不同浓度MI的皮肤不良反应评分详见表1。其中,0.2%MI在斑贴试验后的3个时间点发生的可疑阳性反应(±)和弱阳性反应(+)均显著多于其他3组。所有受试者中没有发生强阳性(++)、极强阳性(+++)皮肤不良反应。

表1 不同浓度MI在健康受试者中引起的皮肤反应 例

比较4种浓度的MI在斑贴试验72 h后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结果显示:0.2%MI、0.02%MI和0.01%MI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7例、3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5.65%、2.42%和1.61%,与0.001%MI以及蒸馏水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

图1 不同浓度MI在健康受试者中引起的各级皮肤反应发生率

2.2 不同浓度MI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引起的皮肤反应 笔者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MI在98例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进行了封闭型人体皮肤斑贴试验,患者在不同时间点对不同浓度MI的皮肤反应评分详见表2。其中0.2%MI、0.02%MI和0.01%MI在斑贴试验后的3个时间点各级阳性反应均显著多于0.001%MI。其中0.2%MI和0.02%MI在斑贴试验后出现了超强阳性反应(+++)。

表2 不同浓度MI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引起的皮肤反应 例

笔者接下来比较了4种浓度的MI在斑贴试验去除48 h后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例数和发生率。结果显示,0.2%MI,0.02%MI和 0.01%MI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的例数分别为44例,37例和33例,发生率分别为44.90%,37.76%和33.67%,与0.001%MI以及蒸馏水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种浓度的MI引起的皮肤反应发生率呈剂量依赖递增,见图2。

图2 不同浓度MI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引起的各级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单独使用MI是近年来较新应用的化妆品防腐剂,但已位列第4种最易引起接触致敏的化妆品防腐剂[5]。世界各国化妆品法规都将MI收录在防腐剂目录中,但均对其限量进行了详细规定。基于MI的易接触致敏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梯度稀释4种浓度的MI,分别在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进行人体斑贴试验,研究MI的安全限量。

目前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规定,MI在驻留类产品和淋洗类产品中的添加量均不得超过0.01%。这和澳大利亚、加拿大、东盟等国的要求是一致的。而欧盟法规EC1223/2009 Annex V补充修订案中规定,驻留类产品中不得添加MI,淋洗类产品中添加量不得超过0.001 5%[6]。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针对我国与欧盟法规的差异,在中国人群中选择使用封闭型人体皮肤斑贴试验,来模拟MI在驻留类化妆品中对皮肤的影响。在受试物贴敷的时间上,笔者分别在健康志愿者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使用了24 h和48 h。根据以往研究显示,受试物贴敷24 h已经可以判断其是否致敏,但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进行诊断性斑贴试验时,使用48 h的贴敷时间会更加有利于判断过敏原[7]。

在本研究中,共选择使用了4种浓度梯度的MI,分别为0.2%,0.02%,0.01%和0.001%。在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中,引起皮肤不良反应的最低浓度均为0.01%。在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MI的阳性率较高,并且0.2%,0.02%和0.01%MI所引起的2分皮肤反应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增,提示MI的致敏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强。而0.001%MI在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均未发生皮肤反应。丹麦有学者研究发现MI接触致敏患者在斑贴试验中对MI产生反应的最低剂量为0.004 9%(49百万分比浓度,49 ppm)[8]。而5 ppm MI与0.4%苯氧乙醇联合使用时就足以作为化妆品防腐剂使用[9]。因此,10 ppm MI可以作为既能够达到防腐效果又较为安全的浓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在健康人群和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人体皮肤斑贴试验发现,我国现行法规中MI的限量浓度0.01%MI,在驻留类化妆品中较易引起皮肤不良反应,而0.001%MI的剂量较为安全。基于本研究结果,笔者建议降低目前化妆品法规中MI的限量,从而保证和提高化妆品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性皮炎受试者化妆品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2018年,化妆品要“减负”!——便携式化妆品成新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