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姻礼仪的继承与变迁
——以黔南州布依族婚姻缔结礼仪为中心的探讨
2021-03-16刘昱彤
刘昱彤
(贵州民族大学 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婚姻“六礼”形成之前,婚礼的过程较为简单,远古时期甚至不存在婚礼,从伏羲时期的“以俪皮为礼”到五帝时的“必告父母”,再到夏商时期的“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直到周代,婚礼才完善为“六礼”。
“六礼”包括纳采,即发动婚议,男方家请媒人带一只雁向女方家提亲。问名,问清女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纳吉,通过为男女子的八字占卜结果来判断两人婚姻凶吉。纳征,宣告订婚,男方家请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定好婚期后征求女方家同意。亲迎,新郎亲自带礼迎娶新娘。
布依族的婚姻受“六礼”影响,主要有择配、说亲、订亲、接亲、回门等环节。本文试图探讨布依族传承了哪些传统的婚姻礼仪,哪些婚姻礼仪发生了变迁。
一、布依族传统的婚姻缔结程序
(一)择配。男女通过浪哨认识而后进行说亲的,婚姻有感情作为基础,生活幸福。父母包办的讲究“门当户对”,同时也要考虑双方各自自身的情况。布依族的择配禁忌是同姓同宗不婚,辈分不等不婚。
(二)说亲。确定对象后,男方父母要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媒人一般往返多次才能把亲说成,称为“三回九转”。
(三)订亲。用来确定双方八字凶吉以及议定聘礼的环节。订亲时,男方家要带着礼物去女方家“接八字”。议定聘礼时,双方要通过来回地讨价还价确定礼金、酒席备量等,有“不吵不亲”的习俗。
(四)接亲。新郎及接亲队伍将聘礼悉数带去迎接新娘。到吉时,接亲队伍将新娘的嫁妆一起带回,吉时进入新郎家,新人行拜堂礼,礼成后便是酒席了。
(五)回门。多数是三天后回门,新人要带着礼物回门。与新娘家人吃完饭后,新娘返回新郎家后住上三五天又返回娘家,往返数年,新娘怀有身孕后才到真正在夫家常住,这称为“不落夫家”。
礼仪中,不同环节,礼物数量不同。如请媒人去女方家说亲时,一包糖即可,是男方家试探女方家是否同意这门亲事的礼物。若不同意,则原物退回。订亲时,男方家要给女方的家族每个家庭备一份礼物,礼物的种类有糍粑、面、酒等,每家一份,往往要送十多份,多的达到几十份。女方家要为来吃订亲酒的亲友准备回礼(毛巾或袜子)。接亲时的彩礼则是整个婚姻缔结过程中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而女方家往往以男方家聘礼的多少进行陪嫁。结婚时,亲朋好友所送的礼物由从前的米、鸡蛋、布料等逐渐转换成了现在的现金。
二、程序的变迁
近代以来,婚姻缔结部分环节出现了合并现象。笔者于2018年1月12日、2018年12月5日及2020年10月6日调查了都匀市墨冲镇沙寨村布依族婚礼、惠水县高镇镇烟棚村布依族订亲及长顺县长寨镇冗雷村的布依族婚礼。
订亲时,男方家准备认亲物品有“一方一肘”(猪的排骨和前腿)、两只鸡、衣服、爆竹、蜡烛、钱纸、香、毛笔、墨锭、软面包、核桃花生奶、面条、粉条、酱油、酒,数量遵从女方家意思。主要任务是“讨红庚”,通过仪式拿到女方的八字。准备的红包有“厨儀”“饭儀”“针线儀”“爆竹儀”“香烛儀”“庚儀”“恩儀”。有一个大红包“庚函”用来装男女的生辰八字,“鸾凤和鸣”。从中间打开,左边“地久天长”,右边“天长地久”,上面由右至左写着“乾坤”。
