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性亲子沟通为德育提供丰厚养料

2021-03-17梁艳飞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3期
关键词:认真思考亲子志愿

梁艳飞

有人说,缺少德育教育,跟孩子缺爱一样可悲。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人格品性教育,教孩子如何做人,因为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贝多芬曾经说过,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孩子能接触到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所以家庭中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父母应该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导。

我们不妨先来想象一个对话场景:孩子跟父母表达自己想在周末去參加志愿服务活动,那么,父母会怎么回答?

“这主意不错”,或者“好啊,热心公益是好事”……这些回答方式也许能够给孩子带来一些鼓励,却无法澄清孩子自己的思想和更深层次的价值观。

那么,父母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别的回应方式,比如:

“哦,你喜欢做这样的事对吗?你有这个想法多久啦?”

“做这件事情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你身边的小伙伴们也会有和你类似的想法吗?”

“你都想做哪些志愿服务呢,可以试着列举一些具体的活动吗?”

……

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异,倘若只是前者,孩子也许没有机会更多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而只是停留在去做这件事,或者只是停留在想法上。如果只是做事而没有思考,或者只是有想法而没有付诸实践,这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都是无益的。只有当思维和行动能够协同一致进行时,孩子才能有所成长。

所以,在面临一些问题和选择的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想清楚,自己所做的选择是不是基于内心的价值观。比如后者的回应方式,便是不断帮助孩子澄清价值观的过程;父母的回应方式能够促使孩子对自己想要去做志愿服务这一想法,进行更广泛审视与思考,从而更深入地付诸行动。

以上这种被称为“澄清反应”的对话策略来自上个世纪60年代,是由美国纽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路易斯·拉思斯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价值澄清。他们认为,价值观源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生活经历不同,所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任何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人。教育孩子的重点不是传授给孩子所谓“正确”的价值观,也不是强制孩子去认同所谓“正确”的价值观,而在于帮助孩子对自己所持的价值观进行主动的反思和澄清。

“价值澄清”强调成人在孩子价值观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是并非直接灌输的形式,而是变为帮助孩子主动反思,寻找孩子内心真正的价值观,这也是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我们提倡父母所应采取的做法。

“价值澄清”理论无疑是家庭中的德育土壤,它为父母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以及进行良性的亲子性沟通提供了一份丰厚的养料。“价值澄清”认为,一个人的价值观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的澄清,若进行澄清之后,不发生改变,才能认为是个体最真实的价值观。

第一阶段,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任何一件事,这一阶段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父母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并引导孩子就每一个选择进行认真思考,思考之后再进行选择。这个过程中,父母不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强加给孩子,只是帮助他反思每一个选择所带来的后果。

第二阶段,是情感层面的无限珍视,孩子对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后所作出的选择感到满意和愉快,并且愿意在公开场合与大家分享。

第三阶段,是孩子将自己的选择付诸行动的过程,而且这种行动并不只是“偶然”,而是以一种可重复的行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孩子的生活方式。

这便是“价值澄清”的三个阶段,也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最真实的价值观。

当然,任何方法都不能独立地解决所有的问题,“价值澄清”也不例外,父母需要综合考虑,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德育教育,以及价值观的引导。

(本栏目由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供稿)

猜你喜欢

认真思考亲子志愿
The Price of Beauty
切蛋糕
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高考困难生写作水平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重启人生,你已经有时间表了吗?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