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贮藏过程中叶黄素稳定性的变化

2021-03-17魏哲文张亚玲

农产品加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均质叶黄素软包装

魏哲文,钱 浩,王 丹,张亚玲,房 芳

(1.石河子海关,新疆石河子 832000;2.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3.新疆石河子花园乳液有限公司,新疆石河子 832000;4.乌鲁木齐海关技术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叶黄素(Lutein)是一种重要的眼睛抗氧化剂。有研究表明,食品中添加叶黄素可大规模改善患者的视力退化的现象[1-2]。对于早产儿来说,由于出生时视网膜发育不全,容易发生早产性视网膜病变(ROP),在妊娠期短或出生体重轻的新生儿中,ROP的发生率可达60%~80%。叶黄素治疗组的斑点光感受器对婴幼儿的敏感性反应优于对照组,叶黄素对婴幼儿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易患视网膜疾病和视力下降的早产婴幼儿[3-4]。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叶黄素等类胡萝卜素,能有效提高婴儿血浆中叶黄素的含量,对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和炎症抑制具有重要作用[5-7]。

目前,叶黄素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超临界液体色谱法(SFC)等,但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灵敏度低易受干扰及成本高,不适用于大批量检测[8]。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条件简单、分离度高、分离速率快、灵敏性强等优点,并且可以与多种技术进行联合使用来提高检测水平[9-10]。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获得样品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液相与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的结合使用综合了2 种方法的优点,是食品分析领域的一种关键检测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加工、贮藏过程中叶黄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可为含有叶黄素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加工提供技术指导,为奶粉的包装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试验样品分为原辅料、成品、稳定性试验成品、保质期试验成品、过程样品。生牛乳,新疆石河子花园乳业中心牛场提供;脱盐乳清粉(D90),购自爱尔兰(DAIRGOLD);脱脂乳粉,购自新西(LONTER);乳清蛋白粉,美国(希尔玛)有限公司提供。

加工过程中样品取自均质阶段、高温灭菌阶段、浓缩阶段和喷雾干燥阶段。贮藏过程中,样品为成品奶粉。

甲醇、乙醚、正己烷等试剂,均为色谱纯。

1.2 仪器与设备

Waters-E2695 型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 产品;MS3 basic 型涡旋混合振荡器,德国 IKA 产品;RC6Plus 型高速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 Fisher 产品;HPD-50/FB-02 型无油真空压力泵,天津恒奥产品;BagMixer400vw 型均质器(拍打式),法国Interscience 产品。

1.3 叶黄素含量检测方法

精密称取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0.5 g 于50 mL 聚丙烯离心管中,用2 mL 超净水溶解,避光加入含0.1%BHT 的乙醇溶液10 mL(摇动时加入),再分别加入乙醇10 mL 和5%氢氧化钾溶液后摇匀,然后放入振荡器摇匀15 min,室温皂化30 min,加入乙醚+正己烷(40+60,体积比)15 mL 以转速4 500 r/min离心,重复提取3 次,用水10 mL 洗涤2 次,浓缩后用0.1%BHT 的乙醇溶液定容至5 mL,过膜上机检测。

色谱柱选用C30 型色谱柱,内径4.6 mm×250 mm,粒径5 μm,柱温35 ℃;流动相:甲醇/水(95+5,体积比,含0.1%BHT),采用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445 nm,进样量50 μL。

货架期试验取成品奶粉,分别装入马口铁奶粉罐、自粘纸袋和铝箔聚乙烯软袋中,充氮后密封,每种包装分别置于10.0,25.0,40.0 ℃的干燥环境中,避免光线照射,贮藏24 个月,每4 个月检测叶黄素含量,并计算保留率。

1.4 数据分析

试验重复3 次,试验设计为完全随机设计,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件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奶粉加工过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分析

