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学校何妨“三无”

2021-03-16黄艳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无利己主义教育者

黄艳

人们希望农产品是“绿色”的,是无化肥、无农药、无添加剂的。但化肥、农药、添加剂对农业来说,绝不是一无是处的。只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加追求质量,对农产品的要求更高了。

把教育比作农业有诸多贴切之处,就连化肥、农药、添加剂这些东西,都可以类比成学校的特色、模式、理念。这些无所不在的特色、模式、理念启发提升了不少学校,也成就了不少名师。但是,久而久之,老老实实办学的学校少了,热心打造特色、进行理念包装、精心塑造模式的学校多了,办学越来越花哨,教育的生态出现不少问题。所以,有不少教育同人希望自己的学校是“三无”学校,即无特色、无模式、无理念。

无特色,是对特色太多的对抗,实际上是有本色,有底色

对学校而言,这个本色、底色就是“立德树人”,就是以人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标榜特色,容易让思考者质疑,也容易让缺乏思考者轻信。学校醉心于打造特色、制造神话,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心思没放在学生身上。

教育并不像贴标签那么简单,更没有点石成金的法力。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感恩教育、成功教育……学校一贴上标签,师生、课程、活动、环境就无不着此标签。殊不知,愿望与可能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说和做之间更是隔着一个平凡人和圣贤的距离。

标签是教育者精心设计的自说自话,与学生的真实成长之间其实风马牛不相及。教育其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碎片化、偶然性并存的無法简化的日常生活。“山文化”的学校和“海文化”的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总体恐怕并无二致。家庭的印记、遗传的差异、时代的风云在学生身上留下的印记,也许才更为深刻和持久。因此,越是承认教育现实的复杂,就越难以理解怎么可以用那么狭隘的类比、那么简单的概括,去裁剪教育丰富的基本事实。

人们往往热衷于在教学中贴标签:用了一下平板,就是“智慧课堂”;统计了一下正答率,就叫“大数据”;开展了几次心理健康辅导课,就叫“生命教育”。那么急于标榜,急于证明,急于成就,可是一急就远离了起点。这起点就是学生个体的丰富性、成长的曲折性和向上的艰巨性,这不正是教育的内在规律所在吗?

无模式,就是不迷信任何一种模式,不搞“一刀切”

当下中小学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这本身就是对模式的消解。如果真有一种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教育界早就做出选择了,哪里还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与其说是有模式,不如说是以应试为目标,以“军事化、封闭式、训练化”为灵魂,以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分数的各种变式。这样的模式太野蛮,也太简陋。其宣称科学高效,但背后是以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的缺失为代价的,这样的模式要它何用。

每推进一种模式,无不伴随着教师的行为改变。于是学校不得不制定出“一堂课讲课不得超过25分钟”之类的硬性规定。一位教育局局长因为推行模式被抵制,最终狼狈下课。这反映出教育行政行为的界限,也引发了人们对强推模式的行为合法性的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模式,本质上是不拒绝任何模式。我们热衷于打造模式,但是学生各有个性,教师各有风格,教学内容各有不同。若要求教学以某种固定模式展开,这是对教师与学生的双重漠视,也是对教育复杂事实的粗暴剪裁,这与教育的丰富性天然矛盾。

无理念,不是说真的没有理念,而是说学校不需要去刻意标榜独特性

那些刻意宣称、包装、打造的理念太不真诚、太不自然,因而也一定不是美的。比如有的教育者宣称自己的学校“绝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初听者为之一振,细想实在令人汗颜。教育者首先应该自问,自己是不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如果自己既精致又利己,甚至毫不掩饰地利己,反倒教育学生不利己,未免显得虚伪且大言不惭。就算教育者本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也该知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是学校培养的,而是整个社会大课堂的作品。

事实上,如果不论实际结果,单纯讲动机,又有哪所学校是以培养利己主义者为目标的呢。利己主义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是在人性和社会规则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岂是教育单方面的结果。道德修炼终其一生在路上,由他律到自律,由自利到利人,其间需要多少复杂的行为选择,需要多少个人权利的牺牲和责任的背负,岂是一句“绝不培养”的豪言壮语就能做到的。这样的理念不过是罔顾事实、罔顾人性的大话、空话、梦话。因为不准备落实,所以讲起来才格外方便。可是,这样的教育给学生留下的是什么。这样的教育,于社会何益。因此,对这些所谓的理念,应高度戒备。

教育,是爱与时间的事业。一个孩子,从一日三餐、言谈举止到知识积累、能力提升、思想成长,再到情感丰富、气质涵养,是一个安静、日常、持久而又惊心动魄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不夸大学校的作用,不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作用,才能实事求是、踏实做事,才会俯下身子、面对孩子,才有可能真正影响学生成长,才会发生真正的教育。

我们说“教育是农业”,其实是说教育也同样关乎着生命和生长。生命与产品是不同的,生长与流水线、标准化是不同的。这一点不难达成共识。但是教育工作者愿不愿意做农民呢。做平凡而又默默无闻、奉献着丰收而又养育着世界的农民。如果没有更多的愿意做农民的教育工作者,“三无”教育可能还真不容易实现。

(作者系安阳市教育局局长,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

猜你喜欢

三无利己主义教育者
品读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三无”小区楼顶漏水 社区可出面申请维修金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