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探究
2021-03-17胡燕平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要求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的教学模式,教师可运用这种模式展开科学教学,以促进学生科学学科素养的提升。文章就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提高初中科学教学水平有所增益。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也更关注于人才整体素养的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教育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项目的实施和推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 项目式教学的涵义
项目式教学是指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这种模式下,学生被作为教学中心,通过在教师指导下,实施并操作教学内容相关的项目,以探究知识点的本质及原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因其注重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而成为一种广为推行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学更多地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主体,并围绕升学考试展开教学,主要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学中只能被动听讲,再按照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机械性记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调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缺少在实践操作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更谈不上激发其自主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模式下重在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将学习活动与解决具体的任务和问题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把学习放置到具体解决问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精神,使其通过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共同的努力来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科学项目式教学模式中,重在以问题为基础,将学生作为探究活动的主體,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值得重视和推广的是通过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积极探究精神。项目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均得到提升,带动学生科学学科的综合素养的增强。
从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对项目式教学的研究及实施情况来看,项目教学法更多地被动运用于高等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而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较为有限。初中科学作为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和创新,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初中科学项目式教学主要流程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项目实施的有效性,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按照学科教学大纲,为学生设计有助于项目推进的、具有探究性和导向性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再设计相关实验,以指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大胆假设、分析及推理,准备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对实验进行操作,以对自己的假设与猜想进行验证,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在完成上述探究性实验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对项目实验过程、步骤、所采用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等进行提炼并记录,以便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实现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提升了自身的数据提炼分析和整理能力,使科学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学习方式上,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全体组员的合力展开探究学习,完成对科学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科学学科思维方式的优化。
三、 项目式教学对优化初中科学教学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在项目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对科学问题展开探究。学生得以在问题探究中完成思考、假设、实验、判断、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点的深入直观理解。
第二,有助于营造思维活跃的教学氛围。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得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推进课堂教学,同时,师生、生生间就项目实验及推进情况展开交流,课堂教学氛围活跃,带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四、 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的建设发展要求,社会各行业更需要不仅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同时又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初中科学项目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通过展开项目实验探究,使学生从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第二,要充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发挥指导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展开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赋予学生以探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通过激发学生主动性展开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实践应用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三,在初中科学项目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灵活实施,可以尝试将大的项目进行解析为几个相关的子项目,同时注意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媒体,以推动项目教学法取得预期目标。
五、 基于项目式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一)针对项目设计启发性问题指导实验教学
在初中科学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首先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其作用是使学生首先能够对教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引导学生按照问题要求准备相关实验物品及方案,使学生根据问题的引导,以有步骤、有方法、有秩序地展开项目实验探究,直到找到问题答案并完成项目结果。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抽象的科学点变得生动直观而富于吸引力,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使用实验器材,并充分借助多媒体等设施,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推动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九年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章节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盐的相关知识,教师可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结合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探讨,促使学生深刻感知氯化钠、碳酸钠的物理性质,结合生活实际应用认识上述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用途,并掌握两种物质的分享、检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学习针对目标问题,展开分析、操作、归纳、总结及判断,从而在实践中完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
为此,教师可以学生关注的西部开发作为项目教学背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我国内蒙古及新疆的一组风景视频,使学生了解在两地盐湖中包含有丰富的纯碱,制定出如下课题:即结合教学内容,探究内蒙新疆两地盐湖中所蕴含的盐类资源,探究盐类中所包含的物质,同时设计下列问题引导学生展开项目实验:如何证明纯碱里面包含食盐?如何从盐湖中得到食盐和纯碱?
为了推进项目实施,教师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各小组就项目实施讨论方案、组织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二)针对操作步骤深入设问以推动实验结果
为了推进实验过程顺利进行,需要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设计相应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操作灵感,促使其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提高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例如,针对上述实验进展情况,教师可进一步设计如下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从纯碱样品中检验到食盐?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据此介绍实验经过,即在所提供的样品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银,经过化学反应会有白色沉淀物产生,并用投影仪对实验结果、实验过程及相关化学方程式进行展示。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验中能否证明样品溶液中含有食盐?
结合以往的知识,学生认为由于氯化银、碳酸银不易溶于水,故并不能准确判断样品中有没有包含食盐。为了进一步检验,并提出两种实验方案:第一,在样品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当产生白色沉淀时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硝酸。观察如果沉淀完全消失,说明则溶液中不含氯化钠。如果沉淀发生溶解并有一定量的气泡产生,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第二,在样品溶液中先后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銀两种物质,如果溶解后产生白色沉淀,就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在此实验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如下讨论问题:
针对我国丰富的盐类资源,东部沿海、西部盐湖地区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一年中哪个季节最适合从盐湖中获取纯碱和食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认为夏季温度高不利于碳酸钠析出,因而此时提取的食盐纯度比较高。冬天因纯碱溶解度小容易析出,更适合从盐湖从提取纯碱。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中得到了知识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提升。
可见,相比于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思考积极性,提高其实验操作能力,并在准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分析推判断能力和总结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需要教师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以创造生动、直观、灵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中,深刻理解教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项目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不断优化其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带动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标清.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78.
[2]董丹丹.浅议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172173.
[3]罗隆飞.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4):54-55.
作者简介:
胡燕平,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绿城育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