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三岔河区域亚洲象旱季活动监测研究
2021-03-16沈庆仲王斌保明伟肖宇岩罕陆
沈庆仲王斌保明伟肖宇岩罕陆
(1.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2.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所,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6;3.云南省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6)
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亚洲最大的陆生野生动物、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旗舰物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被列为附录Ⅰ物种,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目前,仅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的3个州市8个县区分布着少量亚洲象种群,总数量约300头。西双版纳州是云南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分布有亚洲象约280头,部分象群游走往来于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老挝[1]。由于我国现存亚洲象分布区种群数量极少、分布区狭窄而零散,《全国极度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规划》将亚洲象列为重点物种进行拯救。
1 概况
三岔河区域位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东西两片结合部,213国道从中间穿过,是东西两片保护区内亚洲象交流活动的中心通道。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集中分布有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及众多珍稀动植物种群等,是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境之一[2]。本项目监测时间为2013—2019年的1—4月,监测工作主要依托已建高架栈道设施和国道公路,范围包括亚洲象谷景区及213国道向南北延伸2km范围,划为南门片区、北门片区、一期栈道、二期栈道和观象台共5个监测点。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统计法
每天观察记录、录入,每月汇总,年度进行数据汇总。
2.2 踪迹法
跟踪观察亚洲象活动情况,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数量、活动线路和习性、行为及相关信息。
3 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显示,2013—2019年,三岔河区域1—4月亚洲象活动共418d,累计出现亚洲象8733头次,活动时间(d)频率约50%;监测期内亚洲象活动高峰期是2—3月份,其次是1月份,4月份活动相对较少;群象有然然家族、大噜胞家族、缺耳朵家族、断鼻家族和花鼻子家族共5个家族[3];个体公象(独象)主要有竹笋牙、大排牙、小公象、垂肉脖、独牙、小排牙、秋识、小圆牙8头。然然家族成员稳定在15~17头,其中幼象3~4头;大噜胞家族稳定在17~28头,其中幼象5~7头;缺耳朵家族成员稳定在18~24头,其中幼象3~6头;断鼻家族有18~24头左右,其中幼象1~3头;花鼻子家族有6~8头左右,其中幼象1~3头。象群内部结构稳定,几乎每年都有小象出生。
3.1 亚洲象活动时间频率分析
2013—2015年,亚洲象活动时间(d)较少,主要与北门游道封闭和栈道建设有关,2016年以后象群活动频率较高且活动天数较稳定,2019年亚洲象活动的频率更高。主要是北门栈道建成使用,有效地减少了人对亚洲象的干扰(见图1)。
图1 2013—2019年(1—4月)亚洲象活动天数统计 单位:d
象群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1—3月,4月份活动天数较少,3月份是活动高峰期,活动频率达到65.7%。除与热带雨林的季节性有关外,还与清洁的河流、安全的环境和周边食物较充足等有关系(见图2)。
图2 2013—2019(1—4月)亚洲象月活动统计 单位:d
3.2 亚洲象谷亚洲象活动数量分析
亚洲象活动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6—2019年,大多以家族群体的形式出现,或集群或分群,象群活动数量呈上升趋势,2019年变化较大,特别是几大家族都更加集中出现,连续2d出现过62头集群活动的现象(见图3)。
图3 2013—2019年(1—4月)亚洲象活动数量统计 单位:头
3.3 亚洲象活动位置分析
亚洲象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观象台区域和二期栈道,这与观象台的位置和适宜的河水、硝塘有直接关系;活动相对平稳的年份主要是2016—2019年,2016年南门区活动记录频率高达49d,主要是气候干旱缺水,南门象湖约18000m2的水池成为亚洲象嬉水洗浴消暑的场所,特别是3月初—4月中旬,亚洲象几乎每天多次光临象湖洗澡(见图4)。
图4 2013—2019年(1—4月)亚洲象活动位置频次对比 单位:次数
3.4 亚洲象象群活动分析
象群活动出现最多的是缺耳朵家族、然然家族,其次是大噜胞家族,活动最少的是花鼻子家族;2016年和2019年是象群出现最多的年份;2019年出现最多的象群是缺耳朵家族(大小)和大噜胞家族(见图5、6)。
图5 2013—2019年(1—4月)象群活动时间统计 单位:d
图6 2013—2019年(1—4月)象群活动次数统计 单位:次数