2.1.1 均质阶段

均质是一种使液体分散体系中的分散物微粒化、均匀化的处理过程,其目的是降低分散物的尺寸,提高分散物分布的均匀性。在奶粉生产中,经过均质可降低乳中游离脂肪的含量,从而增强奶粉抗氧化能力和提高其溶解度。均质时一般压力控制在18~20 MPa,温度控制在 55~60 ℃。

均质阶段叶黄素含量见表1,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见表2,效应量指标见表3。

表1 均质阶段叶黄素含量 / μg·(100 g)-1

表2 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表3 效应量指标

对叶黄素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进行均质化过程前后叶黄素的平均损失率较低,仅为2.1%。利用配对t 检验去研究试验数据的差异性,从表2 可以看出,叶黄素含量在均质前后会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且 * 代表2 组数据存在差异性 (*p<0.05,**p<0.01)。均质前和均质后之间呈现出0.05 水平的显著性 (t=2.977,p=0.031),均质前的平均值(385.17),会明显高于均质后的平均值(377.20)。由表3 数据使用效应量(Effect size)研究差异幅度情况,Cohen's d 值为1.215,说明效应量大。表明均质化阶段对叶黄素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2.1.2 高温灭菌阶段

高温灭菌可以彻底杀死牛乳中的病原菌和绝大多数腐败微生物,破坏牛乳中酶的活性,提高牛乳蛋白质的热稳定性,满足浓缩工序对牛乳温度的要求。一般采用高温短时灭菌法或超高温瞬时灭菌法。通常采用的灭菌条件为115+0.5 ℃,15 s。

高温灭菌阶段叶黄素含量见表4,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见表5,效应量指标见表6。

表4 高温灭菌阶段叶黄素含量 / μg·(100 g)-1

高温灭菌阶段前后叶黄素的平均损失率为6.97%,利用配对t 检验去研究试验数据的差异性,从表5 可以看出,叶黄素含量在均质前后会呈现出极显著差异性(*p<0.05,**p<0.01)。灭菌前和灭菌后之间呈现出0.01 水平的显著性(t=10.210,p=0.000),灭菌前的平均值(372.23),会明显高于灭菌后的平均值(347.97)。由表6 数据使用效应量 (Effect size)研究差异幅度情况,Cohen's d 值为4.168 说明效应量大,表明高温灭菌工艺对叶黄素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与以往对叶黄素稳定性的研究基本一致。由于温度越高,叶黄素稳定性下降,叶黄素的损失率就越大,所以生产厂家应对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进行严格把控,尽可能避免不正常的操作,如极端温度或加班导致的乳品存放时间过长。

表5 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表6 效应量指标

2.1.3 浓缩阶段

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的浓缩阶段的平均浓缩温度为50 ℃,大约进行10 min,在生产过程中对浓缩浓奶进行直接取样测试,可从浓奶缸中直接取样,并进行6 次测量。

浓缩前后的叶黄素含量见表7,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见表8,效应量指标见表9。

表7 浓缩前后的叶黄素含量 / μg·(100 g)-1

表8 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表9 效应量指标

浓缩前后的叶黄素含量变化为了方便体现,折算成以干基计,以干基计就是以每100 g 质量的干物料为基准,表示其中所含叶黄素的含量(μg/100 g)。采用干基计算方便统一不同工序下物料含水量不同造成计量影响。结果表明,浓缩过程中叶黄素的平均损失率为1.79%,浓缩前和浓缩后之间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t=2.786,p=0.039),以及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浓缩前的平均值(339.20),会明显高于浓缩后的平均值(333.24)。Cohen's d 值为1.137 说明该影响效应量大。浓缩工艺对叶黄素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2.1.4 喷雾干燥阶段

在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中,喷雾烘干通常是在风进入155~170 ℃的温度和风输出90~97 ℃的温度下进行的,乳粉是在生产线上通过直接取生产完的样品获得,总共测量6 次。

干燥前后的叶黄素含量见表10,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见表11,效应量指标见表12。

