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的力量:2020年编辑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书单
2021-03-15
主编寄语:2020年,本刊推出的“阅读中的青年学者”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出版科学微信公众号数据显示,《阅读中的青年学者 :2019 年编辑出版学阅读书单》一文的阅读量荣登本刊当年全部文章的首位。这表明大家对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阅读问题的关注。
学者的阅读,不仅具有全民阅读的普遍价值,而且还有其特殊意义。如果说全民阅读的意义在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以及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那么,学者阅读的意义则更多地体现为社会文化的建构价值。学者的阅读情况,能够部分反映其文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因此,关注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阅读,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定意义上讲,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它关乎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更多,具有私密性。我们关注青年学者阅读,聚焦的不是阅读行为与阅读者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是青年学者的群体阅读倾向。这是关乎学科发展的大问题,具有社会性。因此,大家对“阅读书单”的关注,如果能将焦点集中于整个青年群体,而不是单一“阅读人”,就能更好地领会我们的这一策划意图。
本期书单收录的18本书,是编辑出版学领域18位青年才俊各自阅读过的代表性学术著作。看过书单,我有这样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其一,大家对方法和方法论的关注和重视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个人以为,出版学的不成熟,主要不是体现为学科知识体系的不完备,关键问题是学科方法论的不成熟。丛挺、王一鸣、肖超和李武分别推荐的马修·萨尔加尼克的《计算社会学:数据时代的社会研究》、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薛风和柯安哲的《科学史新论:范式更新与视角转换》、金伯莉·纽恩多夫的《内容分析方法导论》等都是社会科学学科中有影响的方法论著作或具有方法论价值的著作,对处于“前学科”时期的出版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好的方法或范式意义。这种“超出想象”是一件令人欣喜之事。其二,大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视与我的认知或期待存在一定落差。基于纸质媒体的出版业,在现代技术背景下必将涅槃重生。如何重新定义出版、重构出版学学科知识体系,理应成为出版学青年学者关注的重点。与出版相关的技术著作非常多,值得出版学青年学者阅读的也不少。然而,书单中,对于现代技术的关注似嫌不足。其三,青年学者阅读主题的发散性,既反映了出版学良好的学科兼容性,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出版学学科学术成果的贫乏。兼容性是学科健康发展的需要,书单中体现的阅读发散性,显然是有利于出版學学科建设的,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然而,学科存在的关键还是学科自身的核心知识体系。书单中,出版学自己的东西似嫌不足,别人的东西相对较多。当前,正是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学科的关键时期,我更期待有更多的出版学著作进入将来的书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