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困境及消解策略
2021-03-18宋明山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广泛的推广使用,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以及对其掌握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理学科是我们高中科目里面难度比较大,且理论知识较抽象的一个必修课程。在新课程背景下,也不断暴露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包括了学生对新课程的不适应以及老师对新课程的教学困境。如何解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困境和应对的策略,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考验。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策略
我们要对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持批判性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要认识到教学发展的必然性。对比过去,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理念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区别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师由原来的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过去的教师单一的独白者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为主,改变了主体的角色;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我们会结合不同的教学对象特点,综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个性;适当放飞课堂思维;教学模式多元化;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物理学科它知识量大,而且涉及范围广,主要体现在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和实验多四个方面,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将基础物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思维判断能力,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研究性人才教师的缺乏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想要在如此庞大的教育竞争行业中立足,就必须要有优秀的教师作为支撑力量。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师的发展,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而且学校很难实现所谓的教学发展,更别说是高质量的教学发展。而且,教师的发展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根据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的需要,对研究性人才教学的需求更大,我们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熟练掌握物理实验操作技能,并具有相应的实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还有创新创造精神。然而,大多数的老师都往往缺乏这些要求,他们在教学上,往往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罗列,还有的老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度不够透彻,只是把它当作是理论课教学,这样的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还会降低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资源的缺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它需要大量的实验器材和工具辅助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教学技术不断深入教学发展中去,与我们物理学科教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正确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把它科学地运用到教学中。物理课程的内容比较广,比如:有光学、原子物理学、力学等等,而且内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抽象性强,这些内容需要用到专门的实验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较强,比如:微课堂、PPT教学课件、实验模型及数据分析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教学设备资源的匮乏,设备不齐全等问题,而导致无法展开教学,进而影响教学的进度和质量。
(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
老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要想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主动性地学习,不要被动地学习,被动学习不仅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会降低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习成绩。对于大多数的文科生来说,在学习理科时往往觉得很痛苦,在他们眼中,物理对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理化性的知识,并且持有“难学,肯定学不会”的古板思想,这也往往导致学生对学习物理的主动性降低。新课程也明确提出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既是要求,也是目标。在新课改下,老师们也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仍然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主动性不强。
(四)实验课重视程度不高
物理属于一门研究性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因此,学习实验课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属于物理学科的内容之一。近几年的高考成绩分析来看,考生在实验题的失分比重较大,对此,我们有何理由不重视呢!这跟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教学资源缺乏、实验设备不齐全、教师对实验的掌握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往往老师们就以简单的方式,比如:以视频的方式或者是口述的形式,将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步骤向学生阐述。学生在半知半解的情况下做实验,这不是无稽之谈吗,连实验原理都不清楚,如何能够把实验做出来呢?不但浪费了课堂时间,反而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
二、教学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强化科研人才的引进和考核制度,完善师资队伍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对人才教师的考核制度,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制订考核标准。主要以研究性人才教师的选拔为主,根据学科需要,对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可以分多次有目的地进行阶段考核,评议分析,使得每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而从总体上提升了教资队伍的水平。然而,教师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明确管理的目的,制订管理体系。而且,还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完善的管理体制,增强师资力量。
除此之外,学校还需要提供不同的专业平台,因为不同的教师所擅长的领域各有差异,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平台,目的是不断培养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多渠道多路径发展,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多媒体教学化,增强课堂趣味性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媒体技术,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教育发展有了质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虽然改变不了单调乏味的学习模式,但是可以创造更为活跃和有趣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就现在的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技术这一媒介可以作为教学大纲里的一个内容,要求教师们要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文字性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特别是对于一些陌生的知识,他们更是无兴趣。教师需要将课本理论性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这一介质来将其生动形象化,转变为学生更容易接受、而且感兴趣的。比如:在力学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寻找相关内容的视频图片等,抓住其关键内容,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让学生通过观看后,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联系平时生活观察到的力学现象、电力学等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培养物理学科思维,提高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积极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对于物理这门理论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探究方法尤为重要。物理实验跟其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对某一现象进行观察,根据一般的实验方法,对观察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通过以上的方法對数据进行提炼汇总,得出结论的过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转变学习观念,由被动转向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观念。通过开展实验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判断能力,用科学的态度解决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物理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用新课程教学观念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的观念,增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的科学能力。
(四)培养科学的物理思维能力
每个学科都具有自身的思维观念特点,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关键。所以,物理学科理所当然有自身的思维特点。要培养学生科学地“理性思维”,就需要全面地拓展学生的发展,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观念。物理学科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时,不能从表面去看问题,更不能将问题简易化处理,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学习的核心所在。对于实验结果我们要持评判性的态度,实验得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因为实验本身是具有偶然性的,而且存在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不能持绝对的态度。“理性思维”的一个重点是“理性”,在学习或者实验过程中,对所遇到的问题不能片面地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学生应具备局部性和整体性的思维,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效果。总而言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理性思维”态度,尊重事物发展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学习。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前提。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对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性,认为它是很难的,枯燥的。其实,物理本身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只是学生缺乏观察的精神。如何将趣味性的物理知识教授于学生,是目前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且引导学生去积极关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能脱离主体而空谈教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能力,让学生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中去。
此外,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也是必要的。课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只有活学活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可能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在学习物理学知识中,学会增强自我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上的东西作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去。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设计情境,模拟情境再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物理学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比较广泛,贴近生活,善于发现,学生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学科的美妙。
结束语
只有从新课程的角度去发现并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所面临的教学困境。学习其他学科也如同学习物理学科一样,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物理学科的教学核心素养,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在新课程的道路上,我们不断努力,积累经验,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杨涛.谈当前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9(8).
[2]刘彩云.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6):10-11.
[3]王勇杰.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12-13.
[4]蔡世鹏.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宋明山,(1982.2—),男,汉族,徐州市铜山区大许中学,大学本科,中学高级,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340850190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