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开展创客教育的策略

2021-03-16洪立新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客互联网+科技

洪立新

“互联网+”创客教育是互联网与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融合的产物。濮阳市第一中学经过3年实践研究得出结论:基于“互联网+”开展创客教育,必须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和框架,重新建构课堂,打造个性空间,健全多元评价方式,采取专家引领、校企合作、师生共创和家校协同等方法,走出一条互联网技术为教育赋能、互联网思维和学科知识融合、科技学堂和学科课堂互补、素养培育与能力培养共通的学校创客教育之路。

一、重构课堂,打造个性空间,健全评价方式

学校围绕研究目标,从课堂建构、空间支撑、评价引航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在课堂建构上,我们植根于传统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优势,在各学科进行校本化的创客教育研究,着力打造创新课堂。

优化课堂学习生态。立足课堂主阵地,我们探索出一个目标(培养人才)、两类环境(智能场景、心理环境)、三个课堂(线上、教室、空间)、四种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五类人群(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创客企业)、六种教育课(常态学科课、创新发明专业课、3D打印课、开源电子课、创意编程课、创客云课堂)的创客教育培养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互联网优势打破教室壁垒,突破时空界限,提高学习能力与品质。

改进自主学习方式。一是打造自选式学习超市。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浏览、下载或运用线上软件进行学习交流。二是提供在线式咨询辅导。教师时时在线为学生释疑解惑。三是开辟直播式活动通道。利用直播丰富学生体验,使他们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动向。四是搭建窗口式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发表个人作品,展示活动成果,实现即时评价。

(二)在空间支撑上,我们从校情出发,为学生打造虚实结合的创客场馆与阵地。

智慧教室。学校升级72个多媒体教室、7个教研中心,建设创客空间和前沿化的体验学习室,包括3D打印、开源电子、机器人编程、地理体验教室等。

虚拟社区。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等技术加持下,构建创客虚拟社区,包括学校网站、班级互动空间等路径,提供线上线下双师教学,加快创新教育信息发布、共享、推送,实现创客教育新模式、新途径。

远程课堂。学校已连获两届河南省科技创新活动示范校、全国人工智能创新活动示范校,并和高新技术公司合作,借助少年创学院平台和北师大米思奇创客专家傅骞教授团队优势,以互联网、物联网为媒介,以创客活动为路径,打造空中直播课堂,拓宽学生对新科技知识与手段的学习途径。

(三)在评价引航上,学校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出发,运用科学评价办法,采取多元评价激励手段,确保学生学有动力;搭建多渠道研修平台,实施发展性激励举措,确保教师教有活力。

评价多元。学校发展客观+多元的评价模式,建构新的教学多维观,让创客教育更富有生命力。一是参加国内外科技创新类赛事活动,以赛代评;二是利用线上互动渠道,接受师生、同行和社会评价;三是对做出成绩的师生进行表彰,对获奖学生的班级进行量化加分,对获奖教师在绩效上予以特别体现。

发展激励。为师生搭建线上线下双轨研修路径:线上利用网络搭建学科精品资源库和同步备课室、特色项目室、信息技术2.0远程培训项目的“一库两室一专项”研修平台,助力师生共同成长;线下选派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向创客专家跟岗学习,参加全国创客类论坛和现场学习活动,了解最新科技动向。

二、多方协作,摸索创客路径,打开全新局面

专家引领。在专家指导下,学校确立了立足课堂、增设科技课程的创客教育思路。3年中,学校多次派出教师外出接受创客教育专家指导,现已有7名新技术专业人员和69名创客素养培育教師。

校企合作。我们在空间设计和建设、设备配置和使用、师资技术提升等方面都得到了企业支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共建创客资源库,共同开发创客课程。另外,创客企业技术支持时时更新,满足了师生学习最新创客科研成果的需要。

家校协同。发动一部分学生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星火燎原。2017年首战告捷,在濮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的5个项目中获得一席之地;在2018年全省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获初中组4项一等奖,其中2项参加全国大赛,取得一银一铜的好成绩。耀眼的科技创新成绩赢得了家长对孩子参加创客活动的支持。

三、技术赋能,促进有机融合,实现互补共通

互联网技术为教育赋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学校搭建了一中创客网上平台,及时发布最新创客成果,分享世界先进的创客理念,还利用少年创学院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高端创客课程。

互联网思维和学科知识融合。互联网的跨界思维、融合思维、简约思维、社会化思维等思维模式,与学科知识有机融合,恰恰是创客教育最关键的思维方式。学校非常注重恰当运用互联网多种创新思维方式,搭建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平台,用互联网思维为学校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强大助力。

科技学堂和学科课堂互补。一是在学科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二是搭建网络课堂,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三是开设专家科技学堂,在工程设计、小发明创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蒙和指导。

素养培育与能力培养共通。创客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们充分利用创客空间资源进行编程、开源电子、物联网、3D设计等探究学习及各学科创客教育思想的研究,开发普适性+特色性创客教育校本教材,探索创造性教与学的新模式。利用所搭建的“线上+线下”创客空间,开展工厂式实践应用型创客教育,让学生把课堂上激发出的创造热情,在创客空间里释放。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灵感和创意变成作品,激发学生参与创客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创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开展创客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FCB170638)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创客互联网+科技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