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解决德江县提高茶产业附加值的“卡脖子”难题
2021-03-16沈世海
沈世海
摘 要:德江县茶产业投产规模16万亩,产业成效已经显现,但仍然处于茶产业初级阶段,充当原材料基地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市场渠道不健全,品牌效益未形成,产业附加值低。本文就如果提高产业附加值解决“卡脖子”难题做了分析和建议,希望对充当茶产业原材料基地为主的地区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德江县;茶产业;附加值
分类号:F323.8
德江县属于贵州省43个重点茶产业发展县之一。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成以福鼎大白茶、安吉白茶和黄金芽为主的无性系生态茶园18.02万亩,茶叶经营主体114个,其中公司36个和合作社78个,12个县级龙头企业、8个市级龙头企业、5个省级龙头企业,规模上企业7家,建成茶叶加工厂(点)37家,获SC认证的加工厂11家。2020年实现茶叶产量1.57万吨产值15.7亿元,带动涉茶农户5.3万人,辐射带动贫困户2.5万人。
一、产业提高附加值存在的“卡脖子”难题
1.市场渠道构建不完善。德江以批发毛茶和散装茶销售为主,建成销售点150多个,开展线上销售,实现100%电商化,但市场渠道建设有待完善,主要走经销商已有渠道,产业利润较薄,成为茶产业原料材料加工基地。虽深耕大西北市场多年,但因无成本优势,主要走经销商渠道,利润微薄;虽扎根安吉等批发市场多年,没有德江品牌店,未能掌握价格主动权;大宗茶生产,利润微薄,市场渠道全掌握在福建浙江等茶商手里;线上销售效果欠佳,单个主体未能突破100万元。总之,德江茶叶在省外市场渠道未完善,主要走代销或批发之路,利润较薄。
2.品牌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德江茶主要搭乘“贵州绿茶”、“梵净山”大品牌,同时创建20多个子品牌。“梵净山”茶授权企业,仅有6家。原因有三:一是本地茶企相对弱小,无品牌意识,未抱团发展意识,不愿意申请使用;二是“梵净山”品牌授权门槛较高,需一定规模和有关认证,部分茶企因此得不到授权;三是“梵净山”品牌虽然价值数十亿,但国内知名度仍然不高,导致部分企业不愿加入。
3.茶叶加工技术有待提升。现有茶叶经营主体114个,茶叶加工厂37个,全部以初制为主,有较大规模的加工厂进行了初级精制、拼配,没有精深加工厂。德江茶青品质很好,但多数未建加工厂,没有品牌和市场渠道,本地加工能力未能加工全部茶青,所以有较大数量茶青销往湄潭等地。部分加工主体存在加工产品一致性较差,原因有二:一是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技术人才短缺,主要从江浙等地请技术员,换个师傅产品就不一样;二是资金压力大,主体必须尽快回笼资金,不能进行适度拼配了销售,无法保证产品一致性。
4.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多数主体由于前期茶园投入巨大,没有资金建设加工厂,更别说开拓市场和打造牌等。本地龙头企业,也资金短缺,没有能力扩大生产,开拓大市场,创建品牌,未启到应有的带动作用。主要原因:一是融资渠道少,银行贷款难,手续繁琐,需要担保抵押,虽然采取“政银担”模式,但因为主体负债较大,没有资产抵押,造成贷款渠道不通畅;二是扶持政策未转向。十多年基地建设已形成规模,形成习惯性扶持基地建设,未能及时将重点转向扶持加工、市场、品牌等,形成基地规模大茶青品质优,但茶叶附加值不高。
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工作建议
1.加强品牌创建工作。加强“贵州绿茶”和“梵净山”茶公共品牌规范化管理,鼓励更多企业加入免费使用公共品牌,特别是加工工艺和包装的规范,茶行业协会应设计出便宜、有特色、好看、能个性化的通用包装供主体印制或购买。
2.开拓茶叶销售渠道。规划本地区在国内外的重点目标市场,特别是出口市场,共享省市茶叶市场资源,做到彼此既相对独立,又能激發主体积极性。发挥茶行业协会作用,以茶叶产品分类,主攻国内市场,突出出口市场,分区分块细化。可采取政府牵头搭建平台公司或联合体,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行为,各主体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开拓细分国内外市场。
3.拓宽产业融资渠道。拓宽各类融资渠道,继续开发绿色子基金产品,用好已有子基金,规范化管理基金,评估风险,按时回收发放,对破产主体清算收购,对涉嫌套用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特别是对基金投向和使用,进行认真管理和评估,及时回款,增加使用率。在创建品牌和开拓市场要以政府平台公司或联合体为主导,降低单个企业主体因能力不足的风险。
4.创建茶叶产业联合。推广“集团公司+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政府引导组建一个集团公司(平台公司或联合体),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形成协会负责规范,集团公司带动各企业合作社,既紧密联合,又各自独立核算,企业主要负责加工,合作社主要负责种植,共同带动农户(含茶农),能务工,能入股分红,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各环节专业化,充分发挥各自长处。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农业产业长期处于弱势,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的机遇,继续资金整合机遇投向茶产业。1.扶持加工厂SC认证,确保茶叶安全生产;2.扶持茶园绿色防控,鼓励使用生物农药,推广绿色有机等认证,加强监管,建立台账;3.扶持清洁化加工建设,对建清洁化加工的,协调贷款和给予贴息等;4.扶持茶叶品牌建设,鼓励参加国内各类茶事活动,鼓励建设茶叶专卖店或专柜,开展辖区内的茶事活动;5.扶持机械化生产,增加茶叶从开垦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机械设备补贴;6.扶持市场渠道建设,对线上线下销售进行适度补贴,重点补贴物流费用。
参考文献:
[1]温顺位.铜仁市茶叶品牌整合方案探讨[J].中国茶叶,2012,34(08):4-5.
[2]陈剑光.主攻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J].农产品加工,2004(05):4-5.
[3]徐代刚,王家伦.梵净山茶标准化建设及效益分析[J].中国茶叶,2019,41(03):56-59.
2829501186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