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
2018-08-24郑美玲
语文教材中,古诗词所占比例很大,因其特殊性,在教学中一定要运用好教学策略,做到有效教学。
一、读
俗话说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古诗词教学离不开读,离开吟诵,古诗词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美感。
1.读准字音。古诗词中有很多字音同现代文的发音是不同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把每个字音读准确。例如: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词中的“亡赖”的“亡”字,在现代汉语中应该读wáng,但在这里应该读“wú”,它是通假字,通现在的“无”字,无赖是指顽皮、淘气之意。
2.读出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不同的诗体,要读出不同的节奏。例如:五言诗的“221”或“212”节奏,一般都可读成“二三”式节奏。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七言诗的“2221”或“2212”节奏,一般都可读成“四三”式节奏。
二、析
1.析大意。古诗词教学要凸显语文课姓“语”的特点,析文释义,练言固本,我们要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抓住关键词句,认真思考,仔细揣摩,理解诗句的意思。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抓住“将欲行”“忽闻”“踏歌声”“不及”等词语,体会诗人“小舟待发之时”“出乎意料”听到“用脚踏地打着节拍唱歌的声音”,诗人又惊又喜,于是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并妙用“不及”二字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学生理解了这些关键词句的意思,对诗句大意的理解自然是水到渠成。
2.析写法。古人在写古诗词的时候,也非常注重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表达效果。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写法,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例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这首诗,诗人巧用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人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一个“高”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风姿,把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比喻成美人的裙带,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诗人正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真可谓妙手天成。
三、赏
1.赏名句。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许多佳作名句千古流传,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之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经典名句的魅力。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经典的诗句,语言生动优美,色彩错落有致,动静搭配和谐,意境表达淋漓尽致。教学中,要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赏析经典名句之美。
2.赏画面。中国向有诗书画同源之说,古代文人往往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如王维云:诗画兼具,则传神也。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课内外资源,诗画相融,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例:杜甫《绝句》中,全诗一句一景,画面有动有静,景物有远有近,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抓住这些景物的特征简笔勾勒,涂抹上色彩,为古诗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交融,方能相得益彰。
四、悟
1.悟诗情。古诗词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链接诗人的生平,营造情境,去感受詩人的思想与情怀。
例如:在教学《示儿》时,可以抓住一个“悲”字,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而悲?透过一个“悲”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当学生进入情境,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时,就会把诗句、把文字转化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从而领悟到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2.悟文化。“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古诗词对于中国读书人来说,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精神佳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料,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怀,培养高尚品格。例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学习这首作品,不光是学到了修辞和写法,语言和意象,更让他们学到了历史,学到了宽阔的胸怀,家国天下的气魄,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白居易说:诗歌“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唯有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才能为学生打造深厚、艳丽的人生底色。
郑美玲,辽宁营口实验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