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背景下高中生作弊问题应对策略
2021-03-17王友智唐业森
王友智 唐业森
[摘 要]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屡禁不止。但这一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个人、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源。为此,学校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在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纠正片面的教育评价导向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家校共育,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端正考风考纪,真正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生;考试作弊;教育惩戒;生涯规划;家校共育
当前,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考风考纪的法律法规,学校也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但仍然不能杜绝考试作弊问题的发生。《中小学生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教育惩戒新规)首次对教育惩戒进行了解释说明,强调针对学生违纪,确有必要的可实施教育惩戒。在教育惩戒新规实施的背景下,探讨考试作弊适用于哪一类惩戒,现行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常规处理及反思
笔者认为,考试作弊行为必须纳入教育惩戒范畴,其中群体性舞弊事件适用于较重层次的教育惩戒,甚至触犯了相关法律。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各校采取的措施各有不同。比如,某校为端正考风,对考试舞弊行为作出如下处理:一是写出2000字书面检讨,由家长及班主任签字后交教务处,并记入违纪学生名册档案;二是公开通报批评,该科成绩以零分计算,文理分科时不得进入一类班;三是考试违纪学生一律不得享受任何项目的资助和奖励,情节严重者开除学籍等。对照教育惩戒新规的指导细则以及国家关于考试违纪处理的相关规定可知,该校的处理措施重在惩戒处罚,教育引导有所欠缺,且未针对考试作弊问题采取弹性化处理措施。
二、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分析
当前,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频发,且手段花样百出。笔者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个案研究等方式了解到,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高中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大,无论是家长、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对成绩抱有很高的期望。大多数学生都有努力学习的主观意愿,但受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异,加重了习得性无助。
2.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考试成绩依然是教育评价和升学的主要依据,加上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内容多、竞争压力大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侥幸和冒险心理,意图通过作弊的方式来获得好成绩。
3.家庭教育失当
家庭教育失当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缺位和家长过度关注两种情况。对于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要么漠不关心,要么过度关注。还有一些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成绩稍有退步时,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4.学校管理缺位
学校管理缺位主要表现在未能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在处理作弊问题时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一方面希望制度能约束人、管理人,另一方面又担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不能严格依规处理。如此,学校严格要求考风考纪的主观愿望与管理缺位的矛盾助长了考试作弊的不良风气。
当然,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兼具复杂性和多样性,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校对于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更多停留在批评教育层面,难以根治。因此,在教育惩戒新规实施的背景下,要找准学生考试作弊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才能达到端正考风,以考促教的目的。
三、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应对策略
教育部出台教育惩戒新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和教师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惩戒新规针对学生违规违纪程度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基本的教育权、管理权和评价权,明确了学校和教师的惩戒权限和尺度。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考试作弊问题的成因比较复杂,与学生本人、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密切关系。再加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为主,他们渴望和需要成功,但更害怕失败,过多的失败会导致自卑,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如果学校管理不到位,在缺乏学习能力和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学生一旦遇到作弊机会,就会铤而走险。因此,在处理考试作弊问题时,既要在“防”字上下功夫,加强正面引导,优化教育环境,坚持行动干预,也要在“治”字上下功夫,积极推动家校共育,落实教育惩戒,端正考纪考风,如此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防、治”之策。
1.积极发挥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生涯规划教育由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三个部分组成。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人生,找到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学生考试作弊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主观上的高期望与客观现实的反差引起的。即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本就不切实际,长期难以实现,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挫败感,企图通过作弊的方式体验一下成功。这就需要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基于自身实际合理制定学科目标、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并坚持贯彻执行。
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由远及近、由内而外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主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如何科学地开展科目选择、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初步确立人生奋斗目标。然后,引导学生由人生目标倒推职业目标,进而倒推大学专业目标,再回到高中学习目标,最后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年阶段目标、学科目标,做到“既按计划行事,又不断超越自我”,在坚持不懈地努力并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内驱力。
2.不断优化教育评价导向
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单一的应试环境和片面的评价导向所加剧的不良竞争引起的。比如,以考试成绩作为文理分科、高校录取的主要参考依据,考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比考试作弊被抓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大,这就使得一部分平时不努力而又不想承担失败后果的学生决定“铤而走险”,借助作弊达到目的。因此,纠正片面的教育评价导向,突出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刻不容缓。日前,国务院出台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突出了教育评价的育人功能,强调“要改革学校评价,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改革用人評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方案》的出台为纠正片面的教育评价导向,优化教育环境指明了方向。
学校应该坚决贯彻执行《方案》的相关规定,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分层教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创新教育评价方式和手段。比如,通过制作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过程性学习和人格修养的综合考核和评比,并以此作为分层走班、高考录取等的重要参考依据,助力打破“唯分数论”的片面评价导向。
3.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过高,没有提供正确价值取向的示范,甚至采取粗暴的教育方式等。
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长要认识到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和知识盲区,但不能反映所有的学习和发展问题。因此,家长不可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要透过成绩帮助孩子深刻反省自己在学习方法、习惯、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根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同时,要及时發现并纠正孩子在学习态度和习惯上的问题,引导孩子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多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暗示;要适当加强劳动技能教育,积极引领孩子参加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要重视孩子可能存在的价值取向问题,采取理性手段教育引导孩子。
4.有效落实教育惩戒新规
学生考试作弊问题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必然会对学校的学习风气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防不胜防的情况下,就需要利用教育惩戒手段加以治理。而教育部出台的教育惩戒新规为学校和教师合理合规地行使教育惩戒权提供了制度保障。新规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而考试作弊问题明显应归于较重教育惩戒甚至严重教育惩戒范畴。学校应该根据教育惩戒新规,对考试作弊问题实行弹性化惩戒制度。根据考试性质确定惩戒力度,或根据作弊的具体情节、次数分梯度确定惩戒力度,而不是简单地实行“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当然,教育惩戒只是一种手段,其根本出发点是育人。因此,学校在处理考试作弊问题时,应遵循教育规律和法治原则,采取恰当措施,力求客观公正,真正发挥教育惩戒的正面效能。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动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磨炼学习意志。
总之,高中生考试作弊问题是学校常规管理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本质上反映的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问题。学校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坚持以防为主的应对策略,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及计划,坚决纠正片面的教育评价导向,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同时,积极推动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学校管理职能,依法行使教育惩戒权,严肃考风考纪,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考试,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
(责任编辑 郭向和 校对 姚力宁)
133550118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