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性美术创作传统的当代实践与创新
——以“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为例

2021-03-16杨祥民副教授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江苏美术创作

文/图:杨祥民 副教授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19世纪30年代摄影术发明,终结了“存形莫善于画”的历史,对于写实性绘画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但是对于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影响并没有这么大,而且随着图像生产和图像阅读的日益普遍化,图像时代进一步呼唤书写视觉史诗的历史责任和创作意识,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历史梳理、价值重建、命题思考等是美术家、美术理论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命题思考十分关键,因为主题先行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特征,这种方向性问题关乎艺术语言叙事的成功与否。艺术语言本身可以形成不同个性的艺术风格,如何运用艺术语言建构不同主题的艺术世界尤为重要。

一、主题性美术创作传统

主题性美术创作自古有之且历久不衰,留下一大批经典名作,例如《女史箴图》《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康熙南巡图》《姑苏繁华图》等皇皇巨制。经典美术理论对这类美术创作有很高评价,例如《画品》中赞“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续画品》中写“云阁兴拜伏之感,掖庭致聘远之别”,这些论述表明了主题性美术创作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主题价值作为作品价值的重要构成,也构成了美术史学习研究的重要内容。

但是,纵观中国美术史发展轨迹,由于文人画思想渐渐兴起,“内在关心”日益超越“外在关注”而主导了艺术创作大局。唐宋以来“师心源”“师造化”“师古人”,再到近代“师夷长技”,中国美术家对于外在世界的关注变得不太突出,而是倾向于内心的发掘、古代的回溯和技艺本身的提升。南朝姚最《续画品》提出“心师造化”仍以“造化”为旨归。到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则是“造化”与“心源”平起相论。再到宋代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元代倪瓒“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已经是几乎完全忽略外在世界信息,而只专注作者自我心灵的感受。元代赵孟頫“古意论”把“古”推崇备至,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对于所处现实世界的关注则已然淡化近无。

赵孟頫是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这种失意与避世心态也具有广泛代表性。赵孟頫妻子管道升曾填《渔父词》,对此心态有生动写照:“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风吟月归去休。”或为自娱、或为避世的古代文人画,也就无意关注现实世界的主题性创作。正因为此,中国传统绘画虽然不乏主题性精品力作,但在古代美术史及美术理论中并不居于主体。回顾画史上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扬州八怪、金陵八家等,其所呈现出来的主要艺术面貌并非现实性主题创作。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出现“新文人画”运动,南京也是这一文化现象重要阵营。“新文人画”艺术家便是倾向于“内在关心”的创作群体,他们的作品追求写意精神而非现实精神,体现出遣兴抒怀的审美趣味。美术理论家陈绶祥先生著成《新文人画艺术―文心万象》一书,其中心思想总结为“文心万象”,直接对应着“中得心源”“象由心生”的传统文人艺术思想。

南京自古为中国画艺术的高地,明末清初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注重以造化为师和实景写生的“外在关注”,创立独具江南特色的山水画风。20 世纪60 年代以傅抱石为首的江苏画家,继承了“金陵画派”的创新精神,通过两万三千里全国写生而直面现实世界,举办了以“山河新貌”为主题的大型画展,“新金陵画派”由此崛起并享誉画坛。

“外师造化”是指外在世界信息的学习,形成艺术作品的客观内容知识。“中得心源”是指内在世界情感的表现,形成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两者可以分别对应“新金陵画派”与“新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在对比中更清楚地感受到艺术表现有所侧重的内在世界或外在世界,也是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艺术世界的权衡。以“新金陵画派”为代表的江苏画家,从“外师造化”传统中形成现实主义精神,用传统笔墨去表现更为宏大的家国主题,实现了从摹写传统诗意山水到为祖国现实山河立传的转变。当时《光明日报》对此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评述:“江苏的画家们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笔墨,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笔墨。这几年来,他们在党的正确文艺方针指导下,刻苦钻研,基本克服过去在某些国画作品中表现的热情有余而艺术水平不高的缺点,使传统与创新之间、新内容与传统笔墨之间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1]“新金陵画派”推动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选择符合时代精神的表现对象,选择笔墨与生活相结合的新样式。这就跳出传统文人画创作局限,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画出古入今的重大转变问题,并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画发展。