表10 干燥前后的叶黄素含量 / μg·(100 g)-1

表11 配对t 检验分析结果

表12 效应量指标

由表12 可知,喷雾干燥过程中叶黄素的平均损失率为6.48%,干燥前和干燥后之间呈现出0.01 水平的显著性(t=19.494,p=0.000),干燥前的平均值(327.44),明显高于干燥后的平均值(307.97)。对奶粉中叶黄素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说明喷雾干燥引起了叶黄素的损失,所以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喷粉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2.2 奶粉贮藏过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不同温度下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保留率见图1。

图1 不同温度下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保留率

由图1 可知,贮藏期间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保留率不断下降,且温度越高,下降越快。10 ℃和25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整个贮藏期下降缓慢,而40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前8 个月下降较为缓慢,之后迅速下降。贮藏期间40 ℃下叶黄素保留率均显著低于10 ℃和25 ℃。贮藏结束时,10,25,40℃下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保留率分别下降了7.8%,10.9%,20.7%。说明较高的温度导致了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的流失,10 ℃可以有效抑制贮藏期间马口铁奶粉罐中叶黄素的流失,从而保持叶黄素含量。

不同温度下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见图2。

图2 不同温度下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

由图2 可知,不同温度下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在贮藏期间不断下降。10 ℃和25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整个贮藏期下降缓慢,且没有显著差异;而40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前4 个月下降较为缓慢,之后迅速下降,且贮藏期间显著低于其他2 个温度下的叶黄素保留率。贮藏至24 个月时,10, 25,40 ℃下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分别下降了9.3%,11.8%,24.2%。从结果中可以看出,40 ℃引起了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的损失,10 ℃和25 ℃可以有效保持铝箔PE 软包装中叶黄素的含量,其中10 ℃效果最佳。

不同温度下纸袋中叶黄素保留率见图3。

图3 不同温度下纸袋中叶黄素保留率

贮藏期间不同温度下纸袋中叶黄素保留率呈下降趋势(图3),且与温度变化成正比。由图3 可知,10 ℃和25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前20 个月下降较为缓慢,之后下降较快;而40 ℃下叶黄素保留率在贮藏期间迅速下降,且显著低于其他温度下叶黄素保留率。贮藏结束时,10,25,40 ℃下纸袋中叶黄素保留率分别下降了10.8%,14.8%,26.9%。结果表明,温度对纸袋中叶黄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40 ℃引起了贮藏期间叶黄素的大幅度下降,而10 ℃和25 ℃相对维持了纸袋中叶黄素的保留率。

对不同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口铁奶粉罐对叶黄素保持效果最好,其次是铝箔PE 软包装,纸袋中叶黄素流失最多,保留率最低。对不同温度下各包装中叶黄素保留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奶粉中叶黄素稳定性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叶黄素流失越严重。研究发现,10 ℃下马口铁奶粉罐可以有效延缓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叶黄素的流失,从而保持较高的叶黄素含量。

3 结论

研究表明,加工过程中高温灭菌热处理和喷雾干燥对叶黄素稳定性影响较大,叶黄素损失率分别达到了6.97%和6.48%;货架期试验结果表明,马口铁奶粉罐可以有效保持叶黄素含量,其次是铝箔PE软包装、纸袋包装。贮藏期间温度越高,叶黄素保留率越低,10 ℃下叶黄素保留率最高,其次是25 ℃和40 ℃。10 ℃下马口铁奶粉罐包装叶黄素保留率最高。研究发现了引起奶粉中叶黄素损失的主要原因,为奶粉厂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并为婴幼儿奶粉的贮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均质叶黄素软包装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用叶黄素“补眼”别过量
身体缺叶黄素,眼部“黄斑”更容易病变
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护眼功能,了解一下
空气搅拌在调节池中的应用和设计
凝固型酸乳均质工序改进
2015年全球软包装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00亿美元
均质工艺对燕麦浆稳定性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