将各种物品、若干红包准备好后,男方家族代表到距离20余公里外的长顺县白云山镇安脚村女方家。代表要经过拦门对歌等关卡进屋,将送来的礼品悉数摆放在女方家的堂屋。吃完午饭,押礼先生和讨庚先生与女方家的两位长者聚到女方家神龛处。先生将红包和庚函依次在供桌上摆开,礼品摆在神龛左右两边,并点燃一炷香。押礼先生向女方家父母介绍了带来的礼品种类及份数,意即将礼品交给女方家。接着,讨庚先生从男方家带来的公鸡中抓出一只,抱着公鸡和女方父亲一起拜神龛,念祝祷之词,念完后宰杀公鸡敬拜女方家祖先,此为讨庚。拜完,填写女方的生辰八字。
鸡煮熟后,端到供桌上“回熟”,即煮熟的牺牲再来祭拜祖宗。随后,男女双方的父亲来到神龛前,一同拜祖先,喝下两杯酒。庚函(双方都放了钱)和鸡绑在一块放在盘子里,待离开时带回男方家。至此,男方家讨到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后即准备择吉期举行婚礼。
冗雷村的订亲仪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进行,订亲礼品在迎亲时一并送去。礼品由男方家族中的代表与女方家沟通。传统的订婚环节完成采取了变通的方式。
迎亲是整个婚姻缔结礼仪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发生了一系列变迁。
男方家的迎亲礼品主要有:仪式用品(香纸烛);迎亲用品(红伞、红盖头、衣服、首饰);食品(酒、肉、糍粑、茶、盐、米等);不同用意的红包。
女方的嫁妆主要有柜子、桌子、椅子等家具;被子、床单等床上用品;红色套装、棉鞋、鞋垫等服装;火盆、火钳、暖瓶、茶壶、喜盆、喜盘、洗漱用品套装等日常生活用品。陪嫁必不可少的是八仙桌,它摆放于堂屋中,是祭祀祖先的供桌。其次是被子,取“一辈子”的谐音之意。被子里会放红鸡蛋(沙寨村)、核桃(冗雷村),是为了“哄被窝”,被子粘上喜气,人们可以拿走小礼物、粘喜气。
最能体现时代特色的嫁妆是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在沙寨村的案例中,还有一项特别的嫁妆,即创业基金(128800元),冗雷村的新娘陪嫁金为80000元。
送贺礼的人可分为三类:①内亲,特别是舅舅家送的都是大礼。有礼物和礼金,礼金在1000-10000元。②关系较好的亲戚朋友。这类亲友一般只赠送礼金,礼金在200-1000元。③普通朋友。礼金金额在50-200元。
接亲仪式中,沙寨村的礼信要用白糖或糍粑垫底的大盘子装,表示礼信不空。接亲队伍到后,女方家在堂屋中央准备一桌酒席专门招待新郎。饭毕,新郎进行“穿衣”仪式,与新娘共同叩拜祖先,然后带着陪嫁物品返回。
沙寨村的接亲仪式更具有传统的要素,而冗雷村的案例更多体现变迁的要素。新郎进入新娘的闺房,新娘的众亲友给新郎设置重重关卡,这是传统布依族迎亲礼仪中所少有的。
新娘出娘家门后要即刻打伞,并由自己的兄弟背出,若没有则由家族内的兄弟来履行。打伞的人沙寨村需请一位未婚女青年,冗雷村则由接亲婆代办。总之,婚姻缔结过程中总是有相应角色的人出面来帮助新人处理相关事情。
接亲返程的途中还有一项习俗,遇桥遇水要有人背着新人过,沙寨村称这位未婚女青年为“拉幺娘”(“拉丫娘”),冗雷村的由接亲婆来办。使用汽车接亲后,沙寨村的做法是让拉幺娘在桥头丢硬币,意为买路钱,于是正常通过;冗雷村的做法是接亲婆扔红色生鸡蛋,由男方家准备。这是为适应新形势而发生的局部变迁。
