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朗读

2021-03-16郁胜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

郁胜柏

[摘 要]有效朗读是阅读课堂的生命,但在许多阅读课堂中,朗读出现了被弱化、无目的、个别化的现象,朗读教学变得低效、无效。教学中,教师若能让阅读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就能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阅读课堂的回归。

[关键词]有效朗读;有效阅读;课堂回归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61-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重强调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但在某些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那么优美的文字,令人声泪俱下的语言,却激不起学生心中一点点的涟漪,教师看到的是茫然的眼神,听到的是毫无感情的唱读,学生学到的只是貌似真理的标准答案,或“一地鸡毛”的知识碎片。面对如此现状,教师该如何有效提升朗读教学效率呢?

一、以趣为始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朗读首先就要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一)做好范读

范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是唤起学生朗读兴趣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的催化剂。

曾有幸听过于永正老师教授《礼物》一课,虽然好多年过去了,但至今仍难以忘怀。于老师当时已是年近花甲,学生没有读好课文,他给学生做了范读。他用孩童般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全身心的投入,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当中。师动情,生入境,学生的朗读一遍比一遍动情,一遍比一遍入心。

可是在阅读教学中,范读经常被忽视。除了没有意识到范读的重要性以外,教师缺乏范读的勇气,怕读不好,怕出错也是重要因素。其实,通过范读,学生在聆听中如临其境,爱其所爱,恨其所恨,就会产生对朗读的浓浓兴趣。在范读中,教师的朗读水平也能得到提升。

(二)丰富朗读的形式

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形式的朗读容易让他们疲劳、厌倦。对此,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配动作读等,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乐于其中,醉在其中。

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

师:刚才同学们自读了课文,老师将进行“开火车”检查,看大家是否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不唱读?

(生读)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得正确,也流利,没有听到唱读的声音。我相信学习课文后你们会读得更棒。

(得到赞赏后,学生兴趣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遍,好吗?

(学生闭着眼睛微笑着听完教师的朗读,表情非常的投入)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高山流水》,假如你是钟子期,你还会说些什么?

(学生闭眼倾听,一副很享受的样子)

师:回答得真好,你们也是伯牙的知音!哪位同学来读钟子期的话?哪位同学读描写钟子期死后伯牙伤心的句子?哪位读开头的陈述句?

(学生纷纷举手,很投入地朗读。读钟子期话的学生甚至“摇头晃脑”起来,仿佛自己就是钟子期)

二、以导入手

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朗读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找出学生朗读中的问题,以此入手进行指导。

(一)指导朗读的读音

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读,但在每一个方言区,几乎都有发音不准的现象,这给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教师要结合实际来指导学生发音,巧用一些方法,把这些问题简单化。

如在我们方言区,前后鼻音ɑn、 anɡ可以分清, 但前后鼻音en、enɡ,in、inɡ就分不清。对此,我首先从培养学生的听入手,发前后鼻音让学生听,让他们感受读音的不同。学生是可以分清ɑn、ɑnɡ的,于是我让学生发完ɑn之后,保持口型不动,然后发en与in,在发完ɑnɡ的音之后,保持口型不动,然后发enɡ与inɡ,让他们感觉发音的部位,从而较好地分清前后鼻音。边音l与鼻音n学生也分不清,于是我让学生把鼻子捏起来,能发出的音就是边音l,然后让学生说说边音l与鼻音n的区别,学生就会明白鼻音n发音时气流经过鼻腔,边音l发音时气流经过口腔。

(二)指导学生读准声调

在朗读时,标点处要进行停顿,句子中没有标点处也要停顿。句中停顿要做好两点,一是句子中的停顿是“藕断丝连”的,先要连后才断,要保持句子内部的联系,停顿时间不宜长;二是停顿处要恰当,词语中间不能停,否则读不出联系,也读不出意思。

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比较长的难读的句子。学生指出“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 居里几乎在完成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这句比较长,比较難读。对此,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给出评价,接着通过多媒体出示:“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最后,我再次让学生集体朗读。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朗读技巧,避免了唱读现象的出现。

三、以情动人

如果良好的朗读基础是朗读的壳,那么感情就是朗读的灵魂,朗读之所以能动人心弦、引人深思全是因为感情的流露,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动情地朗读。

(一)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如教学《望月》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创设“坐轮渡”的情景——把学生带上黑夜无星的甲板,然后深情地描述:“同学们,我们现在乘坐的是‘梦幻号客轮,现在正行驶在一望无际的江面上,请同学们仔细看,江面上有什么?”“一片黑暗。”学生已初步进入情境中。“看,月亮出来了!”(电脑动画:月亮慢慢地升起……语音: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学生入情地欣赏着,欣喜地聆听着,充分享受着月光所赋予的美感,沉醉在月光下的大自然美景中。“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多么幽美的画面,你听……”(电脑播放“哗啦啦”的流水声)为了让学生感受江景的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我把情境延伸下去:“流动的江水中,有千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学生已完全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中。

(二)把握不同文章的情感

不同的文章蕴含着不同的情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柳永《雨霖铃》的依依不舍、《匆匆》中朱自清的无奈、《死水》中闻一多对旧世界的憎恶、《怀念母亲》中季羡林的伤心懊悔。相同的文章不同处也有不同,如《中华少年》开头处:“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表达了自豪之情;中间处:“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表达的是悲伤之情;结尾处:“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表达了决心。

如果把握不住情感基调,朗读就会“南辕北辙”,学生就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上的陶冶,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也无法落实。

我相信,只要教师落实好有效朗读,就一定能促进有效阅读教学的回归,就能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
高中现代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个性化阅读:语文课堂的“维他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
构建多元图式,促进有效阅读
小学英语中如何开展有效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