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

2021-03-15韩奥林李栗燕

理论探索 2021年1期
关键词:主动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韩奥林 李栗燕

〔摘要〕 当前西方一些国家依然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各种各样的攻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其主导地位,因此亟待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对此,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在筑牢根基上,精准把握话语体系着力点,生动展现中国故事的共鸣性,着力彰显中国声音的担当性,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二是在强基固本上,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传播能力,高度契合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三是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创新具有学科优势的话语表达。

〔关键词〕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主动权

话语体系承载着一个民族特定的政治立场、文化精神与价值观念,既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与演进的重要抓手,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前景与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依托。习近平强调:“要积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 〔1 〕推動话语体系建设的价值意义在于,话语主体能够通过特定的话语载体,将话语内容有序传递到话语客体,进而促使话语客体自觉认同话语主体的意识形态思想。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依然存在着一些裹挟着偏激性甚至是攻击性的负面言论,这些言论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形成极大危害。彻底破解这一意识形态治理领域存在的难题,亟待立足于中国实践场景,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显著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号召力、引领力与影响力。

一、筑牢根基:精准把握话语体系着力点

科学的思想观念和实践范式不仅是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根深蒂固的应有之意,也是话语体系变革创新的基础前提。习近平指出:“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2 〕因此,精准把握中国故事的共鸣性、中国声音的担当性、中国特色的优越性这三个着力点,能够破除受众的思想认知与行动意识局限,促使他们在思想上、情感上、心理上、实践上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

(一)生动展现中国故事的共鸣性

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故事,要准确把握故事本身的共鸣性,避免形式化、空洞化、片面化的理论阐述。习近平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3 〕以中国故事为重要依托,讲好中国理论、中国文化、中国实践,力求对现实问题的生动解答、对社会乱象的深刻批判、对人民福祉的情感关照。故事的共鸣性是人民群众广泛认同和效仿的前提,因此,故事本身必须生动具体而又感人肺腑,以期逐步感化受众群体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从而在主客体情感层面引起强烈共鸣。讲故事不单是传递信息的流程,还应融入感性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这比学理性、抽象化的意识形态话语更能打动人心,更易引发网络受众的思想和情感认同。目前中国故事仍遭受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质疑,特别是一些西方大国长期掌控着国际话语主导权,总是想方设法为自身谋取利益最大化。基于此,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要旗帜鲜明地办好各类党政新媒体平台,主动宣传党和国家最新政策举措,尽力把握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方向。在讲解环节,可将深邃的理论与丰富的情感有机融合,以感性且多元的新媒体信息流,为网络受众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说理语境;二是要以客观报道事实真相为前提,宏观把握先进事迹生成的全景,讲好中国故事的向善尚和意蕴,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奋斗历程,主动弘扬中国故事内蕴的道德情操,促使话语有品格、有温度、有厚度;三是要主动摈弃传统单向式沟通范式,代之以双向式沟通话语,着力展现中国故事的趣味性、鼓舞性。结合新媒体平台运作规律,不断提炼网络受众喜闻乐见的身边故事,再顺势辅以具有形象感染力的网络热词,进而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着力彰显中国声音的担当性

彰显中国声音,要强化主流话语的指导地位,完美展示中国声音的担当性。话语的效力在于传播话语主体发出的声音,冲破意识形态偏见、文化习俗差异等多重障碍,并同各类扰乱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乱流作坚决斗争。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指出:“我们举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提出了中国主张,发出了中国声音。” 〔4 〕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发出和平呼声的历史必然,也是发出合作倡议的利民之举。然而,一方面,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的格局依旧未变,西方大国凭借垄断性媒体资源,刻意挖掘中国模式隐喻内涵,喧嚣“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致使一些国家的人民难以真实了解中国实情。另一方面,西方大国持续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肆意在他国虚构证据、煽风点火,其结果往往引发这些国家政局动荡,这不得不使我们保持高度警惕。包罗万象的网络空间丛生着各种杂音,致使主流声音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加之世界面临着棘手繁多的问题,国际社会不仅期待主流声音强势回归,更期待中国能主动发声,充分展现大国担当。因此,中国声音要成为广大人民真切心声的传声话筒,既要敢于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又要为遭受强国欺凌的发展中国家发声。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使我们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更需要有全球视野和世界担当 〔5 〕。在立足中国理论与实践考量的前提下,把为世界谋和平、谋发展的宏大蓝图传达出去,这是向全世界亮明中国声音应有的担当性。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党政新媒体要牢牢掌握国际舆论场域的话语主动权,敢于对国际重大问题明确表明其抵制西方社会思潮侵袭、强势灌输腐朽理念的坚强决心,从而理直气壮地唱响中国人民的自信与担当;二是要鼓励网络意见领袖正确引导网络受众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情绪,使其具备明辨是非对错的决断力,积极响应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召唤,为壮大主流话语声势作出应有的贡献;三是要以传播中国声音为发展契机,组建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宣传能力卓越的新媒体工作队伍,既要做到政治正确,又要做到恪守澄清事实真相的本分;四是实时督促新媒体平台运营商正确宣传党的最新理论与政策,在深度把握新媒体受众阶层分布、浏览习惯的前提下,运用娴熟得体且生动形象的短视频发声,力求让网络受众听得懂、乐意听。

(三)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的优越性

習近平强调:“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6 〕阐释中国特色,要通过摆事实、树形象、表情感、讲道理引人入胜,让受众群体感悟中国特色话语的优越性。要适时提出中国正义主张、中国智慧方案,集中展现中国特色治理之道,主动回应那些丑化、甚至是妖魔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言论。同时在话语内容创作中融入新思想、新见解,形成集学理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话语表达,进而凸显中国特色话语的与时俱进性和独特优越性。

