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研究
2021-03-16唐亚萍薛云珠齐小霞雷焕琴
杨 荔,戴 蒙,唐亚萍,薛云珠,路 燕,齐小霞,雷焕琴
(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陕西 西安 710004;2.陕西省中医医院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消化道黏膜在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形成溃疡,病灶可深达肌层,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恶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20~50岁青壮年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1]。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常见症状[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药物、饮食、精神因素等共同参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因此西医临床多采用抑酸、抗HP感染、调节情志等方法治疗,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甚至病情恶化,用药时间过长又会引起耐药,使病情迁延不愈[3]。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学理论中“胃脘痛”之范畴,症状表现为饮食不节、情志不舒、脾胃虚寒,加之外感邪气可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利,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脾胃虚弱是发病根本,瘀血阻滞胃络贯穿于病程始终,治则以扶固正气、活血祛瘀为法[4]。失笑散是中医理血剂之名方,具有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效[5]。归脾汤是中医补益剂之名方,具有养血安神、补心益脾之功效[6]。本研究将二方相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脾胃气虚兼瘀血阻络证,兼顾扶正和祛邪,观察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1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6例。对照组:男34例,女3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63±12.14)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79±0.79)年;溃疡直径5~15 mm,平均直径(8.25±1.87)mm;溃疡分布中胃部25例,十二指肠41例。观察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6.02±13.1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85±0.86)年;溃疡直径5~15 mm,平均直径(8.30±1.78)mm;溃疡分布中胃部28例,十二指肠38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的标准:慢性呈周期性发作,反酸、节律性上中腹痛;伴有幽门梗阻或现症者、上消化道出血、穿孔;X线钡餐检查发现病灶[7]。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和《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意见共识》[9]的标准。脾胃气虚兼瘀血阻络证:胃脘部刺痛、胀满,食后加重,伴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目眩晕、泛酸烧心、大便溏薄,舌质青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涩。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符合脾胃气虚兼瘀血阻络证的辨证标准;符合消化性溃疡胃镜下活动期诊断标准;年龄>18岁;幽门螺杆菌阳性。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或呼吸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克罗恩病、全身感染者;合并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0 mg/次,2次/d,空腹服用;抗生素阿莫西林胶囊1.0 g/次,2次/d,餐后30 min服用;克拉霉素片0.5 g/次,2次/d,餐后30 min服用。患者用药14 d。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方药如下:炙黄芪50 g,龙眼肉、党参、炒白术、五灵脂(包煎)、蒲黄(包煎)、茯神、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10 g,木香5 g,当归、生姜各15 g、大枣7枚。肝火旺者加菊花、枸杞子;阳虚者加高良姜、肉桂;阴虚者加石斛、南沙参;吞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加水10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转为文火煎煮30 min,滤取煎液,药渣加水600 ml煎煮20 min;合并两次煎液约300 ml,分2次温服,每次约150 ml。患者给药14 d。
1.3 观察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价。其中胃脘部刺痛、胀满,食后加重等,积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2分)、中(4分)、重(6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目眩晕、泛酸烧心、大便溏薄等积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舌象和脉象分为正常(0分)和异常(1分)。HP根除率:经14C/13C标记尿素呼气检验提示HP阴性。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检测: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两个时间点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检测:于治疗前、治疗14 d后两个时间点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清晨空腹状态下置入胃管约50 cm,连续抽吸胃液1 h,收集于已消毒的烧杯中。肌内注射五肽胃泌素 6 μg /kg,1 h内将每15 min内连续抽吸的胃液分别置入不同的干燥烧杯,记录每个烧杯中的胃液量。加入1滴酚红指示剂,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测定其可滴定酸,计算基础胃酸分泌量(Basal acid output,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ximal acid output,MAO)水平。不良反应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通过胃镜结果判定疗效。痊愈:经治疗,溃疡瘢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显效:经治疗,溃疡达H2期;有效:经治疗,溃疡达H1期;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7.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4.13±5.06)分、(24.23±4.98)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8.89±1.74)分、(13.02±2.57)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VEGF、EGF、TGF-α、NO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EGF、TGF-α、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VEGF、EGF、TGF-α、NO水平较治疗前上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VEGF、EGF、TGF-α、NO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EGF、EGF、TGF-α、NO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BAO、MAO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AO、M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AO、MA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BAO、MAO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O、MAO水平比较(mmol/h)
