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17陈永年
摘 要: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教师应该如何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文章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地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转变,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推理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及地理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学好地理知识。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学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融入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新改变,也是“素养”的一部分。所谓“素养”主要是指当今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的综合,包括知识、逻辑、技能、情商、理解力等。“核心素养”则是“素养”的核心构成,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新课改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需要发展自身各项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个人修养等。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初中地理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同样有较高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地理图像、地理数据、地理推理思维等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视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其综合能力。
三、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借助主题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
主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设定相应主题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将主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意识。
比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地资源利用”设置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设定的学习主题查阅电脑、数据等多种途径自主获取相关资料与信息,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细致地加工与分析,从而拓宽学生对黄土高原区域发展问题的了解与认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融入环境保护理念,通过多媒体技术等为学生展示不同时间黄土高原土地的利用图。如:秦汉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情况、清明时期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情况等。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获得资料信息来探究地理和历史间的关联,通过“史地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站在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从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地理视野及地理意识,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学科意识。
此外,培养學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后初中教师需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无论是对于主题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还是选择主题问题探究的切入点、探究问题的深入,都需要尽可能地融入学生的想法,将学生的信息收集、问题探究与实践创新相融合,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进而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设计实践活动,增强地理态度情感体验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往往需要借助科学的地理实践活动。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等一系列过程中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深入地了解与掌握,从而促使学生从被动获取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态度及地理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及学科具体内容合理地为学生设计地理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相应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究海陆变化差异”。当然,为保证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设置实践活动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此次实践活动开展的目标及意义。如本次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有四个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促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认识海陆分布对于气候的影响;第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白气候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第三,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学生自主进行各项实验操作;第四,促进学生加深对人地间关系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态度及地理情感。
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设定问题情境,比如“为什么夏天水里会更凉爽?”,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积极性。然后向学生展示欧洲同纬度地带五个城市的气温图,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及规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为什么同纬度地区离海洋越近的城市温度越高?”,指导学生准备相关实验器具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烧杯、酒精灯、清水、温度计等,由学生自主按照操作步骤完成实验,在完成实验后仍以小组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海陆热力差异基本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在晴天和阴天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开展必须要在良好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精神。
(三)开展绘图练习,提升学生的地理技能
地理学科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比如在给学生讲解地理图像特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绘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绘图技能,同时在手动绘图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学习《陆地河海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解七大洲基本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手动在纸张上描绘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学生描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为学生讲解七大洲的地理特征、自然概况,从而在提升学生绘图技能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促使学生地理技能、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渗透人文观念,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教学目标,以“人与自然和諧相处”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比如在学习《中国的水资源》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缺水现象的视频、图片来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水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矛盾关系等。然后,可以进一步向学生介绍中国水资源短缺状况,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水资源整体较多,而北方地区、西部地区水资源则相对较少,特别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更是紧缺这一现状;同时还可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少这一国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水资源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南水北调工程,对于东线、中线竣工后所创造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从而尽可能地加深学生对于水资源的理解。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方式向学生展示当前存在的严重水污染现象,通过触目惊心的图片直观地触发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珍惜、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导致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如何杜绝水资源浪费、如何防范水污染等;并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水资源利用方法,比如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水资源利用的认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念。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其教学过程同样不容忽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及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开展地理实验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教学,增强对学生学科意识培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从而达到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任何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拥有充足的耐心、足够的信心以及科学的教学理念及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付成艳.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0(25):150-151.
[2]毛德军.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24):117-118.
[3]孔祥玉.核心素养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中外交流,2019(36):222.
[4]李小元.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以人教版八年级《地形和地势》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2):91-93.
[5]王红丽.小组合作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2019(23):142.
[6]张浩.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19(27):54-55.
[7]任建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64):143.
[8]陈卫东.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初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14):135-136.
作者简介:
陈永年,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马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