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频电疗仪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1-03-17艾立明宁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6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康复

艾立明,宁雷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医学科,山东临沂 276000)

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氧供应不足,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脑血管疾病,致残率高[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卒中的临床救治效果逐渐提升,但多数患者留有偏瘫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单侧肢体活动受限、感觉异常、控制失衡,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持续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临床现阶段主要通过康复训练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残障程度,帮助其回归社会[3]。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康复技术,以大脑重塑功能为理论基础,通过限制健侧肢体运动,对患侧肢体进行集中、大量的重复训练,并逐渐增加难度,从而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频电疗仪是一种物理辅助康复手段,利用电刺激直接作用于患肢,刺激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功能,预防肌肉废用性萎缩。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中频电疗仪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4)与试验组(n=24)。试验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84±2.52)岁;病程11~31 d,平均病程(24.02±3.12)d;偏瘫侧:左侧15例,右侧9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5.74±2.92)岁;病程14~32 d,平均病程(23.85±3.50)d;偏瘫侧:左侧14例,右侧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4]中脑卒的诊断标准;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合并不同程度偏瘫;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合并先天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合并精神、行为障碍;伴随骨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房颤等心脏疾病;运动锻炼、中频电疗仪不耐受。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营养神经、调脂、镇痛、降压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1)首先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训练20 min,控制运动速度8.3~16.7 m/min;然后指导患者开展踏车与股四头肌抗阻训练30 min,2次/d,在此期间予以患者身体支撑,并依据身体情况调整训练时间与强度。(2)待患者耐受上述训练后,逐渐增加单腿负重、平衡训练、上下楼梯、步行训练等,30 min/次,2次/d。(3)为患者健侧肢体佩戴固定夹,确保前臂与手位于休息位,用尼龙塔扣约束带沿前臂与手的背侧固定,然后用吊带将夹板两侧固定至身体健侧,每日康复锻炼时均坚持佩戴,超过8 h。(4)待患者耐受上述训练后,逐渐增加塑形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从日常生活简单动作做起,将小动作拆分成数个较小的动作,引导患者反复练习,30 min/次,2次/d。上述运动5 d/周,持续训练8周。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频电疗仪(河南乐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LB-300型,豫械注准20182090401)治疗。干燥毛巾铺垫于患处,将仪器专用电极绑在毛巾上,上肢选患侧肱三头肌、冈上肌、腕伸肌;下肢选患侧胫前肌群、股四头肌;接通电源预热2 min,设置时间30 min/次,根据患者耐受程度灵活调整各参数,2次/d,持续8周。

1.4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进行评价,共42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2)运动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6]评价,上肢和下肢评分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好。(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后使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量表[7]评价,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NIHSS、FMA、BI评分,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8.26±1.23)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s),分]

?

2.2 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FMA、B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的评分(74.22±5.45)分、(76.28±5.04)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s),分]

?

3 讨 论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主要因神经功能受损引起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发生后由于神经组织遭受破坏,高级中枢丧失低级中枢控制能力,出现以单侧肢体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给其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经济负担[8]。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脑卒中偏瘫由单纯治疗转变为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旨在促进肢体功能康复,帮助患者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

临床有研究指出[9],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在外界干预刺激下,其肢体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得重建。另有研究指出[10],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是一种再学习、再训练的过程,兼具任务型与重复性的运动再学习训练是较为有效的肢体功能康复方法,而强制性运动疗法则是其中运用广泛、效果显著的康复技术之一。强制性运动疗法限制健侧肢体运动,迫使患者使用患侧肢体运动,刺激患侧肢体反射能力,以激活大脑皮层神经元兴奋性,使大脑功能重组,进而恢复患者患侧的肢体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以功能性、指向性动作为目的,通过大量重复的训练的形式,对患侧运动能力进行刺激,以获得肢体功能的改善。同时在反复训练过程中,患侧肢体对侧大脑半球皮质区的刺激会持续扩大,有利于患侧肢体功能稳步恢复,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此外,运动康复期间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调整方案,并逐渐增加强度与难度,促使患者不断适应训练难度与强度,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逐渐恢复。但强制性运动疗法训练强度大,容易使患者感到疲劳,且训练时间长,肢体功能恢复相对缓慢,因此还需辅助其他康复方法加速康复进程。该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中频电疗仪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有利于加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中频电疗仪是利用中频脉冲电流持续刺激患侧肢体,重塑神经系统,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频电疗仪的中频电流可达2 000~5 000次/s,电流传至中枢神经系统后会反复刺激大脑运动中枢,加速其功能重组,恢复并重建运动神经反射,维持周围神经与肌肉功能,同时刺激新的肢体运动传导通路形成,进而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此外,中频电流刺激作用于机体皮肤组织时,可引起肌肉震颤,使肌肉组织出现明显舒适振动感,发挥镇静作用;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有效预防神经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将强制性运动疗法与中频电疗仪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可更好地重塑神经系统,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中频电疗仪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肢体功能残障程度,从而促进肢体运动功能与活动能力恢复。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