二、“百年江苏”的创作题材

“外师造化”是指外在世界信息的学习,形成艺术作品的客观内容知识。“中得心源”是指内在世界情感的表现,形成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两者可以分别对应“新金陵画派”与“新文人画”的创作思想,在对比中更清楚感受到艺术表现有所侧重的内在世界或外在世界,也是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在艺术世界的权衡。正因为此,并非所有美术作品都有鲜明突出的主题,基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和多元格局,在主题层面可形成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无题”类型,作品以形式为主体,视觉形式超越视觉内容,作品题目即为《无题》或以编号代之;第二种是“多题”类型,由于一般性美术形式表达的多义性、包容性,形成的内容主题解读起来并不唯一,并且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题目设定;第三种是“专题”类型,美术创作题材内容清晰而明确、详实且具体,由此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唯一性的美术创作主题,也就是独一无二的美术“专题”―这在“百年江苏”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中多有体现。

“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充分体现新金陵画派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在当代江苏的继承与弘扬,是现实意义重大、党史意识鲜明的江苏美术界盛事。从历史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需要艺术家的艺术加工、凝练和提取,对历史碎片信息进行整合、还原与提升。“百年江苏”通过回顾光辉历程,观照时代社会,在创作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最常见的有如下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重大历史事件还原。《江苏首个党组织·铜山火车站支部》《泰州白马庙人民海军诞生》《八路军新四军白驹会师》等作品都属于此类,直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本身,其中必然会涉及有关人物。

苏中女杰高凤英 朱智伟 雕塑 120cm x 90cm x 40cm 2021 年

江苏首个党组织·铜山火车站支部 周林平 中国画 240cm x 199cm 2021 年

第二种是重点历史人物表现。既有单纯描绘人物的作品,如国画《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也有将人物融入事件的作品,如雕塑《五卅运动烈士顾正红》。与江苏相关的历史人物众多,这类作品也占比最大,如《荣毅仁》《共和国最小烈士宋振中》《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农业专家陈永康》等作品皆属于此类,江苏最美奋斗者系列更是汇集了工、农、学、兵各领域的代表人物。

恢复高考 谭雷鸣 中国画 211cm x 67cm x 3 2021 年

华中鲁艺九女投河 王国斌 中国画 240cm x 200cm 2021 年

第三种是重要历史场景再现与重要历史成就表现。重要历史场景再现如《百年史诗第一部分/起来,起来》,对于中共几次重要会议地址的描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其实是侧面反映场景背后的重大历史发展事件。类似的还有十三地市新貌系列、大运河新颜系列等作品,也是对特定时空场景的描绘与礼赞。重要历史成就表现如《百年史诗第二部分/站起来》《百年史诗第四部分/强起来》,就是对一个时期发展成就的集中反映。另外《天鲲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神威·太湖之光》等作品,则是表现非常具体的发展成果。这些具有标识意义的场景,具有象征意义的成果,构成“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的重要表现对象。

在美术创作主题明确的情况下,创作题材的选择便成为首要问题。主题引领题材,题材支撑主题,并决定了创作主题能否达成。对于各位美术家而言,主题可以统一,重在深入表现;题材可以多元,重在最佳选择。例如关于江苏十三地市新貌系列的美术作品、表现大运河新颜系列的美术作品,在这样的既定主题下,可选择的创作题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有不同的画面内容组织和表现方式。但另一方面由于存在可选择性,用一幅画面集中生动反映一个城市面貌,在典型视角和画面呈现的选择上往往会存在分歧。

谭雷鸣国画作品选题《恢复高考》,这是改变无数青年学子命运的历史大事件。1977 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了立刻恢复高考的决定,当年便有570 多万人参加了这次考试。高考制度的恢复,激励成千上万学子重新拿起书本,并使中国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正轨。国画作品选取了恢复高考的三个代表性情境,左边是考前积极报名的热烈场面,中间是考场认真考试的严肃场合,右边是考后查看成绩的欢欣场景。作品以三联组画方式进行的画面叙事,较为深入具体地还原了当年高考的历史情境,但是该作品题材与江苏地方的关联性信息不容易体现出来。如果表现题材是被誉为“倡导恢复高考第一人”的査全性教授(1925 年4 月11 日——2019 年8 月1 日),可以让艺术作品选题与“百年江苏”主题更加贴近。査全性教授出生于江苏南京,这是从江苏走出的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7 年面谏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首倡恢复高考并被采纳,这是他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因此表现“百年江苏”主题下的恢复高考事件,可以将南京人査全性教授作为美术创作的题材内容。

