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2021-03-17李美琪
李美琪
(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中医科,山东淄博 255120)
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逐年攀升,患者患病后生存质量出现明显下降,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1]。该病多由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损伤患者脑组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患者无法及时摄入食物,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会出现吸入性肺炎,使得生活质量降低。既往临床多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但受限于患者依从性等因素,康复效果多欠理想。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神经反射的产生,改善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性,还可益气通络,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2]。基于此,该文选择该院2019年5月—2021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吞咽障碍的筛查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意识较为清晰,可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妊娠及哺乳期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无法配合该文研究者。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2~68岁,平均为(50.54±4.14)岁;病程15~35 d,平均(25.85±2.84)d。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2~68岁,平均(50.65±4.22)岁;病程15~34 d,平均(25.56±2.56)d。两组患者的上述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口舌刺激:使用冰冻的棉签对口舌进行刺激,先对舌头不同位置进行刺激,使其产生舌头反射;之后刺激患者咽两颊、后壁、软腭等处,每处刺激8~10次,做完一组进行空吞咽动作,再进行下一组。(2)面部肌肉运动:指导患者对镜子开展上下扣齿、吸吮、噘嘴、吹气、卷舌、咀嚼等运动。(3)舌部肌肉训练:指导患者用舌尖舔上下唇,同时左右摇摆,5~10次/组。(4)进食训练:患者可选半坐位、坐位,无法坐起者可选择健侧卧位;选择不易粘连、不易松散的食物,从简单流食开始,逐渐过度到半固体食物,直到饮食正常。每口食物量3~5 mL,逐步增加。(5)呼吸训练:嘱患者取平卧位,在剑突下方放置0.25~1.00 kg沙袋,正常吸气同时隆起腹部、胸部,屏气2 s,慢慢缩唇呼出,每组间隔10 s。每日训练30~45 min,持续6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取患者风池、廉泉、内大迎、天柱、合谷、金津、玉液等穴,采用无菌1.5寸毫针,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廉泉、内大迎向舌根方向进针,风池、天柱向喉结方向进针,其余穴位直刺,均行补虚泻实手法,得气为度,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以患者舌根部出现酸麻胀感并向舌尖放射,咽喉部出现痒感为佳。针灸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1)吞咽功能:在治疗前及治疗2、4、6周后,分别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估患者的吞咽情况,最高分为10分,分数越高患者吞咽功能越好[4]。
(2)中医症状: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中医吞咽困难评价量表对患者的中医症状进行评估,包括饮水呛咳、食物滞留、进食呛咳,单项评分为0~4分,分数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5]。
(3)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能力,满分100分表示能够独立完成各生活事项,75~95分为轻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25~45分重度依赖为,0~20分为完全依赖[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如年龄、病程、VFSS评分等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如性别等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FS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6周后的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FS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FSS评分对比[(±s),分]
?
2.2 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s),分]
?
2.3 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
3 讨 论
脑卒中的病因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异常,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神经损伤会影响到咀嚼肌、舌肌及会厌等部位,导致肌肉收缩异常,引起吞咽障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日久可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还会增加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率,如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7]。康复训练是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干预方式之一,通过积极的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但单一进行康复训练的恢复周期较长,患者的依从性会随时间推移而下降,使得最终的康复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应在康复期间采用其他措施,以加快康复进程[8]。
中医并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为“中风”“喉痹”等范畴,认为元气平日虚弱而受外邪,本虚标实乃致病之机理,继而使得口、舌、咽喉等气机闭塞,功能失调而致病[9]。中医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颇有经验,治疗方法也颇多,包括中药、针灸、穴位点按等。考虑吞咽障碍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有一定困难,故该研究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干预。
康复训练是临床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方式,通过口舌刺激、面部肌肉训练及舌部肌肉训练等方式,可强化刺激患者口、舌、咽部的相关肌群,增加面部、舌、喉部肌群的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增强吞咽运动肌力。空吞咽动作可帮助患者强化吞咽感觉,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协调性及灵活性。配合进食及呼吸训练,可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吞咽,防止食物进入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10]。针灸治疗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刺激大脑皮层,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选择咽喉附近穴位,可发挥腧穴的近治作用,改善口舌症状,恢复咀嚼、吞咽功能。
该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VF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周后,研究组的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研究组的各项中医症状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研究组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优于仅采用康复训练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吞咽障碍,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