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重“对话” 探寻角色定位

2021-03-17彭雪丽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对话角色定位

彭雪丽

摘 要:新形势下的高考要求作文备考关注当下生活与现实,所以作文备考实操性要强,学生不仅要关注时事,还要会发现自己作文的优劣并进行升格。本文将结合作文讲评实际从在“师本”对话中做方向的指引者,在师生“归因”对话中做思维的启发者,在“生生”对话中做互动的推进者三个方面来探寻在讲评课堂的多重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期让多个学生在多重对话中互相碰撞、互相补充,不断积淀作文素养。

关键词:作文讲评;多重对话;角色定位

作文备考一直是语文高考复习备受关注的,而作文讲评课更是我们一线教师要认真研究的。一直以来,作文讲评侧重理论和方法,而这种教学在高三作文备考中效果并不明显。高三作文讲评课要突出高三的特征,注重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高三作文讲评课,要有讲有评,但一定是少讲多评,除了老师讲,学生也要讲,评主要是让学生评,在评中改,在评中练。因此,作文讲评课上,教师心中是否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否围绕目标抓住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将会直接影响作文讲评的效果。这就引发了我们对教师在作文讲评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角色的思考。

王尚文先生说:“作文教学是一种对话活动,学生的作文素养是在对话实践中建构的。”的确,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中沟通合作的特点,在作文讲评课堂上构建多重对话,通过多重对话产生思维碰撞,在这种沟通与合作中使学生的作文素养得以生成。这里的多重对话包括老师和文本、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在作文讲评课中,教师不再是主讲人,而应在不同的对话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带领学生在多重对话中互相碰撞、互相补充,不断积淀作文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接下来本人将结合广州市高三模拟测试作文题讲评实际,探寻在讲评课堂的多重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以期提高讲评效率。

一、在“师本”对话中做方向的指引者

作文讲评课中的“师本”对话,就是教师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相关情况,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此处的“本”指作文材料和学生习作。“对话”即紧扣写作目标选择典型作文材料和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就是在讲评前了解学生的习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需要评阅完所有习作并做好归类。构建“师本”对话是作文讲评设计的落脚点,以学施教,使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出清晰的学习方向,作文讲评才能有效。

广州市高三模拟测试作文题目为围绕两张图片展开的讨论,一张为2020年一位小患者治愈出院向护士鞠躬致谢,护士赶紧回礼,另一张为一百多年前小患者对大夫鞠躬感谢,大夫鞠躬回礼。题目情境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师生延期返校。高三(1)班语文老师在线上课堂展示了2月23日新华网刊发的这两张图片,讨论区一下子热闹起来。

生甲:小患者让我很感动。

生乙: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能带给我们启发。

生丙:相隔百年的两幅图值得人们深思。

……

老师:这两张图片,给了我们许多收获。虽然我们无法返校上课,但我国抗击疫情的很多场景都是在给我们上课。

学校微信公众号发起了“独特一课,别样收获”主题征文活动。请以该班同学身份,在这堂课后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这次的作文材料为“图文结合”式,包含一组两幅图片和一次“线上课堂”的情境再现。从学生的考场作文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标题既不扣材料,也不扣写作任务;立意浅表化,只在图片内容表面——“礼”,未抓住深层含义——感恩与尊重;立意泛化,只扣住了任务,未紧扣图片材料;立意脱轨,泛写抗疫,全文既不扣图片材料,也不扣任务。基于这样的学情,因此作文评讲的重点定为如何紧扣材料和任务拟写标题、观点、事例。

“师本”对话的结果是找出存在问题和筛选典型习作。方向是首要的,方向如果错误,一切努力都将无效,甚至负效。只有在“师本”对话中发现问题,指引正确的方向,接下的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这一对话是课前教师要准备的,即学情分析,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方向的指引者。根据以上分析,本次作文讲评安排两节课,第一课时解读材料分析写作失误原因,第二课时进行升格复评训练。

二、在师生“歸因”对话中做思维的启发者

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一般形式,既包括师生间的语言交流,也包括课堂任务指令的下达。第一课时解读材料分析写作失误原因,本人通过构建师生“归因”对话来完成。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就是观察者对他人的行为过程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引用到教学上就是教师或学生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入手去探索行为成功或失误的原因。对作文讲评而言,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师本”对话中都会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整体归因分析,而个人存在的具体问题大多在课堂上通过归因讲评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个体归因训练是作文讲评课的重难点,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引导、点拨,启发学生思维。

