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方法,指向运用,提升识字教学的效度
2021-03-16王丽林
王丽林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要根据统编教材识字的编排特点,以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实施多种教学策略,努力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此基础上习得一些识字的方法,发展识字的能力,提升识字的效果。
[关键词]识字教学;编排特点;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91-03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拐杖,也是高年级学生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要依托统编语文教材“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形成较强的识字能力,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一、统编教材识字的编排特点
(一)识字任务整体前移
翻开统编一上语文教材,我们发现第一个单元就是识字单元,将识字提前,拼音滞后,对于孩子来说,避免一进入小学就先接触抽象的字母,其实是降低了难度,便于孩子平稳过渡,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树立汉字学习的重要地位。
课标要求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常用字,在统编教材里,低年级要求认识常用字1600个,其中800个会写。由此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接近整个小学阶段识字量的一半。
这样的安排,便于学生较早、较好地进入阅读状态,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二)识字内容无处不在
统编教材构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识字环境。低年级四册教材均有集中识字单元,以及每个单元的语文园地都有一个栏目“识字加油站”,这也是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又体现在拼音教学里有识字任务,每篇的课文有识字任务。这样,在拼音前、拼音中、阅读中、语文园地中均有识字任务,由易到难,由独体字到合体字,形成了一种螺旋递进的关系。
(三)识字方法丰富多元
统编教材注重识字方法的渗透,慢慢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教材编排中有字理识字、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生活识字、谜语识字、归类识字、对比识字,还有在课文中猜读识字等。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不断给孩子新鲜感,调动了识字兴趣,识字变得充满趣味。
(四)生活识字自然无痕
“注重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是统编教材的又一鲜明特点。统编教材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还有“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在主题选择和安排上都体现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主张,不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点滴,通过不同的渠道识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使学生不断获得识字的成就感。
二、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集中识字:激发兴趣、渗透方法
象形字——看出名堂
低年级每册教材都有单独的识字单元,一开始,我们接触的是简单的独体字,学习汉字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汉字的发展史,可以先给孩子讲讲仓颉造字的故事,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智慧,激发学习中国汉字的自豪感,激起学好汉字的积极欲望。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就是识字单元,其中的《日月水火》属于看图识字,意在告诉孩子,中国的有些汉字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叫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画面,如很早以前有个《汉字宫》这部动画片,就讲到了很多字的演变过程,可以截取自己需要的片段让学生看,感受中国的汉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而来的。比如,先看个“石”字,发现横线像石崖,撇像石壁,下面的口是石块。这样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有些字的笔画和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从而激发了识字的兴趣,然后自己再去看图想象,学习其他生字,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比如“日”“月”“田”“禾”,让学生感受到象形字的造字规律。
会意字——想出道道
在一上的第二个识字单元接触到了合体字《日月明》,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让孩子们看了之后,知道两个字合在一起又表示了一个新的意思,这一类字叫会意字。有了这样的引导,就能激发起学生去研究其他汉字的浓厚的兴趣。有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带着学生玩看图猜字的游戏,把课文中的生字通过图猜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猜。这样不仅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会看图猜字了,再来看字想画面,最后再猜字谜,如:“上看一棵树,下看两棵树,仔细看一看,还有许多树。”学生立马猜出“森”。有了这个范本,再引导学生给“众”也编个字谜,孩子的积极性都很高,編出字谜也轻轻松松,很有成就感。这节课的识字就用了多种方法来呈现,不断变换来调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会意字原来这么有趣。同时也能看出设计上的层层深入,给出铺垫,再让孩子实践,在一个一个活动中,孩子们收获了识字的乐趣。
形声字——学出招招
一年级上册主要展示象形、会意的造字方法,从图到字,增加趣味,加深记忆。一年级下册主要以呈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主,如《小青蛙》这课就通过母体字“青”与不同形旁的搭配,构成不同意义的字。这部分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渗透发现的意识。然后通过示范编儿歌,如: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气晴……请学生继续往后编。在编儿歌中,引导孩子发现,这组青字家族的字,右边的青表示读音,叫声旁,左边的偏旁表示意思,叫形旁,这一类字就叫形声字。学生弄明白之后,再借助转转盘游戏,巩固练习,记住生字。再设计把生字送回家的练习,将生字放到语境中练习,进一步理解字义,准确运用。
