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量注射泵为ICU的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换药方式对其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2021-03-17黄娥
黄 娥
(南京中医药大学如皋附属医院,如皋市中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微量注射泵是临床上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它能够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注到患者体内[1]。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为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时,可根据其病情的需要随时调整药液的浓度和泵注速度,使其体内保持有效的血药浓度[2]。临床实践证实,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为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时采取不同的换药方式可取得不同的效果[3]。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微量注射泵为重症监护室(ICU)的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时采取两种不同的换药方式对其心率及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我院ICU 收治的62 例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注药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患有急危重症;年龄≥18 岁;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注药物;病历资料完整;其本人(或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存在严重、不可逆的器官功能衰竭;发生脑死亡或濒临死亡;有精神疾病史;用药期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遵医嘱用药;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在31 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19 例,女性12 例;其年龄为34 ~93 岁,平均年龄为(72.4±6.7)岁;其中,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脑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分别有7 例、6 例、3 例、8 例和7 例。在31 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0 例,女性11 例;其年龄为33 ~92 岁,平均年龄为(71.7±5.6)岁;其中,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脑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他急危重症患者分别有5 例、5 例、4 例、9 例和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使用微量注射泵静脉泵注药物,泵注速度为0.5 ~88.8 ml/h。在此期间,采用直接换药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换药,方法是:1)仪器。所用仪器有:双道微量注射泵(型号为WZS-50F6,由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50 ml 的注射器,输液管(一次性延伸连接管)。2)换药方法。当微量注射泵内的药物即将泵注完且仪器开始报警时,配置好新的药液。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将注射器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及输液针头相连接,排净注射液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中的空气。在注射器的外标签上标明配药的时间、药物名称、患者的姓名、床号、药液的泵注速度及用药时间等信息。将注射器置于无菌盘中,并放置在患者的床旁。松开双道微量注射泵上的固定压块,取下原注射器,将输液针头与患者的静脉分离。将装有新配置药液的注射器置入泵体夹中,固定压块,保持注射器的乳头垂直向下,防止延伸管中进入气泡。打开微量注射泵的开关,待仪器完成自检后,再次排净注射液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中的空气。对患者的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将输液针头埋入其静脉内,并调节好药液的泵注速度。按下微量注射泵上的启动键,开始为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泵注完成后,对微量注射泵进行清洁及消毒。采用改良的换药方式为观察组患者换药,方法是:1)仪器。所用仪器有:双道微量注射泵(型号为WZS-50F6,由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50 ml 的注射器,输液管(一次性延伸连接管)。2)换药方法。在微量注射泵内的药物泵注完之前的30 min 左右配置好新的药液,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将注射器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及输液针头相连接,排净注射液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中的空气。在注射器的外标签上标明配药的时间、药物名称、患者的姓名、床号、药液的泵注速度及用药时间等信息。将注射器置于无菌盘中,并放置在患者的床旁。在双道微量泵的另一路空通道上安装新配置的药物,将注射器置入泵体夹中,固定压块,保持注射器的乳头垂直向下,防止延伸管中进入气泡。打开微量注射泵的开关,待仪器完成自检后,再次排净注射液与一次性延伸连接管中的空气。将一次性延伸连接管上的输液针头弃去后与三通阀门相连接,并关闭三通阀门。提前调节好药液的泵注速度,备用。当微量注射泵内原有的药液即将泵注完且仪器开始报警时,将三通阀门打开,关闭原来的泵注通道。按下微量注射泵上的启动键,开始为患者静脉泵注新配置的药液。泵注完成后,对微量注射泵进行清洁及消毒。
1.3 观察指标
比较换药时两组患者中心率无波动患者的占比。比较换药前及换药后5 min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4]。比较两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如微量注射泵调节错误、针头堵塞、药液外渗等)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 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换药时两组患者心率的波动情况
换药时,观察组患者中心率无波动患者的占比为77.42%,对照组患者中心率无波动患者的占比为25.81%。换药时,观察组患者中心率无波动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换药时两组患者心率的波动情况[n(%)]
2.2 对比换药前及换药后5min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
换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P >0.05。换药后5 min,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换药前,P <0.05。换药前及换药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相比,P >0.05。换药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换药前及换药后5 min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mmHg,± s )
注:*与同组换药前相比,P >0.05;#与同组换药前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换药前 换药后5 min 换药前 换药后5 min对照组 31 107.3±2.7 83.5±5.4 70.9±4.3# 53.7±5.2#观察组 31 110.4±3.4 108.3±2.4* 72.3±2.6 69.4±4.3*t 值 0.984 5.719 1.021 5.102 P 值 0.095 0.025 0.091 0.028
2.3 对比两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6.13%,观察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6.45%。观察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 讨论
微量注射泵能够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注到患者体内,因此其在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ICU 常采用微量注射泵为患者静脉泵注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等[5]。临床上在常规使用微量注射泵时,药液多为现配现用。但配制急救药物需严格遵循七对三查制度,因此耗时长,且泵注完一种药物后直接更换新配置的药物易引起药液外渗、针头堵塞及微量注射泵参数调节错误等不良事件[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换药时,观察组患者中心率无波动患者的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中此类患者的占比,P <0.05。换换药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说明,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为ICU 的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期间,采用改良的换药方式为其换药的效果优于采用直接换药的方式为其换药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改良的换药方式为患者换药能充分打好提前量,换药的步骤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且不会出现前一种药物输注完毕而新配置的药物尚未换好的情况,能保证药物不间断地输注到患者体内[7]。
综上所述,在使用微量注射泵为ICU 的患者静脉泵注药物期间,与采用直接换药的方式为其换药相比,采用改良的换药方式为其换药能维持其血压和心率的稳定,降低其换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