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兰牧骑在文化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2021-03-15闫鹏飞
闫鹏飞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沒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扶贫先扶志,济困先树人。打赢扶贫攻坚战,首当其冲一定要重视扶贫过程中文化对人心的浸润和感召,通过文化扶贫,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改变陈旧观念,彻底拔除“穷根”。“文化扶贫”扶的是观念、扶的是精神、扶的是素质。文化精准扶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文化扶贫之于精准扶贫,在改造贫困文化、提高自身素质、阻止贫困代际传递、遏制返贫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乌兰牧骑文化服务工作重要性和如何开展文化精准扶贫。
关键词:乌兰牧骑;志愿服务;精准扶贫
1.乌兰牧骑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乌兰牧骑作为基础性的公共文化机构,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起到广泛的作用和影响。普通群众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牧区、厂区矿区等特殊群体越来越难以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的情况下,乌兰牧骑的公益性文化服务作用愈显重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乌兰牧骑队员积极参与上级文化部门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群众中的演出、宣传、辅导及服务等,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惠民活动,积极组织文艺小分队组织一些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二是乌兰牧骑队员是当地文化部门开展日常文化工作的重要助手。三是乌兰牧骑在维护基层文化公共设施、培养管理基层文艺骨干中发挥重要职能。四是开展特色鲜明的大型主题文化活动,乌兰牧骑在提高文化活动参与面中起着重要作用。五是乌兰牧骑负责将当地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向外面做宣传推广,提升当地文化知名度。六是乌兰牧骑在探索基层群众文化传播发展的新模式、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短缺、激活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七是乌兰牧骑队伍,能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的局面,也能激活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八是乌兰牧骑在构建基层和谐群众关系、促进基层社会和谐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九是乌兰牧骑作为一个重要载体能有效将不同的人群结合在一起,从而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人际关系中是以消除偏见、为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发挥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构建良好、和谐的基层群众关心起到助推作用。
但总体而言,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乌兰牧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为引导人们在帮助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提高道德规范、增强业务水平,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吸引更多的优秀文化人才,壮大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增加业务人才储备,为促进杭锦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如何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
2.1文化在精准扶贫中起着核心催化的作用。越到最吃劲的时候越需要文化的助力。在文化中寻找、培壮“精气神”,在贫困偏远地区重构、培植精神内核,是精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由治标向治本的质变,是促进地区彻底脱贫的必要路径,文化扶贫是一大助力。文化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延伸和深化,是从根本上解决思想文化层面的“贫困”。文化扶贫工作的扎实开展,对于丰富贫困地区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文化素质,增强脱贫信心,激发致富内生动力发挥着巨大的基础性导向作用。文化扶贫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要做到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发挥特色。一句话,就是要有“新思维”。
2.1.1文化扶贫要有“长文化”新思维。
“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要统筹推进,综合发力,重视扶贫文化内涵建设。积极组织乌兰牧骑队员参与大型文化演出惠民活动,创建文化品牌。帮助基层文化业余团体排练、创作完整的节目。也可采取乌兰牧骑专业人员与业余骨干同台演出、以师傅带徒弟、师傅亲身示范的方法进行辅导培训,既加深乌兰牧骑队员和业余文艺骨干的感情,也提高了业余文艺骨干的艺术水平。同时为乌兰牧骑文化志愿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除了文化和旅游局举办大型文艺活动时邀请他们参加外,还可以利用上级单位举办文化活动时参加联合演出,这样一来,不但给基层业余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发展机会,还会加强两者之间的社会“感情”与艺术“感情”。只有这样,乌兰牧骑才能够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例如,杭锦旗乌兰牧骑现阶段已经组建了15支业余乌兰牧骑,这些业余乌兰牧骑的成员都是杭锦旗贫困嘎查的普通群众,共有370人。杭锦旗乌兰牧骑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贫困嘎查的文艺队进行培训,举办大型文艺活动和文化活动时邀请他们参加,以此来整合文艺、以点带面、交流学习、提高水平。
