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课堂平台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
2021-03-16渠雷雷窦月张宇姚涛
渠雷雷 窦月 张宇 姚涛
摘要: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新型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深度融合,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向心力》一节为例,探讨智慧课堂平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和应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 高中物理 教学实践
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国家政策和科技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一大批中小学先后成为智慧课堂的试点学校,开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育教学活动。
“智慧课堂”是科大讯飞有限公司推出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服务平台,它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实现了教育过程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个性化辅导、教学评价及时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二、教学基本流程
为了实现智能技术与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笔者利用“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辅助日常教学,并依据相关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图1所示的智慧课堂教学结构。
在该结构中,笔者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将概念课教学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七个环节,并依托智慧课堂平台,针对每一环节,从学习方式和技术支持两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三、基于智慧课堂平台的教学案例
1.教學内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六节——《向心力》
2.教学环节:
环节一:学情分析、动态掌握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及时发布教学资源,并对智慧平台学习数据进行深度分析,诊断学生学情,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数据,在课堂上利用教学平板投屏展示学生观看微课的次数、观看时长,以及预习作业的正确率。
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完成预习任务,依据智慧平台反馈的学习数据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充分发展元认知能力。
优势与特色:根据平台数据统计结果,动态掌握学生的认知程度,弥补传统课堂中学情诊断缺乏数据支持的不足.
环节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在细绳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系在一钉子上,并将钉子固定在木板上,给小球水平方向且垂直于绳的初速度,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和现象,明确小球将做圆周运动。
问题:将细线剪断,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是什么力让小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绳子提供的拉力。
问题:假设水平面光滑(理想化),尝试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在纸上画出小球的受力分析图,拍照并上传至平台。
教师:利用智慧平台中的“实物展台”功能,实时投屏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利用“提问”模块中的“随机”和“抢答”功能,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在平台中选取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解。最后,引出向心力的概念,并强调向心力是按照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优势与特色:
(1)通过实物展示,直观展现实验操作过程,让教学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2)利用智慧课堂平台中的互动功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教师结合智慧平台的数据统计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充分满足教学中即时评价的需求。
环节三:科学猜想、设计实验
教师:使用平板投屏功能播放链球运动的视频,寻找生活中的向心力。
活动:在一根细绳的一端拴一个小物体,抡动细绳,使小物体做圆周运动,依次改变转动的角速度、半径、小物体的质量,体验拉力大小的变化。
问题:向心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与m、v(w)、r有关。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与向心加速度表达式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
F=mv
2r=mw
2r=m4πT
2
2r
教师: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和数据记录表格,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1:利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方案2:利用手机软件结合可测速转盘进行验证
创新实验方案,组装实验器具,让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调速器控制转盘转速。利用手机中的秒表计时功能记录时间,应用Phyphox软件测量转盘转动角速度及手机固定处的向心加速度,得到动态变化数据。
方案3:DISLab数字化实验装置验证
应用数字化传感器及配套装置,精准地验证向心力与质量、线速度或角速度及转动半径的关系。实验过程省时、直观、易于操作。
优势与特色:
(1)利用平台中的投屏功能,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为形成假设和猜想做好准备。
(2)利用现代设备对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进行测量,体会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认识到物理与科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使用数字化向心力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究,向学生重点介绍实验装置结构及原理,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探究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4)在高科技支持的课堂中,可以融合翻转课堂、同伴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各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
环节四:获得数据、分析论证
教师:针对不同的实验方案,带领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开展互动和交流。
方案1:利用EXCEL中的相关命令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
方案2:手机软件直接得出角速度与向心加速度的图像,利用数据进行验证。
方案3:利用智能传感器获取实验数据,使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向心力与质量、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图像,进而得出结论。
学生:各小组对所得结果进行解释、交流、评估,并将实验数据表和结论上传至智慧课堂平台,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展示。
优势与特色:
(1)让学生具备利用现代科技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了解现代实验装置,学会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处理,感受智能设备在提高实验精确度方面的重要作用。
(2)在技术支持下,师生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更灵活,教学方式更多元,课堂形式更智能。
环节五:思维加工、形成定义
教师:列举不同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利用电子课本和互动白板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及本质。
用智慧课堂中的电子课本展示向心力的定义,并使用“聚焦”功能突出重点,“白板”和“画笔”功能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优势与特色:直观展示,聚焦重点,在学生头脑中深化向心力这一物理观念。
环节六:总结规律、介绍内涵
教师:投屏播放链球视频慢动作回放。
学生:观察链球运动的慢动作回放,发现链子对球的拉力并不指向圆心。
教师:利用FLASH动画,展示一般曲线運动的分析过程,介绍切向力和径向力,总结各自作用,并提出变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处理一般的曲线运动。
优势与特色:利用FLASH动画软件,让学生对一般的曲线运动有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展科学思维。
环节七:解决问题、巩固提升
教师:精选习题,一键上传至智慧课堂作业平台,实时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如图8所示)。
习题1:研究各种力充当向心力时力与运动关系。
习题2:变速圆周运动中最低点的情形。
习题3:定性研究一般曲线运动中的曲率半径问题。
教师:开启平台的“智能推送易错习题”功能,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并将课程学习资源和拓展资料上传至资源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数据,了解自身掌握情况,下载所需的学习资源,不限次数地学习。
优势与特色:
1.数据化地呈现学生学习效果,不仅为教师做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2.学生可通过师生互动功能在课后与教师通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和沟通。
四、总结
智慧课堂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诊断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向教师和学生呈现直观的动态学习数据,为实现教师的精准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平台中各种互动教学功能的支持下,师生互动更加及时、有效和智能,对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其元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深入探索智能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能,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还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晨.高一物理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与效果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13.
[2]李新义,刘邦奇.基于建构主义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000(0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