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未来的混融式学习:内涵、策略与评价方式

2021-03-17沈亚萍

江苏教育 2021年22期
关键词:课程

编者按: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创办于2014年。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学校逐步孕育出“笃行”文化,以“人人篤行、个个自信”为办学理念,秉承“行,一定行”的校训,倡导混融式学习,努力培养“志存高远,行之不懈”的新时代少年,致力于办一所“以行动品质见长的现代学校”。

【摘 要】以“混合融通”为主要特征的混融式学习,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通过架构混融内容、规划实施要素、推进日常实践等途径,有序推进对混融式学习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未来学习;混融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9-0067-03

【作者简介】沈亚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江苏常州,213022)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校长。

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主动自觉、综合资源、持续参与的过程,真实的、融合的、技术支持的状态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面向学生的未来。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香槟湖小学(以下简称“香槟湖小学”)倡导混融式学习,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一、混融式学习的内涵

1.理论基础。

香槟湖小学倡导的混融式学习是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完善和应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混合式学习理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方式的优势结合起来。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将混合学习称为“融合式学习”,指出要将所有的学习要素诸如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策略、媒体、技术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达成教学目标。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提出“混融教学”,指出“混融教学”更加强调 “融合”或“融通”,愈发凸显混融中的“共生”,学生需要融合的、多元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曹培杰博士倡导融通的跨学科学习理论,指出学习场景应相互融通、学习组织应富有弹性、学习评价应更加立体。

2.价值取向。

一是面向学生未来。混融式学习以人为本,提倡“私人定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它给学生提供未来独立学习的平台和方法等,能够充分、科学地运用教学资源并进行有效教学互动,实现因材施教。它立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解决问题,指向学习者自觉、持续、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面向学生未来的学习,创造着生命健康成长的无限可能。

二是探索未来学习。未来学习回归教育本质,是自觉主动持续的学习。未来学习的场景相互融通,资源综合利用,课程内容极大拓展;未来学习的方法灵活多元,把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未来学习的组织富有弹性,家长、社区大力参与,学生根据能力而非年龄来组织学习,大数据技术让教育更加智慧,学生真正站在教育的正中央。混融式学习有助于深刻反思现有学习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理解未来学习的特征和要求,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寻找连接点,谋求生长点。

三是解锁未来学校。无论现在的学校,抑或未来的学校,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用科技赋能教育,实现学习的精准供给。混融式学习,重组并扩展学校的公共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弥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之间的界限,助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能更全面、更高效、更直中要害地推动学习的变革。

3.概念界定。

“混融”一词出自唐末五代杜光庭的散文《赵郜助上元黄箓斋词·中元》,“动静行藏,未混融于大道”,意为“混合融合”。混融式学习意指“混合融通的学习”,是一种依托学习场域、学习内容、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混合融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混融式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融合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契合未来学习培养的需求。

二、混融式学习的推进策略

1.整体架构混融内容。

一是学习场域的混融,包括学校场域混融、社会场域混融、家庭场域混融,还要关注三个不同场域内部的混融,发挥同类场域不同个体之间的资源效应,实现信息、资源、能量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混融学习的需求。场域混融突破了教室边界,拓展校内学习空间,以学校为圆心,以社会资源为半径,鼓励并支持儿童走出校园,将目光投向社会和世界。

二是学习内容的混融,包括学科间混融、主题间混融、资源间混融。学习内容的灵活开放,从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学校以相关学科为依托,以超越单学科研究的视野,关注复杂问题或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聚焦问题的核心,找到主题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充分挖掘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各类资源,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

三是学习主体的混融,可以是不同班级学生的混融、不同年级学生的混龄、不同学校学生的混合。打破班级界限,基于学习内容,学生自主选择、自由交往,实现资源共享,体验互助成长。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主题,通过线下或线上方式形成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学会信息链接,获得滋养,进行分享,共同成长。

四是学习方法的混融,可以是接受式与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混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混融、线下学习与线上学习的混融。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随着其学习能力、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日益呈现效用且富有弹性。指向提升学生学习力发展的混融学习可以根据学习时间、场域、类型和内容的不同,处理好面向全体和聚焦差异的关系,灵活切换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投入真实、充分的学习过程。

2.科学规划实施要素。

混融式学习既要确保国家课程的高质量实施,又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學习需求,指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有效实施混融式学习,学校对混融式学习实施的具体内容、时间节点、课时安排、指导人员等进行科学规划。混融式学习中的共学内容由师生基于学科、主题、资源选择,自学内容由学生根据兴趣自选。期初、期末、寒暑假、各类文化节等是混融式学习的固定时间,师生在日常学习中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弹性学习时间。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1至6年级每学期混融学习的时长逐步增加。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带动学校每一位教师成为高素质、专业化混融式学习指导教师,同时,家长、校外专业人员等,也能有效指导学生的混融式学习。

3.扎实开展日常实践。

一是聚焦混融课堂的研究。学校以混融式学习理念大力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质量实施;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变革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要求;通过日常实践、专题研讨、校级交流、区域开放等方式积累经验、收集建议;通过沙龙、对话、思维导图等方式提炼混融式学习课堂特质,制定课堂观察表。

二是助力特色课程的形成。在混融式学习理念引领下,学校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特色课程体系,以学校为圆心,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轴为线,以行家乡、游祖国、看世界为面,诸多内容、场域、资源等的融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时空,学生的学习力持续提升。

三是尝试五育融合的实践。五育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它是对教育整体性和完整性的倡导,需要依托混融式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予以推进。学校抓住劳动教育这个“牛鼻子”,尝试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融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有效实现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融合发展。

四是尊重个性学习的开展。对学生而言,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书本之外、课堂之外。身处的家国、自然,以及过往的历史、当下的社会、未来的世界,时时处处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资源。他们可以独自进行主题化学习,也可以按照相同的爱好和学习能力,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混融式学习让学生走向了开放自由的个性化学习。

三、混融式学习的立体化评价

学校积极探索学生混融式学习的立体化评价,包含平时的表现性评价、学习结果评价与成果展示。平时的表现性评价以自评为主,从“参与”“爱好”“获益”三个维度评价学生在混融式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混融式学习结果的评价,则鼓励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汇总学生参与混融式学习的次数与成果,制作统计图,使学习结果形象化;利用元旦、儿童节等节日,设置混融式学习成果节,收集、布置学生学习成果,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融合在评价的任何过程和方法中。立体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混融式学习的参与热情、活动水平及学习成效,形成了良性循环,激励全体学生自觉、主动、持续地学习和发展。

3195501908269

猜你喜欢

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课程故事撰写的结与解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构建“双有绘本共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课程融合要学会做“减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