2.5 两组患者HP根除、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HP根除率为92.42%,高于对照组的80.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7,P=0.04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高于对照组的7.5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8,P=0.38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HP根除、不良反应发生比较[例(%)]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中国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HP感染率达60%以上[10]。HP感染后可诱发胃黏膜局部炎症反应,并破坏黏膜自身防御修复机制。因此,西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点是根除HP,并抑制胃酸分泌[11],常规方法是三联疗法,但根治效果不佳[12]。
中医学理论认为,脾胃虚弱、瘀血阻络是胃脘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以正虚为本,瘀血为标。《素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正气不足是发病的根本,正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导致胃络瘀阻。《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有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瘀毒互结而形成局部溃疡,治疗时不仅要扶助正气,还应兼以活血祛瘀[13-14]。
归脾汤方出自《正体类要》,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15]。失笑散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瘀血停滞证[16]。本研究将二方相合为用,以黄芪、龙眼肉共为君药,黄芪善健脾益气;龙眼肉可补脾养心,二药相须为用,可更好地扶固正气。党参、白术共为臣药,可增强君药黄芪健脾益气之功。当归活血祛瘀、养血和营;五灵脂通利血脉、散瘀止痛;蒲黄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三药亦为臣药,与补气扶正药相伍,可补虚而不留邪,祛瘀而不伤正。佐以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益肝、安神敛汗;木香行气止痛、理气醒脾,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炙甘草为使药,可补气健脾、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亦为使药。肝火旺者加菊花、枸杞子以清肝降火;阳虚者加高良姜、肉桂以温阳化饮;阴虚者加石斛、南沙参以滋阴生津;吞酸者加瓦楞子、乌贼骨以制酸止痛,诸药合用,使正气得扶,瘀血得祛而诸症自愈[17-18]。
本研究发现,采用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联合治疗者的总有效率、HP根除率高于单用西药治疗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用西药治疗者;BAO、MAO水平低于单用西药治疗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内服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更好地杀灭HP,抑制胃酸分泌、减轻不适症状,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良好。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方中黄芪所含的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党参中所含的多糖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力、抑制变态反应、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并能刺激干扰素产生,促进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龙眼肉所含的皂苷类、糖类、氨基酸类等成分可抑制细菌、增强胃肠免疫功能;酸枣仁所含的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抑郁、焦虑等作用;茯神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远志所含的皂苷类、生物碱类等成分具有镇静、抗炎、抗菌、保护消化道黏膜等作用。五灵脂所含的三萜酸和二萜酸成分具有抗溃疡、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蒲黄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强的镇痛、促进胃肠道蠕动,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
VEGF可促进新生血管生成,改善消化道黏膜损伤部位血流灌注,增加营养供给,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19]。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激活酪氨酸激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而促进黏膜修复[20-22]。TGF-α可促进分化的表皮细胞向肉芽组织迁移,修复损伤的黏膜腺体而有利于溃疡面愈合[23-25]。NO可扩张小血管,改善消化道黏膜局部微循环而有利于消化道黏膜修复[26]。本研究发现,采用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联合治疗者治疗后的血清VEGF、EGF、TGF-α、NO水平高于单用西药治疗者。这一结果提示,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改善损伤的溃疡面血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状态而有利于创面愈合。这与当归 、五灵脂、蒲黄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改善微循环、抗炎、镇痛等作用有关。
消化性溃疡常规三联疗法是其首选治疗方法,但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易复发。本研究通过分析消化性溃疡之病因病机,发现以脾胃气虚兼瘀血阻络证最为常见,据此选择经方归脾汤合失笑散治疗,在抑制胃酸分泌、杀灭HP、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检查结果初步证实,归脾汤合失笑散加味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增加局部血流灌注而改善溃疡面的营养代谢,从而促进溃疡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