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17韦芬

成长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信息技术教学

韦芬

摘 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普及。同样,信息技术也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因此,语文阅读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成为必然。通过新的教学形式呈现是实现当代阅读教育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 阅读 教学

1 引言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使得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综合发展。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与学生语文整体学习水平与能力之间具有十分直接的关联,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

2 拓展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传播与共享。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撰者选录了大量不同题材的名篇佳作,由于作者在创作中都会传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而小学生对这部分抽象复杂的内容不易理解。另外,教师受课堂时间所限,难以全面、深入展开所有内容的教学。然而,借助制作微课视频,教师就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

3 利用微课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微课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单一无趣的状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将所学的知识阅读出来,然后进行讲解。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微课,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阅读和参与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阅读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北京春节的样子,让学生可以直接通过微课来感受到北京春节的氛围。学生受到节日的感染,他们对春节的向往就被激发,这样就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还侧面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还可以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全国各地的春节装饰,让學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对比。学生身临其境,便于他们更好地感受文字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得到提高。

4 阅读理解的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阅读,局限在纸质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的文字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太多深刻的记忆,难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针对他们的年龄特征,带有特殊性的阅读方式反而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的歌词。在教学的时候,我选择了播放歌曲。当那耳熟能详的音乐声响起,很多学生都能跟着哼唱出来。学生对唱歌有了兴趣,同样对歌词就有了学习的渴望,之后的背诵也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教师基于传统纸质教材,在课堂上融入学生感兴趣的音视频资源,使得课堂更生动,学生理解更深刻,这无疑是师生的双赢。阅读课堂形式的多元转变,教师可以轻松解释原本抽象的概念、现象,学生可以明了理解课内观点,双方都由此留出更多空间、时间放在更深入的思考、探究中。

5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不只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信息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在逐渐信息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运用到很多当今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比如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进行思维导图的创建,它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还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我们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建立。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学生看到对文章不同角度的理解,激发了他们阅读理解的潜能。例如,我们在向学生讲解《纸的发明》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放出纸的发明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梳理对文章有一个大致的理解。然后,我们给学生细致地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在课堂的结尾给学生出一两道题的小测验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还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阅读的能力。

6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优化学生阅读思维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对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需要关注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并在优化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增强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可借助微课辅助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例如,在《秋天的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微课设计时围绕秋天的雨,寻找秋雨自然科学知识、特点、对农作物的影响、雨景描写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感知秋雨,并各写一篇短文,训练学生的分析、观察、表达能力,从而在语言运用、写景状物、情感表达等各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及观察思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7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对当前的课堂阅读教学进行一定的补充,使阅读理解的形式更多元化,还可以通过音乐创设情境、升华情感,同时再现课文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培养阅读兴趣,进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潜力和实践精神。本文针对在教学实践当中遇到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做了简单的阐述,但并不否认传统阅读教学手段的自身优势。笔者希望能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课堂更加丰富,从而实现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 薛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

[2] 吴登良,林倩.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合作的新机制[N].教育导报,2003-05-20.

[3] 胡文东.变通,凸显教学模式生机: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灵活运用[J].四川教育,2010(11).

怀远县唐集镇东韦小学 (安徽省蚌埠市 233417)

猜你喜欢

阅读信息技术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