三、突破经典与小中见大

“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中,有些作品主题内容与既往经典美术作品十分接近。如何跳出前人窠臼、拉开两者距离,也就是在经典之外重塑经典,这对作者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官兵,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誓死不降,她们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后来人们依托“八女投江”的感人故事,创作出大量国画、油画、雕塑等美术作品,而且拍摄成戏剧影视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已经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著名画家王盛烈的国画名作《八女投江》最为经典,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另外其他很多著名画家如全山石、邓澍、侯珊瑚等,也都创作有同名的主题作品并产生重大影响。

1941 年苏北夏季反“扫荡”战斗中,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八名女学员和一位女记者,在转移途中被日军包围。为了不落入敌人魔掌,她们毅然投入皮岔河中殉国,这是继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后的又一悲壮之举。王国斌国画作品《华中鲁艺九女投河》描绘了这一历史英勇事迹,一方面在主题内容上与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故事十分相似,而另一方面在艺术形式上,又要努力摆脱现有《八女投江》美术经典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图式与故事上进行区分,这是考验画家的最大难题。必须在艺术表现中抓取两者人物个性、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前者是八位女军人,后者是八位女学生和一位女记者,才能避免“九女投河”成为“八女投江”的翻版,从而塑造出具有独立艺术面貌和艺术品格的《九女投河》作品。

苏中高凤英是和晋绥刘胡兰齐名的革命烈士、巾帼英雄,但是刘胡兰的艺术形象更为人们熟悉和先入为主。高凤英出生于泰州姜堰区西郊前堡村一个贫苦渔民的家庭,曾经是游击队唯一的女战士,1947年在高家垛战斗中被捕牺牲,年仅22 岁。朱智伟雕塑作品《苏中女杰高凤英》抓住高凤英生于水乡、深谙水性的特点,塑造了一位水面划船的年轻女孩,船舶一头简化成耸起的纪念碑式体块,用传统的波浪托起,进而烘托出具有崇高感的革命英雄形象。正因为这些融入江苏水乡特点的典型艺术元素衬托,才成就了不同于山西刘胡兰的江苏高凤英形象。

“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具体落实到每件美术作品的创作,并非都是宏大叙事方式,小中见大的作品更容易贴近和感化普通大众。例如王坚如的版画作品《南京地铁》就属此类,选取的艺术视角非常巧妙,描绘了珠江路地铁站命名“糖果车站”的感人故事。一对外地父母带着患儿来南京看病,在珠江路地铁站孩子哭闹不止。一名地铁员工送出为自己儿子准备的糖果,安抚并嘱咐孩子早日康复,这让本来伤心的父母感动不已。而且从此珠江路地铁站员工都带着糖果上班,拿到糖果的孩子们都亲切地把这一站叫做“糖果车站”。该作品形成了远超越地铁交通本身的更生动、更深刻的艺术内容,不仅展示了“糖果车站”的感人故事,更展示了南京的“人文地铁”品牌。

这种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质朴中发现崇高的美术创作,还包括姜永安的国画作品《江苏最美奋斗者·王继才夫妇》。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为祖国驻守开山岛32 年。开山岛位于黄海前哨,归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管辖,岛上不通电、无淡水,野草丛生,人迹罕至。国画作品以意象方式将大海、开山岛与红色国旗营设为平面化的背景,画面主体描绘朴实无华的王继才夫妇二人,脸上充满阳光的笑容令人感动,映射出他们富足乐观的精神世界和光荣骄傲的爱国情怀。王继才夫妇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海防事业,感动了亿万中国人。

江苏最美奋斗者·王继才夫妇 姜永安 中国画180cm x 98cm 2021 年

南京地铁 王坚如 版画 170cm x 90cm 2021 年

总体来看“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这类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美术创作依旧偏少。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里,其实是有很多平凡的人,也能体现高尚的情操,有很多平凡的事,合力推动伟大的事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第64 章)所以不宜“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不能忽视不起眼的小人物、小事情,于无声处听惊雷,这能从另一角度有力支持重大主题的美术创作。

“百年江苏”大型美术精品创作工程是文艺精品意识的直接体现,整体是以百年时间为“经”、江苏地方为“纬”,以各时期重要人物、事件生成的“点”,大运河新颜系列、江苏最美奋斗者系列形成的“线”,再加上江苏十三地市新貌铺成的“面”,围绕着共同的主题逐次展开。在艺术空间上,立足江苏而面向全国,在艺术时间上,回顾过去且关照当下,所以这是一场凝聚江苏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美术展览,“百年江苏”是“百年中国”的集中生动写照。

注释

[1]山河新貌——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选[N].光明日报,1961-5-11(4)

猜你喜欢

江苏美术创作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美术篇
江苏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