在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其实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图片识字,可以看图猜字,看字想画面,猜字谜,编字谜,编儿歌,还有编故事等等。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动脑,设计一些小活动,在这其中渗透一些识字的小方法,孩子们就能创意无限,积极识字。
(二)随文识字:因“学”制宜、训练思维
随文识字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整篇课文的教学当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课文中的生字,要尽量做到随文识字。因为识字和阅读是不能割裂开来的,识字是为了能更好地阅读,二者的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什么时候学文?什么时候识字?笔者觉得没有统一的规定,因“学”制宜,怎样识得自然,怎样识得高效就怎样识。
1.开课就识字
如,教学《坐井观天》时,一位教师就由课题入手,进行生字教学:读一读课题,课题中哪个字表示“看”?“观”是“看”的意思,所以“观”的右边是“见”,即“看见”的意思,所以“观”字写为“又”+“贝”就错了。再看一看,怎样写好“观”呢?是的,它是左右结构,这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同时还要提醒大家注意,左边短,右边长,点和撇注意穿插。这样教学,结合课题学生就记住了字形,理解了字义,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还关注了园地里的书写提示的要点,提高了识字的质量。
2.生字层层教
教学时还要注意采取反复与生字见面的方式识字,因为儿童的认识规律离不开具体环境,离不开反复接触、反复实践。学生认识生字后,立即回到课文中去诵读。
如,我们年级部的一位教师在执教《雷雨》这课时,教到“压”,先让学生认读“压”,然后做做“压”的动作。懂得“压”表示往下用力的意思,再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指名读句子。提问:为什么说乌云“压”下来?说明云里面聚集的雨水很多,云很厚,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当时的画面。
这个“压”字,从认读,到动作理解,再到句子中读,再到句子中理解,最后读出画面。经过不断地反复,不断地深入,由字音到字义,再到语境中的意思,在生字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也一步步得到了训练和提升,这样教学教得透彻,教出了层次。
3.生字“组团”学
还有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个自然段,带出一组生字集中学习,再把这组生字送到自然段中理解,感悟。如,在教学二上《大禹治水》时,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后同桌交流“洪水泛滥”的情形。然后引出与洪水有关的词语,“洪水、泛滥、淹没、冲毁”,提问:通过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体会汉字的造字特点。这组词大多有三点水,“冲”本义指水涌动、激荡,两点水作为偏旁不是表示冰,而是表示水。说说读了这组词之后的想法,再借助图片感受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的凄惨画面,这就是洪水泛滥成灾。把这些词再送到文中,读出洪水的泛滥成灾,人们的“痛苦极了”。
这样教学随文又集中,处理得很巧妙,几个词语的集中呈现,就为了突破“泛滥”这个教学难点,借助图片,想象画面,洪水泛滥成灾后百姓的凄惨生活,感悟了文本,激起了孩子对洪水的痛恨,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这里字词的教学就不仅仅停留在学会字形、理解字义的简单层面上,而是把它放到文本之中理解感悟,激发了情感,这样的识字教学就充满了思维训练的张力。
(三)在生活中识字:主动积极、提升能力
“生活即学校,社会即课堂。”统编教材的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这两个栏目都在引导学生从生活的不同渠道识字。笔者对一年级教材进行了简单的统计梳理,形成了下面这个表格:
[园地 内容 一上园地二识字加油站 学看课程表 一上园地四展示台 展示自己认识的名字 一上园地六展示台 我在路上认识了这些字 一下园地二展示台 我在其他课本上认识的字 一下园地四识字加油站 我来说你来指(身体部位) 一下园地六展示台 我在食品包装上认识的字 ]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生活、各种媒体、甚至我们自身,处处都是识字的资源。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把“在生活中识字”的思想渗透给孩子,教师本人也要先熟知教材,不是到了教学这一识字内容时再教,而是将这样的识字内容就渗透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识字变成孩子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1.识字教学生活化
根据学看课程表这个内容,笔者开学初就可以安排一个常规活动“今天我是小班长”,这个“小班长”是轮值制的,轮到谁,谁在一节课结束后就要播报:“下节课是XX课,请大家做好准备。”孩子在值班之前一定提前主动认识了当天的课程表,这样的安排既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又增强了自身的自豪感,同时将提前主动识字的种子悄悄植入了孩子的心间。
2.生活识字常态化
生活是最好的识字教材,笔者对本班识字量大的孩子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认识的字并不都是捧着书本专门学习才认识的,他们的识字渠道可广泛了,有的看着喜欢的动画片认识了很多字,有的坐在妈妈的车后面,天天看路边的广告牌认识了好多字,有的背儿歌背古诗时从书上认识了字,还有的喜欢唱歌,看着手机上的歌词认识了字。这一调查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有些孩子会自寻识字教材,自带识字方法。我请这些孩子在班上介绍自己的識字经历,为其他孩子打开识字的另一扇窗,孩子们发现原来看着动画片,唱着歌也能识字,由此激励孩子们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主动识字,这样的识字天天有,定能成为识字大王。班级中可以定期进行识字比赛,比如借助一些识字软件进行游戏比拼,让游戏、比赛给主动识字注入一些“强心剂”。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统编教材时代里,只要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合理规划,巧妙设计,紧紧抓住孩子的心,激起主动识字的愿望,从中渗透识字方法,训练孩子的思维,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定会在平凡的日常里得到滋养,逐步提升。
(责编 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