在本节课上,教师预先准备好45分标杆文和优秀例文,提前印发材料给学生阅读,作为前置作业,让学生找出标杆文的优缺点并自主鉴赏优秀例文,期望学生转变思维,准确发现自己习作的得失。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分析标杆文,学生纷纷表示无法快速确定立意,这次的作文难点就在材料的解读上,在听了几个学生的发言后,教师启发提问:“独特一课”是指什么内容?是抗疫?是线上课堂?还是图片和学生的讨论?从学生的疑惑中发现问题的根本,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前提。这样一问学生就知道重点在材料,可以避开复杂的背景从材料中图片的对比和学生的讨论中确定立意。然后教师顺势点拨,材料中小患者什么行为让我们感动,护士和院长的举动说明什么,相隔百年的两幅图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抓住材料的深层含义——感恩与尊重,良好的医患关系。

就习作中的问题整体分析后,让学生进行个体归因分析,即对照老师给出的标杆文分析自己的文章,查找自己的文章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找不出就同桌交换查找,在内省和交流的基础上,从标题、行文(中心论点、分论点、用例)等方面进行深层分析。在本课学生个体归因分析时,教师提供了如下表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

学生通过以上表格,将自己的作文量化,很容易发现自己作文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师生点评,修改完善,将自己的作文升格,能有效提高作文分数。本次训练,学生的反馈良好,教师运用话语、图文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加强自我反思,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在“生生”对话中做互动的推进者

学生与学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对话,能够互相激发,产生新的思想。第二课时进行升格复评训练,本人通过同伴互评构建生生对话完成。即先小组复评各成员升格好的作文,根据评分简则给其他组员的文章评分,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习作(包括升格优秀的和修改失误的),再由推选出来的习作的作者投影展示并解说自己习作升格修改的情况,然后全班点评得失,巩固学习成果。在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围绕课堂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关注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做课堂深入进行的推进者。

一是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的评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内驱力。如“可将标题改为‘用无私与感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论述过程中,多联系材料。”“本文的主要问题是扣材料不紧,文章当中一定要有对两幅图片的分析与理解。还可将感恩放于抗疫大背景中,写出医患关系的和谐如何构建,这是走向深刻的途径。”“将感恩扩大到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这种深化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收回到医患关系上。”“修改紧扣材料,准确,继续努力发扬。标题修改得好,文章内容紧扣题意。写作文有灵性,要加油哦。”这些评语既指出了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做学生学习情况的知情人,又能鼓励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做学生生活上的知心人,从而促进学生自信展示。

二是教师可以通过追问推进学生纵深思考。比如,学生在分析《抗击新冠,生动一课》时评析道:这位同学在第二段写道“2020年和100多年前的两张图片,跨越时空的长河展现了两组人相同的动作,更展现了人与人间的尊重和温暖”,本来这样写是非常扣题的,可是接下来却完全抛开了尊重和温暖,只写抗击新冠的情况,这样就偏离了材料的重点,归根结底就是立意泛化,未緊扣图片内容,太可惜了。从同学的分析中老师抓住了“可惜”二字,于是就追问,怎样写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此时教师起衔接作用,推动学生点评走向深刻。这个追问的问题又引起了同学们对行文思路的思考,学生想了一会儿说:“作文可以延续尊重与温暖,写心怀感恩,也可以进一步延伸到心存敬畏,放置到医患关系的层面写。显然,从两张图片的共同之处谈医患关系,是最准确的,而一上来就抛开材料集中火力写礼节、感恩、理解、互信、抗疫等话题是明显地扩大了材料的内涵。”这完全就是教师要总结的语言,这样的课堂生成正是作文讲评课的精髓。

在互评过程中,学生参与面广,自觉运用了正向、逆向、多向思维,改变了传统的灌输方式,教师的推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依靠自我建构,提高作文审题立意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素材的匮乏,必定会增强关注自身与生活的意识,不断拓展思维,内化作文知识,提高作文素养。

结束语

在作文讲评课中,一定要重视老师的角色定位,秉承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老师是导演与观众,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与合作的关系。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是方向的引导者,思维的启发者,互动的推进者,而学生是主动的实践者。本次作文讲评课尝试各种方式的对话教学,分清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师生合作共进。坚持这样一种作文讲评课模式,学生就会主动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提高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怀博.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2021(2014-16):92-92.

[2]吴娇容.定位教师角色,提高作文教学效益[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1.

[3]彭晋龙.高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7(9):87-88.

[4]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397501908276

猜你喜欢

对话角色定位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探讨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