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语文学习的情境设置
2021-03-17王羽
【摘 要】书院制语文学习的情境设置,一要遵循“情境即生活”的理念,构建可触摸的情境,体现育人匠心,引导学生动情;二要突出情境参与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亲历体验、交流发现,并能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三要重视课堂情境主阵地,体现“教师即课程”的价值,规范情境创设,做好对情境的有效评价,引导学生自由争鸣、相互协作、读写思辨、共生成长,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书院制;语文学习;情境设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0-0031-03
【作者简介】王羽,江苏省苏州中学(江苏苏州,215007)教师,高级教师。
设置书院制学习情境,贵在引导学生自由争鸣、相互协作、读写思辨、共生成长。在江苏省苏州中学承办的江苏省普通高中科研基地学校专题学术活动中,围绕活动主题“基于书院制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究”,该校黄霞老师开设了一节题为“为千年庭院写‘名片’”的研讨课,将学习情境设置在校内的“道山书院”中,引导学生为充满时代活力的千年府学校园的景点写“名片”。笔者围绕此课阐述书院制语文学习情境设置的相关策略。
一、构建可以触摸的情境
当下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缘“境”而学、缘“境”而教,甚至有人说“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命题”,都意在突出情境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要主动为学生构建可以触摸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高效学习、深度学习,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黄老师组织的书院制语文学习,依托校园中的道山书院创设情境,努力追求情境的可知可感,借此增强语文学习的亲和力。
1.情境即生活。情境哪里来?情境绝不是教师闭门造车想来的,而是立足于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与提炼,智慧地创设出来的。情境应真实自然,要源自生活、融合生活、体现生活。黄老师这节课所设置的任务是一则征稿启事,征稿的情境背景是:“为迎接‘府学千年,新学百廿’双庆活动,学校新媒体中心打算在校微信公众号开辟校园景点介绍专栏‘我为千年庭院写名片’。要求同学们寻找校园中有特色的景点,为之命名,并配上一段200字左右解说词。”这个征稿活动是真实的,学校的“双庆活动”也是真实的,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专栏也是真实的。可见,情境设计的起点是生活,落点也是生活,没有生活的支持,情境的设计只能是空中楼阁。
2.情境要动情。好的情境设计不仅真实真切,更能够唤起学生的共情共感。学生进入情境学习,能够迅速融入其中,情绪被调动,情感被触发。学生能够主动寻找到情境中引起自身共鸣的内容,继而产生一种积极表达、主动交流的需求。黄老师授课伊始,带领学生回顾进入道山亭上课的路线:由紫阳楼出发,沿着香樟大道,穿过智德之门,经过科学楼、仰高亭、春雨池和础园,拾级而上来到道山亭。学生在这种熟悉的氛围中,释放心怀,心中的自豪感与幸福感被激荡出来,写作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3.情境的匠心。情境的设置,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或促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或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或促进审美鉴赏与创造,或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总之,创设的情境须有意思、有意义、有张力,这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千年庭院写“名片”》这节课,教学时与校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发现苏州中学千年庭院的美好人文底蕴。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书院制学习模式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二、学生才是情境的主人
书院制学习情境的创设主体是教师,但情境的参与主体却是学生。一旦情境生成,教师应该角色让位,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情境,以更积极的状态融入情境。学生需要对情境进行感受、体验、实践,甚至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情境进行再调整、再修复、再构建。情境的旨归应该是基于学生的习得与成长,让学生有亲历体验的宝贵经历,有合作交流的学习场景,有沉浸学习、深度学习的切身感受。
1.贵在亲历体验。书院制情境学习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性,让每个学生都有亲历体验的过程。亲历体验,就是亲自参与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在情境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角色同等重要,所有学生都应置身其中。黄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全员参与“为千年庭院写‘名片’”的写作活动,每个人任选校园景点,自主表达审美感受,力求写出景点神韵。学生通过写作,掌握了多媒体背景下写作的基本常识,学会了如何抓住写景对象的特点来简要介绍校园景点,如何用精练的语言写出人文景观的主要特点。在课堂中,教师还鼓励学生走出教室,以探究小组的形式,选择道山书院附近的景点,近距离感受其人文魅力。教師始终把学习的基点放在学生的真实体验上,注重让学生始终处在学习的“情境场”中。这样的学习是真实发生的,学生的习得是真切获取的。
2.在交流中发现。在书院制情境学习课堂中,小组合作交流是优化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小组内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发现同组成员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班级全员交流,有助于拓展全体学生的思维视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激发学生新的发现欲望。黄老师的这节课共组织了两次交流活动,一是结合预习作业,各小组组内交流,推选出一份“名片”向全班展示,并说明推选理由;二是安排两组向全班展示“名片”,其他同学点评,指出其优缺点,并给出修改意见。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实现了从文字表达向口头表达的转化。
3.进入深度学习。书院制情境学习不能止于浅层次的活动分享,更需要给学生以深度学习的触动。“深度”,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时的沉浸程度,它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内容整合、促进知识构建、着意迁移运用等特征。深度学习,意味着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反省,意味着课堂上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咀嚼,意味着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实践化,即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这节课中有一个学习任务,就是小组合作修改一张“名片”并在全班展示。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自己在本节课上所学的知识,借鉴别人的表达优点,形成自己的表达特色。在课堂上,学生对名片习作进行分析诊断、综合比较、相互评价的学习行为即是深度学习,而教师鼓励学生对习作片段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指向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关注课堂本身的情境
在书院制学习情境中,课堂本身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境。课堂本身的学习情境与教师设计的学习情境相互叠加,相得益彰。如果说教师设计的情境让学习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那么课堂的情境则让学生以真实的身份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的情境中,依循教师的指导,激发学习潜力,调动学习经验,规范实施学习行为,广泛参与师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实现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高。
1.教师即课程。在课堂情境中,教师是情境的开发者、策划者和设计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设计课程、实践课程、评价课程,本身就是一种课程。黄老师的这节课融合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多媒介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教学要求,呈现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书院制情境学习特点,体现了“教师即课程”之要义。
2.规范很重要。规范是课堂学习情境得以有序落地的重要保证。课堂情境可以活泼生动,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出格,更不能背离课堂情境的本色。教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授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为下一次更加规范的课堂教学总结经验与教训。例如黄老师这节课在情境导入后,实施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合作探究,交流“名片”;二是精益求精,改靓“名片”。针对第一个任务,她组织了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两项活动;针对第二个任务,她组织了优秀毕业生作品示范、走出教室亲近自然、合作修改“名片”并展示等三项活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而规范。
3.关键在评价。课堂学习情境中教师的评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肯定性评价让学生备受鼓舞;否定性评价促使学生自我反思;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主动优化、自我表达的动力;建设性评价则引导学生向更深处掘进。在黄老师这节课上,针对各小组学生的“名片”展示,教师的评价尤显重要,因为它既是对学生小组讨论结果的正面反馈,也是对下一阶段“名片”修改完善的方向指导。在课堂上,黄老师特地提供了一个解说词的量表,这个量表就影视、网络、语音等不同媒介的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规范。这个量表其实也是黄老师评价学生的指导性纲要,它具有“文体针对性、任务针对性、学情针对性”[1]等特点,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师教学评价的科学专业、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郭家海.表现性评价:情境写作背景下的评价转向[J].語文建设,2021(1):9-1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自筹课题“书院制与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B-b/2020/02/118)的研究成果。
388550058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