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下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探讨
2021-03-16张腾王慧
张腾 王慧
摘要:管理研究方法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独立研究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分析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问题导向的课程建设思路,围绕一条课程主线,即“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从探索多元研究方法、增设企业认知环节、强化逻辑思维学习等方面创新课程内容,采取线上线下融合、迭代式学习、转变师生角色等新型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探索精神、独立研究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领域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管理研究方法;问题导向;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
管理研究方法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独立研究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国内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普遍存在重分析问题、轻提出问题,重论文导向、轻社会需求等现象,在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独立研究能力以及塑造产学研融合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必须做出调整,作为讲授方法与工具的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应适时革新。课题组以培养研究生问题意识、探索精神,提升其独立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采取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式,探讨问题导向下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的建设思路。
一、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现状
得益于实证研究范式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兴起,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可以有效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论文撰写水平。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发现现行课程培养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学方式以条块化的知识讲授为主,重分析问题而轻提出问题,难以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内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在西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影响下,重量化方法的传授,在此情况下,研究生的研究选题多来自文献,他们大多通过对现有研究模型进行微调来构建自己的研究模型,因而忽视企业关注的现实问题,使得研究选题缺乏社会价值。最后,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所授内容主要服务于学生论文撰写,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离,甚至落后于企业实践。由此可见,在现行培养模式下,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不强、思考能力不足、创新素养不高等情况。
二、问题导向下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思路
课题组从课程主线、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探讨问题导向下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建设思路。
(一)课程主线安排
课程讲授应遵循“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好的研究来自好的问题,那么,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应注重什么问题?在2020年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论坛上,知名学者纷纷指出今后研究应重视中国企业现实的重要问题,如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提议管理学者应欢迎企业家“出题”,而这个“题”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管理问题。作为面向工商管理领域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理应对我国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有所洞察并进行思索。因此,高校应鼓励、引导和支持研究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发现问题,熟悉企业的微观情境和宏观环境,洞悉企业的需求。提出问题,即研究生结合自身的专业方向与理论视角将发现的问题转化成可落地的研究主题以及若干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则需要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借助理论视角和方法进行剖析、论证,揭示事物发展的矛盾之处与内在机理。解决问题,是研究生通过分析、论证,确立或修正先前假设,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对策建议。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环节,研究生在认知上得到提升,形成知识应用、知识创造与知识提升的良性互动。
(二)课程内容创新
1.探索多元研究方法
目前,國内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侧重量化方法的传授,研究生的研究选题来源多是文献,这使得他们即使分析并解答了研究问题,其研究内容在现实问题前亦显得苍白乏力。如果持续这一培养模式,研究生的培养效果难以匹配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扎根理论、案例研究等质性方法在发现与剖析企业现实问题、探究事物发展内在机理等方面具有优势,高校应鼓励和支持研究生进行社会调查。管理研究方法除了教授学生实证研究方法,还应强化他们对社会调查、田野研究、扎根理论的学习训练。
2.增设企业认知环节
由于学生对社会和企业的现实问题缺乏了解,学校即便推行问题导向教学,研究生提出的问题也经常千篇一律、缺乏研究价值,以致问题导向教学陷入形式化。不同于本科实习或企业参观项目,企业认知要促进研究生对企业现实共性问题的深度理解。该课程应增设企业认知环节,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如校友资源、实训基地、咨询公司,邀请企业家、中高层管理者、创业者以小型座谈会形式分享他们当前关注的问题,建立其与研究生的交流机制,让研究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帮助研究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与理论视角形成研究问题。
3.强化逻辑思维学习方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逻辑学本应普设,却仅被少数专业开设。从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情况来看,逻辑性欠缺是一个突出现象,如难以将现实问题抽象为学术研究问题、论文前后内容缺乏连贯性、结论经不起推敲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应重视逻辑思维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核心要领与基本方法,包括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回溯推理等,并将其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三)学习方式探索
1.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教学在讲授陈述性知识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方面效果不佳。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线上资源包括知识模块、测试题。其中,知识模块涉及对研究方法的系统介绍,教师提前录制知识模块视频,进行共享,线上学习由研究生提前自主完成。同时,教师针对线上学习建立评价方法,用于巩固学习成效。管理研究方法课程线下课堂包括三个环节:教师解答环节主要解决学生线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企业认知环节为研究生与企业人士的交流;师生互动环节,旨在激发研究生对问题的探索,启发他们提出好的研究问题、形成研究思路、进行独立研究。线上学习评价重在考查研究生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线下学习考核重在评估研究生所提研究问题的质量、研究方案设计水平、研究成果价值以及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个人成长性。
2.推动学习迭代
教师应将迭代思维引入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学习中。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主张问题导向式学习应遵循知识迁移规律,指出只有在学生充分掌握陈述性知识之后才能获取更高阶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然而,这一要求过于强调知识迁移的线性规律,忽视了知识升级的非线性迭代规律。迭代,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强调通过“做中学”和持续改进的方式快速提升认知能力。按照迭代思维,学生应穿插学习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因此,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由研究生在对企业现实问题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在教师辅导下提炼出科学的研究问题,再与企业人士就研究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最后根据反馈建议开展研究或摒弃原有问题。研究生在课程中会经历2~3次“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每经历一次过程即进行一次迭代。
3.转变师生角色
学生应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分享者与创造者,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研究问题,独立开展研究,并能在课堂上做学术交流、分享研究心得。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教练与研究导师,将学生成长(研究能力、思考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的提升)作为培养目标。此外,教师要走出学校、走进企业,加强与企业人士对话的能力,只有自己发现真正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提出好的研究问题。
三、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应考虑教学内容、方式与社会需求和人才定位的匹配,对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而言,课程应从单一论文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研究与创新能力为目标。课题组正是基于以上思考对管理研究方法课程建设展开探索,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实践表明,该探索对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推进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改革,打造精品课程,从而培养出更多工商管理专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萍.论逻辑思维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J].学术交流,2016(3).
[2]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6).
[3]李红昌,叶玲,裴劲松研究生“全程問题导向学习模式”与知识迁移理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7).
责编:初心
33475019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