1月份,缺耳朵家族和然然家族出现较多;2月份,缺耳朵家族和大噜胞家族活动较多,其次是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3月份象群活动频繁,主要是然然家族和大噜胞家族,其次是缺耳朵家族和断鼻家族;4月份象群活动相对减少,然然家族出现较多,花鼻子家族几乎不出现,其它3个家族偶尔光顾(见图7)。
图7 2013—2019年(1—4月)象群月活动频次对比 单位:d
3.5 个体象(独象)活动分析
独象(个体象)中,大排牙和竹笋牙出现频率最高,特别是2—3月份基本被大排牙占据,其它独象(个体象)很少在该区域活动。详见图8、9所示。
图8 2013—2019年(1—4月)独象活动次数统计 单位:d
图9 2013—2019年(1—4月)独象活动频次统计 单位:d
4 监测结论
2015年以来,亚洲象每年元旦前后相继从各区域来到亚洲象谷及周边区域,一直活动至4月中旬后离开,其中2—3月份活动比较集中。
4.1 象群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三岔河区域活动的象群稳定,仅有几头独象偶尔来该区活动;象群家族成员呈增长趋势,每年都能观察到4~6头小象出生,亚洲象活动数量由2013年的60多头增长到2019年的80多头[4];2018年和2019年连续监测到亚洲象集中活动的数量多达63头和62头,相比之前最大集群47头有较大增长。亚洲象在该区域活动的频率和数量呈增长趋势。
4.2 三贫河区域是亚洲象良好的栖息地
亚洲象谷及周边区域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及清洁的河流和大象喜欢的硝塘,是亚洲象的重要栖息地和连结保护区东西两片的通道,是亚洲象活动相对频繁和集中的区域[5]。1—4月正值西双版纳旱季,周边水源减少甚至干枯,流经该区域的河流成为周边唯一的水源。该区域相对丰富且易采食的植物也为亚洲象长时间滞留提供了食物条件。
4.3 亚洲象集群活动主要集中在观象台区域
亚洲象离不开水,饮水仅是基本生活需求。通常状态下,亚洲象每天都要洗澡和采食矿物,以满足身体的需求。亚洲象谷观象台区域地势平坦、开阔且有较宽阔适宜的水面及众多硝塘,是亚洲象食饱后集群饮水、洗浴和采食矿物的理想环境[6];观象台区域是周边亚洲象活动往来的中心通道,亚洲象活动经过的频率较高,停留的机会较多;该区域地处保护区深处,比较安静和安全,符合亚洲象抗干扰的特性;自1985年开始,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年都在该区硝塘内投放食盐,吸引偶蹄类动物和大象前来采食。
4.4 旱季亚洲象活动频繁
2016—2019年的旱季,亚洲象活动数量和频率远远超过之前任意一年,主要源于几方面因素:三岔河区域(亚洲象谷景区)持续开展的环境教育、绿色导游、自然教育等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面向游客宣传,促进了人象和谐共生;高架栈道的建成使用,把人象分离在不同的空间,进一步减少人对象的干扰,增加了亚洲象的安全感;2016年勐养片区出现大面积的竹子开花,食物和水源减少,在周边较大范围内活动的亚洲象更加依赖这条河流和硝塘。
4.5 三岔河区域是亚洲象寻偶产仔的安全场所
每年1—4月是亚洲象寻偶交配和小象出生的高峰时季,自2016年以来,该区域良好的栖息地及安全无干扰的环境成为象群生仔的理想选择,每年都有4~6头小象在亚洲象谷出生[7]。同时,独象也将尾随而至,为争夺配偶常发生独象争斗。
4.6 象群在旱季分群现象明显
象群在旱季常分为多个象群分散活动,偶尔也见集中活动。象群太大,食物需求也多,导致采食时间太长、活动范围扩大,分群活动易于取食[8];要照顾待产母象或带小象的母子象,象群通常会把食物条件相对丰富的地块留给行动不便的待产母象或带小象的母子象,并安排2~3头成体、亚成体象照顾,其它成员到稍远一些的地方取食。
4.7 象群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亚洲象因取食需要在不断扩大活动范围,其活动线路也有所变化。2015年以前,亚洲象仅活动到三岔河南部区域的保护区边缘一带,近几年也进入勐养坝区村寨;三岔河北部区域原来只活动到关坪附近的象群,2018年起进入大渡岗乡多个村公所的村寨,并途经大荒坝进入景讷乡至普洱六顺镇。
4.8 亚洲象行为随环境而发生变化
象群从外面回到该区域活动时,行为明显发生变化,出现性格狂暴,警惕性特别高,会主动袭击人、攻击车辆等,停留几天时间后才会有所好转[9]。主要原因是每年4月份以后,该区域采食已困难且保护区周边种植的农作物逐渐成熟,象群在该区域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基本不停留,习惯去取食高能量作物,常常发生人象冲突事件。
5 问题讨论
随着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栖息地退化及自然灾害影响,监测区域内的亚洲象也面临旱季食物不足和幼象营养不良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5.1 旱季食物严重不足
监测表明,每年旱季来临,村寨已无可食农作物,亚洲象谷及周边区域亚洲象集群活动明显,3—4月旱情更重,象群不断向周边村寨扩散寻食,形成严重的人象冲突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如果能人为补给一定的食物,每天定时在保护区内适宜位置多点投放,也许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10],但投食也会改变亚洲象的食性并产生依赖,需要主管部门及专家认真研究。
5.2 幼象营养保障问题
旱季是亚洲象寻偶交配和小象出生的高峰期,也是象妈妈产仔哺乳期,食物不足将会影响到乳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小象的健康成长。特别是最近几年,持续发生的旱灾、竹子开花等影响较大,也许适当的人工投食补给是有效的解决方式,但需要专家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研究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