新娘进门时会跨火。取“火能驱邪”“生活红火”之意。拜堂仪式由一位男性长者主持。这些都是体现传统的要素,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沙寨村将“喜酒”和“正酒”合并。当地的“拜堂”称为“磕头”,原来应在“正酒”前一天进行磕头仪式,称为“喜酒”。“喜酒”要“参花挂红”,指的是男方舅家购置来的衣物、红花需在仪式上穿戴好。穿戴完毕后,新人向神龛供奉的祖先、家神行叩拜礼。接着向在场的长辈敬酒。仪式结束后,亲友们便唱歌娱乐。由于时代发展,简化流程,便将两项仪式合并在同一天举行,也就是拜堂。
这两组新人从新娘进家到拜堂时新郎的家人都进行了回避,表示让新娘当家做主。
新娘进家后,会有妇女来为新人铺床。冗雷村铺床的是两位年纪较轻的已婚妇女,给她们的礼信是小红包、鸡蛋、毛巾,整理被子的同时要说吉祥话。沙寨村的铺床是四位年纪较长的已婚妇女,铺床前先对歌。
喜宴是必不可少的,未颁布“婚姻法”之前,是否办了结婚喜宴是结婚与否的标准。它是婚姻规范体系和约束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将整个婚姻缔结过程推向高潮。新人两个家族的亲友聚在一起,不仅增进亲戚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婚姻获得了公众的认可。由此看来,喜宴沿袭着传统的功能。但是其操办方式有了多样的选择,如“一条龙”方式:主人家购买食材,由一条龙公司负责烹饪和全程服务;也可以向一条龙公司直接购买服务,按桌计费。当然传统的做法就是主人家购买食材后,请村寨中、家族中的人来帮忙做饭做菜。
结婚作为人生仪式中最大的仪式之一,亲族所送礼物既有传承也有变迁。如核心圈的亲戚——舅家、姑家、姨家要送大礼。冗雷村新人舅家带来的贺礼有被子、枕头、四件套、一只猪腿、四个糍粑、两件啤酒、蜡烛、爆竹、烟花、若干毛巾,还有礼金7000元(用大果盘装着,中间摆上米、糖、苹果、橘子、枣子等,钱沿着盘子四周摆开)。姨家带来的贺礼有被子、拖鞋、鞋垫、礼花、酒、糍粑、猪腿、糖、核桃、李子、米、礼金5000元,礼金是多人的合计数目,有专人记录各家具体数额。内亲还会邀请歌手对歌助兴,一是为了在拦门酒前对唱,二是为了在喜宴前后有娱乐活动活跃气氛。所送礼物中,现金、猪肘、被子、糍粑是不可少的。但也发生一些变迁,如礼金数额增加了,被子不再是传统的棉被而是从商店购买的丝棉被,甚至有送电器的。
三、结论
综上,整个过程既有对传统仪式的继承,也有现代婚姻缔结仪式的借用。仪式的核心部分,如结婚前要举行订亲仪式,男方家要到女方家,在祖宗神龛前向女方父母“讨庚”,双方家长要商议聘礼种类和数额;发亲前,新娘的嫁妆要悉数陈列在中堂,一则展现女嫁所陪嫁的全部嫁妆,二则供各路亲戚观赏;发亲时,女方家要在中堂祖宗神龛上燃香点烛,家族长老或仪式主持人要敬拜历代祖宗;发亲时间要选择吉时良辰;到新郎家也要选择吉时良辰进大门,并在先生主持下进行拜堂仪式;仪式完成后,要“回门”。
另外,也看到了布依族婚礼仪式的变迁,如陪嫁品中现金占了较大的比重;新娘着白色婚纱出门,到男方家后,换成了红色中式礼服,没有穿着本民族的盛装;婚礼结束后,新娘不再回娘家长住,传统的“不落夫家”习俗完全消失。
虽然发生了较大变迁,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六礼”婚制的影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都是必要的环节。
笔者认为,布依族婚姻缔结过程及相关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但变化更多体现在外在形式,礼仪程序趋于简化,更易操办,同时又不违背布依族传统的婚礼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