2.1.2文化扶贫要有“种文化”新思维。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历史和现实证明,一种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持续发挥其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作用,必须走兼容并包、开放发展的道路。中华文化是这样,地方文化也是这样。扶贫攻坚,文化志愿者绝不能缺席,文化扶贫扶的是人,关键在解决思想问题。走文化贫扶贫之路,要扶志与培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文化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送文化的层面上,还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送文化是“输血”,种文化是“造血”。文化供给唯有离人民越近,其生命力越旺盛。杭锦旗乌兰牧骑通过培训、辅导、讲座等方式,采取“结对子、种文化”形式,以快板、歌曲、器乐、舞蹈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其中,让文化扶贫之路充满欢声笑语,用满载正能量的文化为杭锦大地培育了一支专业的业余文艺人才、文艺骨干队伍,促进杭锦大地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让文化扶贫更精准,让群众文化生活不留白。
2.1.3文化扶贫要有“收文化”新思维。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杭锦旗各贫困地区千差万别,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文化扶贫不能千人一面,千村一样。要从文化角度找准问题,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步步领先。要根据地方条件和资源禀赋,扶持特色文化产业,走特色扶贫之路。走文化扶贫之路,文旅融合正当时。往往越是贫困地区,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越是有着独特的味道和优势。借力国家文化政策,积极抢救发掘本地文化精髓,并创新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开发新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文化旅游一体化的致富综合体,以“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锻造新的生产力。实践证明,唯有发挥好贫困地区自身文化特色、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在发展文化产业上为贫困地区开辟一条文化惠民新路,才能真正激发起贫困地区的内生产力,才能把一对一策的文化扶贫转化为以文化生态涵养发展大计。作为匈奴文化和蒙元文化的代表地,杭锦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秀的红色基因,同时,杭锦旗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如歌”,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无疑可以将它用作文化扶贫资源。杭锦旗乌兰牧骑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传统杭锦文化,传承老前辈艺术精髓,培养和推出古如歌优秀接班人,同时为“古如歌”爱好者搭建一个提高技能,实现梦想的平台,组织乌兰牧骑队员排练“古如歌”,开展各类展演、巡演活动、古如歌传承培训和艺术比赛近百场,致力于将杭锦旗乌兰牧骑打造成为杭锦旗“古如歌”传承、保护的重要基地和“古如歌”演出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杭锦文化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打造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
2.2文化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必由之路。抓好文化扶贫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文化扶贫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牢固树立“长文化、种文化、收文化”整体思维,文艺扶贫需要一点一滴地长久积累,实实在在地实施扶贫。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生活做起,帮助百姓实现从认识到思想观念,再到实际生活的转变。最终不仅做到精神扶贫,还做到经济扶贫,真正地把精神富足和经济富裕带给老百姓。
2.3走文化扶贫之路,要在文化惠民上见真招。公共文化建设缺乏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欠账多、效能低效果差,是贫困地区的普遍性问题。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做到贫困群众在哪,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贫困群众在哪里,文化扶贫越要精准深入到哪里。杭锦旗乌兰牧骑通过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群众文化+、文化惠民演出、非遗精品展、艺术节、美丽乡村、全民广场舞,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贫困地区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强化贫困地区的文化供给,做到“文化惠民”。杭锦旗乌兰牧骑每年在全旗76个苏木嘎查、贫困户家中等演出近120场。
3.结束语
让我们更加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讲话精神,积极拓展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用文化去“耕种”贫瘠的土地,用文化去“教化”国民,提高素质,用文化服务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扶贫是从本根本上改变地区的落后状态,采取乌兰牧骑小分队和结对帮扶的方式,重点从精神鼓舞、文化发展、产业促进、资源整合等四个层面实施。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文化精准扶贫,出实招,做实事,精准施力,使文化可触可感,沁人心脾,文化扶贫永远在路上。而乌兰牧骑作为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肩负着弘扬先进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大使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在乌兰牧骑当中有效地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汇聚文化志愿者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能完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以文化扶贫促进精准扶贫。
(杭锦旗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