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中的情感德育研究
2021-03-17钮玥
钮玥
摘 要:中學音乐学科应该把情感德育贯穿、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情感德育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中学音乐学科情感德育具有人文、审美实践、创造等价值。本文结合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分析,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德育。
关键词:音乐学科;情感德育;价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在德育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独特性,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手段。音乐课堂上可以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丰富有趣的教学过程,达到情感德育的目的。
一、中学音乐学科情感德育的价值
音乐学科在实施情感德育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聆听、感受、律动、演唱、欣赏、实践创编等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一)人文价值
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作品中包含的人文历史和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小学音乐课本中包含了不同民族、国家、时代、风格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音乐学科的丰富性、多样性,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价值。
(二)审美价值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作为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课堂中体现以审美为核心,就要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和情趣,让审美渗透在音乐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让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带来的美感,包括旋律的美、情绪的美、歌词内容的美、形式的美、音乐风格的美等。通过对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和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表现形式、基本要素、乐理知识的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音乐审美的体验,提高音乐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三)实践价值
在中学音乐课本中,学生可以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沙龙、音乐创编等多种实践形式,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演唱能力、鉴赏能力、表演能力、表现能力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音乐教育中的情感德育功能才得以实施。
(四)创造价值
音乐创作的本身就是具有创造价值的。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伴随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并产生丰富的联想。
在音乐实践与创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身参与其中,感受领悟音乐的内涵,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还可以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感受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分析和体验音乐是如何运用各种要素表现主题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等。
二、中学音乐学科情感德育的元素
音乐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强调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相融合。比如:音乐作品的背景、作者会涉及历史学科内容相融合;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会与语文学科相关联;乐理知识的融合需要数学理论做支撑;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音乐作品需要联系地理学科,这些都是在音乐课堂上的实际案例。音乐学科中渗透了许多情感德育的元素。
(一)高尚情操与道德品质
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音乐作品感悟高尚情操与道德品质,比如: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热爱音乐、热爱人生等等,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颂”,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理解人类互相关爱的高尚情怀,在音乐中享受欢乐,感悟关怀人类的美好情感,懂得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如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感受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发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美好感情。
(二)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学生通过对戏曲音乐、曲艺音乐、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作品的学习,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曲坛音韵”,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情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理解与热爱,增强民族意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八年级下第一单元“乐鸣江河”,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领略感受祖国江河大地音乐文化的风采,加深对祖国挚爱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拥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的旋律”,通过对国外音乐作品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其音乐风格与艺术魅力,探索相关音乐文化,拓展音乐文化视野,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增进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愿望与兴趣。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比如:交响曲、民族管弦乐、西洋管弦乐、歌剧、音乐剧等等,通过这些音乐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音乐文化,提高个人素质修养,丰富文化内涵。
(四)集体合作精神
合唱作为中学音乐课堂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对于这种演唱形式也较为感兴趣。在中学的音乐课本中,涉及了许多的演唱形式,比如:合唱、重唱、轮唱、齐唱等。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你同行”中《欢乐的啦啦歌》,在教学难点中就突出“轮唱”的教学内容。轮唱这种常见的演唱形式在学生中实施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是他们本身接触的少,二是作品的难度较大。但在学习轮唱的过程中,学生们是十分感兴趣的,一个个高度集中注意力,铆足劲。第一次的尝试过程中,虽有不足和瑕疵,但学生都会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体会到轮唱过程中带来的欢乐。经过多次的练习最终呈现的效果会让学生具有成就感,在一项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五)审美能力与情趣
通过中学音乐课程的学习,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究、发现、感受、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与情趣,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必要的乐理知识和基本演唱、演奏、鉴赏音乐作品的技能。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清明雨花”,学生就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体验,读懂音乐的语言,知道是如何从音乐的侧面来认识大千世界,认识音乐作品中深层的含义与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又例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交响时空”,通过对交响乐作品的学习,进入交响乐的殿堂,揭开交响乐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音乐价值、魅力,体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其精神内涵,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情趣能够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中学音乐学科实施情感德育的方法
在义务教育学段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实践、活动与创造这几个方面。以下分别从高尚情操与道德品质、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集体合作精神、审美能力与情趣这五个情感德育元素的角度,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实施情感德育。
(一)培养高尚情操与道德品质
音乐作品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聆听、感受、演唱、欣赏等活动,积极体验与感受,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掌握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相关的文化知识,并从音乐作品中体会旋律、歌词内容所要表達的情绪情感,从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道德品质。
(二)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聆听、演唱、欣赏、演奏音乐作品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及思想情感,拓展课本以外的图片、音频、视频,比如:通过一些大型的国家性活动:奥运会、阅兵仪式等,让学生通过身边真实的事情充分了解到本课的主题内容或思想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熟悉并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三)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文化等,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走进音乐世界,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与热爱。还可以结合乡土音乐进课堂,如南通本地的海门山歌,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等方式,让本土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这也是一种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不错的方式。
(四)集体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践与创编的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创造等方法,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积极参与到创作活动中,并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还可以在合唱、综合性艺术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充分交流、密切合作、互相尊重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五)培养审美能力与情趣
在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感受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演唱习惯,演唱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分析理解歌曲的思想意境,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能力,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情感德育通过音乐课堂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这正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琳.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分析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
[2]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3] 钟金华.中职学校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方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 .
[4] 邸鹤.唐代音乐教育与当代基础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
[5] 于萍.花香沁芬芳 雨露润心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素质教育,2018,(280).
39705019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