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分析*

2021-03-17姚志山张文静李术先毛宇湘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性肝炎酒精性血瘀

姚志山 吴 云 张文静 李术先 王 巍 毛宇湘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内四科 (河北 唐山, 064000) 2.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院重症监护室 3.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党委办公室 4.河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二科

酒精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肝脏疾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中医认为,体质是影响疾病和证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体质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准确识别酒精性肝病患者在不同病理阶段出现的不同临床表现,并形成中医体质的不同特征,对于辨证治疗酒精性肝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及体质量表分值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对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的体质特征进行评估,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89例酒精性肝病患者,其中酒精性肝炎患者89例(A组),男81例,女8例,年龄33~72岁,平均(50.46±9.28)岁;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0例(B组),男85例,女15例,年龄38~72岁,平均(52.56±8.64)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病情程度与病程、日饮酒量及饮酒年限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饮酒时间和饮酒量增长,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病程递增,肝功能分级(Child评分)的分值逐步升高,病情随之逐渐加重。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在两组患者中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酒精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①合并嗜肝病毒现症感染、药物和中毒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遗传代谢性肝病者;②合并肝癌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③其他严重原发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不愿意配合者。研究方案经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中医体质分类 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2]。收集患者相关指标,包括饮酒史、年龄、性别、肝功能以及舌苔、脉象等,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共计67个问题。由2位主治中医师计算出原始分和转化分,判定中医体质类型,并将结果录入Excel。剔除无效问卷5份,筛选出189份有效问卷。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布 A组患者中医体质出现频率由高到低前3种分别是为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分别占83.02%(73/89)、47.19%(42/89)、37.08%(33/89);B组患者则是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92.00%(92/100)、80.00%(80/100)、38.00%(38/1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体质分布情况 [例(%)]

2.2 两组患者体质得分 A组与B组患者中医体质分值均以湿热质为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P>0.05)。A组患者气郁质分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P<0.05);B组患者血瘀质分值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6,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体质得分情况 例(%)

3 讨论

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与饮酒量、年限、种族、性别及遗传等因素相关的肝损伤,在我国部分省份流行病学患病率为0.50%~8.55%[1],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中医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从中医体质角度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身体状态,可从整体宏观视野把握该病的临床治疗。有研究认为,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酒毒湿热之邪伤肝损脾,肝失疏泄与脾失健运,气血不和,痰湿内生,气血痰湿热相互搏结而成[4]。刘近明等[5]也认为,其病机体现了中医肝脾相关理论。

本研究发现,中医体质学说的9种体质类型在患者中均有涉及,湿热质具有较高构成比,符合酒精性肝病体质特点,是酒精性肝病常见体质类型之一。长期大量饮酒者“湿热”内蕴日久,会形成“湿热体质”,这种体质状态贯穿于酒精性肝病各阶段,成为其共同的体质基础[6]。故中医认为,酒乃湿热之物,过饮则湿热酒毒內蕴,如《本草衍义补遗》所言“湿中发热,近与相火”。酒精性肝病的不同病理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中医体质特点。梁卫等[7]提出,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是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体质因素。王睿林等[8]认为,酒精性肝硬化主要体质特征是湿热、血瘀。本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气郁质占比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的初期为脾胃不和,气机郁滞,运化失司,导致气机郁结,形成气郁体质。随着病情进展,气机阻滞,气滞则血停,致使血脉瘀阻,形成以血瘀质为特点失代偿期肝硬化,所以酒精性肝硬化的血瘀质构成比高于酒精性肝炎。笔者既往研究证实[9],酒精性肝炎以肝胃气滞证、肝胆湿热为主,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及痰瘀阻滞证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付克模等[10]研究认为,酒精性肝炎与湿热內蕴证、肝胃气滞证、痰湿瘀滞证、脾虚气滞证显著相关;蒋俊民[11]认为,酒精性肝病早期病机特点为肝郁脾虚、气滞痰阻,从侧面印证了酒精性肝病在湿热质基础上,疾病初期肝气郁结,肝脾不和,随着病情进展,进入疾病终末期则以血脉瘀阻、湿瘀互结、肝脾肾俱损为病理特点。

丁庆学等[12]研究显示,酒精性脂肪肝以痰湿质得分最高,其次是湿热质、气虚质,体质分布特点以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等比例较高,气郁质较低,考虑可能与研究人群、职业分布特点及体质量差异导致样本侧重点不同有关。蔡婷婷[13]研究表明酒精性肝病与湿热体质存在相关性,湿热贯穿于酒精性肝病不同病理阶段,调理湿热内蕴的体质状态,是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主要手段。钟群燕[14]的研究显示,14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性脂肪肝占70%,认为湿热质是酒精性肝病体质的重要类型,湿热质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丁霞等[15]研究认为,酒精性肝病以湿热内蕴为始因,血瘀、气滞、痰为病理变化产物,故气滞、气郁为症候要素,而湿热、血瘀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因素。这些研究均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在不同病理阶段存在不同的体质特征,而体质也可以兼夹出现,如湿热质与气郁质、湿热质与痰湿质、湿热质与血瘀质、痰湿质与气郁质等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并可相互转化。在戒酒及营养支持的基础上,中医依据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理论,兼顾酒精性肝病患者不同体质,可将“清利湿热”作为治则。酒精性肝炎气郁质、痰湿质多见,以疏肝健脾、理气化湿为主,忌温燥、寒凉药物攻伐,而在酒精性肝硬化的血瘀质、痰湿质兼夹情况下,治疗以补脾柔肝、活血化痰为主,达到防治结合效果。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以及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年龄、职业、体质量分布等状况未进行细化等缺陷,有待于大样本量、细化分层等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性肝炎酒精性血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鸡弧菌性肝炎流行趋势与防控要点
酒精性肝病的预防和治疗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药物与肝脏的不良邂逅
不乱用药,就是最好的保肝
探讨血清缺糖基转铁蛋白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