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间临床及CT特征的对比研究
2021-03-17龙拥军李捷严高武苏丽平卓丽华姚洪超李宏伟邓利华
龙拥军,李捷,严高武,苏丽平,卓丽华,姚洪超,李宏伟,邓利华★
(1.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 放射科,四川 绵阳 621000;2.绵阳四0四医院 放射科,四川 绵阳 621000;3.遂宁市中心医院 放射科,四川 遂宁 629000;4.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放射科,重庆 402160;5.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四川 内江 641000)
0 引言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1]:截止2020年10月10日24:00全国累计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85557例,该病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成为了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目前相关研究推断其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3]。2019-nCoV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人类呼吸系统,形成COVID-19,并通过口液、飞沫、接触等方式传播,具有极强的传播性[4]。核酸检测受限于时效性、标本采集等因素,部分COVID-19患者早期多次核酸检测可能呈阴性。CT检查,尤其是高分辨薄层CT扫描(high resolution CT,HRCT)不仅能早期及时发现病灶,显示病灶形态、大小、分布、范围等特征,结合一些后处理方法还能对炎症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对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的CT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诊断、病程演变及炎症程度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及临床资料收集。收集自2020年1月1日至3月10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及绵阳四0四医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纳入标准:①COVID-19核酸检测阳性;②行胸部HRCT扫描;③具有完整的相关临床资料。排除标准:胸部CT图像质量不佳患者。共入组53例(男32例,女21例),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病例分为轻型4例、普通型41例、重型8例,无危重病例患者[5]。
1.2 CT检查方法。采用Aquilion ONE TSX-301C(东芝)、SOMATOM Definition AS+(西门子)及Brilliance iCT(飞利浦)CT扫描仪进行CT扫描。患者采用仰卧位,头先进,深吸气屏气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肺底。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自动毫安(30-80 ms),螺距0.76-1.39 mm,矩阵512×512,层厚5 mm,视野350 mm×350 mm。采用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重建层厚1 mm。
1.3 CT图像处理及分析。将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系统,由2名具有5年以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单独阅片,意见不一致时两者经协商达成一致。CT表现按照病灶的一般影像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①病变分布:单肺、双肺;单叶、≥2叶;②病变密度:单纯磨玻璃密度、混合密度;③病变位置:胸膜下、胸膜下+支气管血管束周围;④其它影像学征象:网格影、条索影、充气支气管征;⑤肺外表现:有无胸腔积液及淋巴结增大;⑥肺部炎症指数(pulmonary inflammation index,PII):PII=(A+B)/C×100%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之间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及CT特征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肺部炎症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及实验室资料。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占比多于女性,但年龄、性别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9例患者曾经居住或者途径武汉,该类人群的临床分型偏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症状中发热最常见,32例有不同程度发热。另外,27例(50.9%)有咳嗽、6例(11.3%)有咳痰、6例(11.3%)有咽痒、7例(13.2%)有呼吸困难、9例(17.0%)有乏力、5例(9.4%)有全身酸痛及1例(1.9%)有腹泻。全身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在重型患者重更常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确诊患者中,51例(96.2%)白细胞正常或降低,33例(62.3%)淋巴细胞降低;分别有31例(58.5%)及34例(64.2%)患者血沉及C反应蛋白升高,且在重型患者中比例均为100%。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见表1。
表1 53例COVID-19患者主要临床及实验室资料[n(%)]
2.2 影像学表现
2.2.1 普通型:COVID-19病灶(图1)常表现为局限于胸膜下(28/41,68%)的单纯磨玻璃密度影(21/41,51%)。
2.2.2 重型:COVID-19病灶(图2)则表现为累及双肺(8/8,100%)的混合密度影(7/8,88%),多位于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7/8,88%);同时充气支气管征在重型COVID-19中更为常见(4/8,50%)。
2.2.3 炎性指数:重型患者炎症指数明显高于普通型(重型:53.4%±8.6%,普通型24.2%±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CT特征分析[n(%)]
图1 4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初诊CT轴位肺窗图像
图1-A示右肺胸膜下单发结节样磨玻璃密度影;图1-B示右肺胸膜下单发小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其内见充气支气管穿行;图1-C、D示双肺胸膜下为主的病变。
图2 重型COVID-19患者CT轴位及重建图像
患者,女,48岁,发热、咳嗽12天,武汉直接接触史。图2-A为CT轴位肺窗:双肺散在多发斑片、肺段、肺叶分布磨玻璃及混合密度病灶;图2-B为局部放大的冠状位重建图,胸膜下区域大片状网格影(铺路石征);图2-C、D为冠状位肺窗及纵膈窗:双肺多发病灶,左肺部分病灶内见充气支气管征,左肺下叶部分实变。
3 讨论
目前对COVID-19患者最常用的确诊方法为咽拭子核酸检测,临床上存在部分COVID-19患者在前期诊断中多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对于发现早期病变及对比肺内病灶变化无优势,仅在无CT扫描仪的基层单位及危重病人床旁摄片时采用;CT检查对COVID-19患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各型COVID-19患者影像表现略有不同,轻型COVID-19患者无影像学表现。总结本研究收集的53例普通型和重型COVID-19患者影像学特征如下:①病灶的分布及数量:普通型患者病变多为单、双肺胸膜下区域单发或多发病变,病程进展快,短期复查病灶数量及范围迅速扩展,常累及3个肺叶以上;而重型患者病变常呈双肺多发病变,多同时累及多个叶段的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②密度:普通型及重型患者病变均可以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及混合密度影,但单纯磨玻璃密度影在普通型更常见。③形态及边界:主要表现为结节状及片状密度影,边界常清晰,随着病情进展边界可逐渐模糊。④其它征象:网格影-部分COVID-19患者CT图像胸膜下见磨玻璃密度影,其内有增多的血管影表现为网格状,类似于“铺路石征”,因为COVID-19病毒和其它病毒性肺炎相似,主要累及肺间质。条索影在COVID-19患者中亦常见,而实变及充气支气管征常见于进展期患者。⑤肺外表现: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均罕见。重型患者肺部炎症指数明显高于普通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患者肺部CT炎症指数越高,相应临床分型越重。
综上所述,COVID-19患者多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及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不同临床分型之间存在差异;患者肺部炎症病灶进展快速,且不同临床分型CT特征不一,CT检查对早期诊断、随访复查及指导临床诊疗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