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化构建

2021-03-17郑艳霞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

【摘 要】近年来,随着职业院校对课程思政的不断重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等。要想化解这些问题,做出课程思政精品案例,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课程思政原则和方法,重点把握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原则,从科学性、方向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四方面着力,达成体系化、系统性的协同育人效应。

【關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9-0060-03

【作者简介】郑艳霞,河北城乡建设学校(石家庄,050031)德育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班级管理。

近年来,广大教师基于学科课程特点,不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力求做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和精品课程。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理论不熟悉、方法不知道、融入没经验等原因,往往出现思政挖掘点随意、散乱,思政融入缺少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和实效性等问题。[1]为此,掌握思政融入的原则和方法,做好科学规划设计,成为教师们的共同需求。课程思政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课程思政的内涵,针对课程思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炼了以下几点适合中职学校的课程思政原则和方法。

一、坚持三个原则,化解三类问题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原则,化解课程思政“多案例,少教法”的问题。只钻研思政案例辨析,不注重在教法学法上的思政融入,很容易让思政停留在学生认知层面,难以育心导行。[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学有所需、学有所用,能够促进个人成长成才。

坚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原则,化解课程思政“多靠插少融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学生如何“自然吸收”,往往成为教师们做好课程思政的难点,做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学科课堂生拉硬靠思政内容,导致思政工作出现喊口号、蜻蜓点水等问题。其实,课程思政工作应遵循“感知—体验—思考—实践”原则,这是教育教学的规律,同样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可以起到自然融入的效果。所以,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类似“课前感知思政、课中体验思考、课后行为践行”的活动,以达成思政内容自然融入的效果。

坚持“与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化解课程思政“多浮华少实效”的问题。[3]为什么课程思政会让学生感觉“离得远,难践行”?这往往和教师选取的思政内容和活动有关。抛开现实谈思政,往往导致课程思政的融入流于“表面浮华”。基于此,教师应该坚持“与实际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基于情景、案例、问题开展思政活动,有效化解上述难题;坚持从学生的问题中来,为解决学生当下问题服务。

二、做好四个着力,攻克四类难题

着力科学性,攻克“少深刻”的难题。课程思政最先解决的不是课程问题,而是教师自身问题。想要有效融入课程思政,需要教师较全面地掌握思政知识理论,并且要弄懂、弄通,做好科学运用。有些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时会出现“喊口号、强嫁接”或者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思政内容的“不科学”现象,这往往和教师思政知识储备欠缺有关系。比如某会计专业纳税申报的一节课,融入“诚信、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往往最为契合,但是为什么有些财务工作者仍旧会“知诚不诚、知法犯法”呢?如果教师在“诚信、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深挖问题,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不忘初心”的意义,就凸显了课程思政的深刻性。

着力方向性,攻克“无主线”的难题。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工作的最终指向。为此,教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教学工作中为学生指明正确政治方向、全面的能力方向和适合的人生规划方向,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比如,工科专业不能忽视智能制造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由培育创新型人才上升到对实现“中国创造”伟大强国梦的助力。

着力针对性,攻克“不对症”的难题。课程思政的结合点需要结合实际,基于不同学情,在学生需求中有效挖掘、自然融入。举例来说,同样是语文诗词课,建筑装饰班的教师可能侧重于与文化自信结合,引导学生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机电班,教师可能侧重于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着力系统性,攻克“不系统”的难题。落实课程思政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着眼大局,提取整合,做好体系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先完成课程思政的体系化构建,再落脚具体实施方略。

三、课程思政体系化构建,达成三步完善

(一)不盲目开展,要形成体系化设计

教师要做好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设计,并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课程体系和课堂三维目标当中。体系化设计犹如一根指挥棒,能够让教师有步骤、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每节课的思政结合点,达到上下贯通、梯度推进。教师可以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的能力方向和适合的人生规划方向作为学科思政的三条“大动脉”,对接该专业人才培养,搭建课程思政主干线。比如,某计算机网络华为班的专业教师结合专业特点将课程思政的三大“动脉”设定为:以爱国有为的理想信念(政治方向)做引领,以精进创新的能力塑造(能力方向)为落脚,以奉献乐为的生活运用(人生规划方向)做延伸,思政点与专业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巧妙融合,在成长计划中梯度推进。

(二)不孤军奋战,要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因此,在做好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的同时应注重协同效应的发挥。[4]

思想政治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对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起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当专业课教师苦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时,思政课“哲学与人生”中内因、外因的观点就可以有效处理这个问题;当实训课教师苦于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要求认识不足时,可以利用“职业道德与法治”中专业的职业道德知识来答疑解惑。如果思政课教师能与其他科目教师互通有无、合作授课,必然会发挥德育工作的最大效力。

(三)不强打补丁,要润物无声

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体现的是对人的整体性观照,它赋予了学生求知学技的价值内涵。[5]那么,在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中如何有效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呢?

第一步,整体观照。教育者眼中要有“全人”意识,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审视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规范和行动作为。将“全人”与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特点相对照,明确具体思政培育方向。

第二步,抓住核心。教师在“全人”基础上做教学设计时要牵住“牛鼻子”。筆者认为,“牛鼻子”就是理想信念的培育。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学生肯主动学习并且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事业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想培养出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牵住理想信念这个“牛鼻子”,让学生体现爱国心、强国志和报国行。

第三步,体系完备。事半功倍的课程思政必然要预先构思一张课程体系思维导图。导图设计根据教师需求形式和内容而定,须具有方向性、指导性。比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向,以思政培育方向为牵引,以思政培育内容为横轴,以学业时间和学科内容为纵轴,描绘出各个时段的思政着力点和融入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宏.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的困境、要素与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0):31-36.

[2]石玉荣,梅传忠,耿建,等.新时代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2-86.

[3]陈会方,秦桂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9(9):59-61.

[4]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96-99.

[5]陈华栋,等.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6.

2363500511309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