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

2021-03-15廖洵汪萃萃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新媒体

廖洵 汪萃萃

摘要:通过面向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汉口、光谷校区4个班级13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新媒体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开放教育学生认识到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网络认知能力和网络信息传播与评价能力还有待提升。该文针对调查数据,提出了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的思路,为推进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9-3044(2021)01-0211-02

1 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三大运营商在北京等几十个大中型城市试点建设5G网络,2020年正式启动5G商用服务,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即将从4G时代进入5G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1],较2019年6月提升10.1个百分点,近几年“提速降费”推动移动互联网流量大幅增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9.31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1]。近年来,媒体时常曝光网络暴力、网络不当言论、网络诈骗等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多元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碰撞和交融的新形势下,网络依赖、“手机控”、自我封闭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高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开放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生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自主能力缺乏,判断力相对较差,传统的教育模式效果不尽如人意,找到一条适合当前形势发展和适应开放教育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途径值得探讨。笔者拟就开放教育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做调查分析。

2 新媒体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调查分析

为了更好地认识开放教育学生的网络素养状况,笔者于2019年9月对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汉口、光谷校区4个班级13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采取自编式纸质问卷,问题涉及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职业,网络使用情况、新媒体认知、网络认知能力、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传播与评价能力,主观题主要收集网络对于调查对象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共计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2份,问卷回收率93.84%,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情况信息。

2.1 学生基本情况

开放教育的学生以在职成人学生为主,年龄跨度从18-60岁各个年龄段均有,笔者对问卷所涉及的问题回答情况做了统计分析,被调查者基本信息概况见图1。

2.2 新媒体认知和网络信息获取渠道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有线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是继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户外媒体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7.1%的学生表示知道新媒体,22.9%表示不知道。对于哪些属于新媒体,80.3%选择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78.7%选择短视频、直播平台,61.5%选择数字化的传统媒体,35.3%的人选择传统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媒体,仅有1.6%表示不知道。在被调查学生中98.4%有上网的经历,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手机成为人手必备的必需品,使用手机上网的占91.8%,个人电脑占57.4%,平板电脑占17.2%,公共计算机(电子阅览室、网吧)占18%。在被问到上网的目的时,74.6%选择浏览新闻、63.1%看小说、听歌、看影视剧或小视频,59%网上购物,54.9%会上网查找学习资料,49.1%浏览微博或者微信信息,45%在网上聊天、玩游戏缓解压力,30.3%会在网上收发邮件,还有2.4%觉得生活中朋友太少,无聊空虚,到网络上结交朋友。经调查得知,学生每天上网半小时以上三小时以下占43.4%,每天上网三小时以上六小时以上占28.7%,每天上网六小时以上占15.6%,每天少于半小时甚至不上网仅占12.3%。在被问到喜欢浏览哪一类网络新闻,67.2%选择娱乐,58.2%选择时事政治经济,24.6%选择体育,36%选择科教,33.6%选择时尚。59%的学生偶尔浏览过国外新闻网站,也有28.7%表示从不浏览国外网站、9.8%根本都没有想到过,经常浏览的仅占2.5%。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开放教育学生总体呈现认识并接受新媒体,上网渠道以手机和电脑为主,上网时间较长,上网动机以娱乐、新闻为主的特征。

2.3 网络认知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认为网络媒介对于人们非常重要的占75.6%,选择有些帮助的占39%,认为可有可无、害多利少、有害无利的分别占3.3%、1.6%、3.3%。在被问到面对大量的信息是否有茫然的感觉时,46.7%的学生表示有时会,36.9%表示很少,13.1%表示从不。假如连续三天不能上网,有40%的学生表示无多大影响,39.3%表示有一点想念,14.8%表示会浑身不舒服。50%的学生觉得自己对网络掌握水平一般,36.9%觉得还可以,觉得自己精通的占5.7%,觉得掌握不好的占7.4%。根据问题“认为哪种媒介传播的信息可信度最高?”,39.3%选择电视、18%选择报纸,18.9选择网络另外有23%表示说不清。调查表明,开放教育学生重视网络媒介,一部分学生同时面对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各种新媒体诱惑,不少学生缺少自我约束力,产生网络依赖,手机成瘾,另一部分学生由于网络掌握水平一般,面对大量信息会有茫然感。

