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文意:教会学生阅读的第一步

2021-03-17董晓强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词频人民解放军词语

【摘 要】阅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之学会阅读。而如何读懂文意,则是教会学生阅读的第一步。教师可以从线索梳理法、抓关键词法、词频统计法和题眼、文眼法等阅读方法入手进行阅读教学,梳理文章并指導学生学会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释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0-0017-03

【作者简介】董晓强,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一级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指出,教学解读既不同于普通阅读,也有别于专家解读。教学解读是普通阅读和专家解读的整合,应该是可用于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的一整套解读系统和序列。在这一系统和序列中,为了形成行之有效的、便于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解读模式,促进阅读教学更加有序和有效,黄伟教授还提出了“教学解读三层级”的解读模型。这一模型的逻辑架构为: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其中处于基础部分的是“释义层”。

“释义层”,简单地说,就是解读出文本的基本意思,包括文本的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等。面对文本,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它,只有读懂才能研讨,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释义层”就是帮助学生习得基本的阅读策略——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读懂文章,且关注“懂”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来谈谈引导学生读懂文意的几种方法。

一、运用线索梳理法来引导学生读懂文章

教学生阅读小说或散文,教师就要教他们如何抓住贯穿全文的线索。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下同)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事件线和情感线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文章的主题。阅读时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发展展开阅读,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我”对藤野先生的情感变化来梳理文章。

散文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每篇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都具有独特性,但是散文的形成模式却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散文在描写景物时,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地点的变化”这一线索来阅读散文。如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经历为线索,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全面描写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历史发展等。第一部分中的“玉龙雪山顶上”“缓缓向下流”“扑向山下”“经过”“我已经奔流到了丽江坝放牧着牛羊的草甸上,我也要去四方街”等语句,表明观察的角度是从上而下,所描写的景物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展开。这样就给读者一种自上而下快速下坠的感觉,符合一滴水从高山往下流动的现实场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这一线索,感受和欣赏丽江的美丽景色和沧桑历史。文章第二部分则采用水平移动的空间顺序,从“闸口”“大水车”“玉河”“小桥”到“小店”“玉器店”“院子”“字画店”“浇花壶”……最后回到“河里”,这是一条完整而清晰的水平移动路径。教师要带领学生,抓住不断变化的地点,加深对景物的感受。教学时师生抓住了从上而下和水平移动的线索,也就明白了作者的用意,进而走进作者所描写的魅力丽江。

二、抓关键词、关键句来引导学生读懂文章

议论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文理”,更要由此学会析理、说理,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或者关键语句来读懂议论文。这里的“关键词”主要指的是关联词或者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词语。例如,阅读九年级上册《谈创造性思维》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不过”“可以说”“我对此完全赞同”“另一个”“不过”“由此看来”等词来分析文章的逻辑。“不过”往往表示转折,表明作者的思路由一个方面转向另一个方面,或者由一个话题转向另一话题;“由此看来”“总之”等词表示总结,是对上文的概括,或者对自己观点的总结。再以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一文为例,文中有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渡句,抓住了这一句,就是抓住了梳理和理解整篇文章的“牛鼻子”。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在推进论证或者转移话题等方面的作用。例如,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一文中“第一要敬业”“怎样才能把一种劳动做到圆满呢”“第二要乐业”“为什么呢”这些句子,既是作者思路的步步发展、论证的不断深入,也是我们把握文章脉络的关键句子。

当然,除了阅读议论文外,学生也可以采取此法来阅读散文,例如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中“然则”“何哉”两词就是在表明作者的思路和话题的转变。学生在阅读时如果抓住了这两个词,既可以掌握文章思路,还能够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三、运用词频统计法来引导学生读懂文章

“词频”是一种用于情报检索与文本挖掘的常用加权技术,用以评估一个词对于一个文件或者某个语料库中的一个领域文件集的重复程度。词频统计法为我们阅读文章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因为文章往往围绕着某一中心主旨、某个重要的事件或某种情感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因此,与这一中心、重要事件或者情感相关的词语就会不断出现。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提取,统计出它们出现的次数,分析其在文章中排布的位置和顺序,就能够从形式上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学生经过阅读和筛选发现,出现最多的是“人民解放军”及类似的词语。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我军……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全文一共5句话,共出现了5处“人民解放军”及相类似的词语。这些词语形成“衔接链”,贯穿整个语篇,使得文章上下连贯,成为一个整体。这则消息始终围绕“人民解放军”展开,突出了报道的主体。

教师再引导学生细读,就会发现全文还有一条衔接链,与上一条衔接链相互照应。“渡过长江……渡江战斗……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长江防线……长江……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这些词语共同指向“渡江战役”,说明报道的主要事件是渡江战役。这两条衔接链共同组成了消息的主体部分,与题目相照应。

四、运用题眼、文眼法来引导学生读懂文章

题眼是标题本身对课文的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抓住和理解了题眼就是明白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旨。例如,讲授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题目中“再塑”一词的含义:“再塑”字面的意思就是再次塑造,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语义上来说,“再塑”和“生命”不能相互搭配,为什么会有“再塑”的说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就会发现,这里的“生命”不仅仅指一个人躯体,还指一个人的灵魂。

文眼一般是文章中的关键一句,这句话有时既能表明文章的主旨,也会提示文章的脉络。例如,七年级下册《紫藤萝瀑布》一文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写了紫藤萝对自己的启发,由物到人,深化文章的主旨。

当然,阅读方法还有很多,无论哪一种方法,我们都要谨记: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之学会阅读,而如何读懂文意,则是教会阅读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黄伟.略谈说理能力和理性精神的培养[J].语文建设,2016(22):4-6,16.

[2]董晓强.用系统功能语法视角看新闻语篇解读——以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0(Z2):134-136.

3525500589223

猜你喜欢

词频人民解放军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毛泽东话语的词语特征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词语积累
(封二)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