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问题铺就地理学习之路

2021-03-17刘金郝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学习能力高中地理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进行问题设计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并对如何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设计;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良好的课堂问题设计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以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相对忽视课堂提问环节,致使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为此,教师应提高对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视,用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用提问为学生铺就一条清晰的学习之路。

一、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提问流于形式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上,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提问并没有树立起应有的高度重视,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课堂问题非常随意,在课前准备教案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只是在上课的过程中,随口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大多都是“是与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学生的回答也大多敷衍。第二,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充分,有些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颇深,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教师依然采取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知识的讲解为主,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在学生的思路还没有打开,问题也尚未找到解决办法的时候,教师就急于追赶课堂教学计划,中断了学生的思考,直接用知识讲解替学生做出了回答。

(二)问题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旧知识巩固以及对新知识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但是从以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上看,一部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太过容易,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过于依赖课文,学生不用多动脑筋,甚至翻翻课本就能够找出答案。还有一部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又过于有难度,学生依靠已有的知识积累,无法作答,即便是和同学一起讨论,也没有办法找出答案。不管是太简单的问题,还是太难的问题,都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因而无法实现其问题价值,还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设计课堂问题需遵循的原则

(一)提问内容需紧扣教学重难点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但要注意问题要源于教材同时又要高于教材,不能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设问。比如:我们在学习传统工业区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分析教材,教师可以了解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鲁尔区的区位因素、鲁尔区落败的原因以及其综合整治的举措等知识点,那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问“鲁尔区的落败,和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败,二者比较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要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找出和鲁尔区有关的所有核心信息,还要调动已有的有关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缜密的分析,这个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再比如:我们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向学生提问“根据新闻记载,在我国台湾海峡勘探出了煤炭资源,该怎么用地理专业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属于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学生可以从课本中找答案,但是又不能直接通过读课文来回答问题,他们必须思考探究才能做出更全面科学的解释,这就要比直接向学生提问“地球从形成到现在,有没有发生过地表形态的变化”更有价值,而且这个问题还将地理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了一起。现在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不能学以致用的问题,甚至很多学生存在将问题写在考试卷子上会回答,而将问题拿到实际生活中就不知所以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分割开来,让地理知识的讲授完全为考试服务,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问题放置在具体情境中去探究。

(二)问题的设计要发挥“引”“导”作用

问题的设计要起到“引”和“导”的作用,“引”就是通过设问,引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使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内容能够更流畅地过渡,“导”就是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的设计思路,逐渐走出迷雾,寻得真相。要实现“引”和“导”,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就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太简单,否则起不到引发思考的作用;不能太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太偏,否则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太难和太简单比较好理解,這里所说的太偏,主要是指问题的答案存在不确定性,对于这种问题的设计,就显得没有意义。比如:我们在学习日照和赤道方位的相关知识时,有的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学校有这么多的教学楼,那哪一幢楼的朝向最合理呢?这个问题看似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但是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和老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有冲突。比如:学生会觉得有的教学楼,朝向最好,可以享受最充裕的阳光,但同时因为光照太好,反而会影响学生正常上课,这就是典型的提问没有发挥好“引”的作用的例子,属于引而不当。

(三)提问题不要急于获得答案

虽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希望从学生嘴里听到满意的答案,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设问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问题思考探究的过程上,而不是放在最终的结果答案上。有的教师看学生半天回答不上来问题,就开始转问其他学生,或者直接代替学生作答,这都是错误的做法。而正确的做法是让上课节奏适当地慢下来,当学生回答不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引导和启迪,放大对问题的思考过程,通过剖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提问的价值。比如:教师在讲黄赤交角时,向学生提问:“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了,那么五带的范围会发生哪些变化?”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教师就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先通过思考“五带的范围是怎样划分的”“黄赤交角和五带划分的界限之间存在哪些联系”等小问题,最终由小问题汇总成大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提问题不急于从学生嘴里获得正确答案,当学生遇到瓶颈时,逐步引导学生,这样看似会花费更多宝贵的课上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但是实际上却更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切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单纯地背出答案那么简单。

(四)加强师生互动

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解答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师生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教师应当享受提问与解答的这个过程。一些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时,会在教案上写好要在什么地方向学生提出什么问题,然后在课上严格按照教案执行,这种做法看似对课堂问题进行了精心设计,但是却走进了一个误区,教案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质量而存在,如果教师无法跳出教案、教材的束缚,不能依照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设问的话,就等于硬拉着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程序,整个课堂是死的。因此在课上教师要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抓住适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做出设问上的调整。

三、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建议

(一)利用提问导入新知

良好的课程导入,可以瞬间将学生的心思从课间活动中拉到地理课堂上,可以吸引学生主动开展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活动。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不妨设计一些与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相关的,又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用问题实现新知的导入。比如:在学习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的相关内容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听说过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吗?为什么淮南的橘树到了淮北就成了枳树了呢?”这句话学生从小就学到过,对此很是熟悉,但是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老师的问题一出,学生们开始思考起来,但很快就露出难色,他们知道是因为南北两地的环境不一样,但具体是哪不一样,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翻开课本,从书中找答案。由此,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就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他们迫切地想对以往印象中模棱两可的问题做出最科学准确的解释,教师便顺利地完成了新知的导入。

(二)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多媒体是如今地理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辅工具,在进行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也不妨多多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为学生创设更形象直观的情境,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和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黃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其区域内空间结构分布特点等问题,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把握区域的基本含义。

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提问内容,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用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用问题为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铺就一条清晰的道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磊,窦同宇,龚倩.地理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设计与开发模型”的构建与实践: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1“风成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21(3).

[2]徐波,安龙.中英高中地理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及启示:以人教版地理1和地理2与英国Geography BE volving Planet为例[J].林区教学.2021(1).

[3]刘晓恒.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乡土案例教学设计研究:以广州市“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课时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4]廖旭,张军.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模块教学设计:以“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

[5]陆翠月,谭丽萍,郭程轩.“环境问题导向”在新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体现及教学指引:以人教版必修地理1为例[J].地理教学.2020(12).

作者简介:刘金郝(1991.06—),男,安徽省滁州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3228501908285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学习能力高中地理
精设计,巧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