2.4 网络信息传播与评价能力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发布和接收信息,可以快速将文字、视频信息通过不同的媒体平台发送至用户终端,即时性是新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重要特性。新媒体的另一个优势是互动性,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评论、分享兴趣内容,传递新颖独特的信息[3]。但是大量自媒体包括公众号、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所发布的网络内容无法保证信息准确性、真实性、权威性,报道的深度和视角是新媒体无法同传统媒体相比的。这就需要学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认知和辨识力,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解读与批判能力是网络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大新闻信息,54.1%的学生表示会偶尔思考它的潜在信息和社会意义,29.5%的学生会常常思考,10.7%和5.7%的表示很少或者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对于网络上观点很有争议的时候,56.6%表示会保持中立,26.2%会偶尔帮助己方观点的战友说理,还有12.3%会说服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对于网络中报道的暴力色情信息,57.4%认为有违道德,应该严厉禁止。33.6%认为反映了一些社会事实,但内容低级趣味,媒体报道应有所节制。总的来看,73.8%的学生觉得上网对你学习的影响是利大于弊,23.8%的学生表示没有影响,仅有2.5%的学生认为弊大于利。55.8%的学生比较同意通过网络干预来帮助解决社会现实问题,21.3%非常同意,不太同意和说不清的仅占9.8%和13.1%。对网络上出现的不文明行为,有46.7%和21.3%的学生表示坚决反对和无法接受,20.5%和8.2%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和无所谓。

3 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的思路

3.1 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吸引学生参与开放教育网络学习

创新教育教学环境,将网络应用技能、网络信息批判、网络行为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4],提高学生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网络素养的方式与方法。近年来,电大开设了视频直播课程进行思政课教学,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方式对于工作繁忙或者距离遥远无法参加面授课辅导的学生的,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在直播课程中增加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的时间,提高师生互动参与度,增强学生参与感,从而体现开放教育“以学习者中心”理念。此外通过建立课程相关的教学微博、微信、在线辅导教学互动平台,充分借助学习类App、微课程、慕课等多种新媒体技术,不受传统教室物理空间的限制,成为具有高度开放性的课堂,增强课堂实效性、互动性和吸引力。

3.2 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学生增强自律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近年来,部分新媒体平台为了获取用户关注,利用智能算法根据上网用户喜好进行精准推送自媒体发布的不实或夸大标题的新闻或视频博取眼球信息,导致网络乱象丛生。面对以上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监管,规范企业行为,营造积极健康的上网环境。一方面通过内部监管和外部舆论监督强化互联网相关企业的责任意识,加强行业自律。另一方面学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抵触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防止網络诈骗、“套路贷”等新型网络犯罪行为侵害学生利益。还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明确上网目的,做到网络行为自律,时刻牢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倡网络文明传播正能量,不造谣、不信谣和不传谣,还要及时监督和制止周围群众的网络造谣的不法行为,传播主流声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弘扬社会正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4 结束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时代,手机、电脑用户人数不断上升,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开拓了人们眼界,丰富了学习方式,又带来了挑战,开放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帮助学生筑牢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网络素养的成效不会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需要靠自身、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联手,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创新培养方式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05-16].

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2] 任春玲.浅谈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评《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32.

[3] 田晓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比较与现状分析——以电视新闻为例[J].传媒论坛,2018,1(10):126,128.

[4] 胡余波,潘中祥,范俊强.新时期大学生网络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浙江省部分高校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5):96-100.

[5] 仲怀远.自媒体时代基础教育如何培育网络素养[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1):167-168.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新媒体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
官员网络素养、政府效能提升与政治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