经过70余年的长足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之治”,铸就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概括的“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两大奇迹”交相辉映的景象,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制度体系的内生优势和指导价值,这是一个不争的历史事实。正如加拿大学者贝淡宁称,中国活力的真正源头是在政府管理地方事务时通常采取的放手策略,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方式,也是中国治理的独特优势 〔7 〕。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经受了诸如唱衰中国等观点的高频冲击,亟待以“中国之治”为着力点,不断激活话语能量。一是可将这种特色理念投向“四个自信”,因为道路自信是“中国之治”的方向引领,理论自信是“中国之治”的思想涵养,制度自信是“中国之治”的机制保障,文化自信是“中国之治”的意蕴传承;二是要积极整合各类新媒体平台资源,深度挖掘“中国之治”内蕴的话语精髓,强化平台运营主体与服务客体的内在关联,着力展现中国特色话语对于理论创新、实践操作的指导力;三是要始终以提炼中国特色的优越性、传播中国特色话语为工作重心,不断丰富和优化话语本身承载的实质性内容,不断提升宣讲者的政策解读与阐释能力,让“中国之治”在新媒体场景大放光。

二、强基固本: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

基于“话语体系”是“话语”和“体系”的复合词,对话语体系的学理研究,既要重视“话语”所蕴含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又要遵循“体系”所呈现的严谨逻辑与内在结构 〔8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一项任务繁重的工程,涵盖了话语主体、话语载体、话语客体和话语环境这四大要素。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话语载体的号召能力、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相互关联,意在使话语体系创作、传播、反馈、服务在循环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整体。具体来说,话语主体具有创作功能,通过明确自身政治立场与话语思想,逐步提升话语体系凝聚力;话语载体具有号召功能,通过实时传播话语思想、重塑受众价值观,逐步提升话语体系号召力;话语受众具有反馈功能,通过精准反馈利益诉求、有力践行政策主张,逐步提升话语体系影响力;话语环境具有服务功能,通过高效服务主体、客体、载体的多元化需求,逐步提升话语体系阐释力。可以说,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阐释力共同铸就了掌控力,深刻把握他们的运作规律与合力作用,将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助推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稳如磐石。

(一)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

话语主体作为话语体系建设的主导,不仅是话语内容的创作者,还是话语思想的提出者,更是话语体系的捍卫者。话语主体在话语体系建设中起着统筹规划作用,牢牢掌控着话语体系的演进走向,其立场站位关系到话语体系的目标任务,能力强弱关系到话语体系的实践效能。作为主观能动的话语主体,党员领导干部应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把牢话语体系建设的方向,有力批驳各类错误社会思潮。习近平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 〔9 〕因此,必须在总结话语创作、创新、优化规律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其语言统筹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平台管理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厘清话语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凝聚力。在是非论断面前,话语主体要始终坚持理性辨别与深度思考,在政治立场、思想意识、行动作风上毫不含糊,自觉成为政治意识的领航者和践行者。通过深层次激发话语客体的政治意识,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秉持正派的人格气度和作风形象,自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忠实信仰者。

牢牢坚守话语主体的政治立场,就是要以政治意识为统领,强化话语主体对非主流舆论的引导。当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互联网,因此要通过网络监管、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等举措,进一步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优势地位。一是在网络监管上,主动完善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严密监视西方思潮新动向,持续对网络舆情进行管控,促使网络舆论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净化。同时,通过监测技术追踪、屏蔽新媒体发布的虚假信息,给予契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信息、创意作品以流量支持。二是在法律规范上,逐步健全新媒体行业的法律法规,如新媒体平台实名制、准入制、培训制等,确保新媒体运作流程始终规范得体。要依法开展网络空间集中整治,结合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坚决惩处各类扰乱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在政策扶持上,主管部门可依据战略规划、行业调研、专家建议等,使新媒体工作者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牢固树立崇尚真正公平正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充分结合自身平台集聚的宣传功能,有序引导受众聚拢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旗帜下。

(二)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号召能力

话语载体作为话语体系建设的媒介,是话语内容的传播者。习近平指出:“要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加快提升主流媒体网上传播能力。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对善意的批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对借机恶意攻击的坚决依法制止。” 〔10 〕循序建构话语载体的传播能力,事关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实效水平,事关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号召力,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受众能否对网络言论秉持理性认知。在一定历史时期,以电视、广播、报刊为核心的传统主流媒体,确实极大地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渐入佳境。

然而新媒体正挑战着传统媒体地位,有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的风险,主流媒体必须主动响应号召,积极触网,注重宣传,灵活借助形式多样的新媒体传播工具,认真梳理内外传播的相互关系。对内传播中,要深入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有针对性地与各类网络思潮作斗争,同时塑造网络受众的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中,要依赖现代化国际传播手段,不断增强对外传播的效度和效能。要有理有据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宣传话语要展示中国实践取得的伟大硕果,并贴近世界各国受众的风俗民情、思维方式、文化需求等,以此才可能推进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掌控力与日俱增。当然,还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运作规律,在精准把握受众爱好新奇、真挚细腻心理的基础上,以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网络热词沁入人心。一要坚持互联网思维,推动新媒体技术服务创新,主动占领话语传播制高点。要建构话语载体与话语体系的协同互促机制,充分把握不同受众的思想意识与心理情绪变化,以便捷式、互动式、体验式信息推送服务,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深入新媒体用户终端。二要利用新媒体传播的实时性、覆盖广的优势,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的创新作为考验传播能力的重要工作。通过创作并传播一些声画并茂的文艺作品,以柔性教育方式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受众心理相呼应,从而触及受众内心世界并赢得广泛认同。三要主动掌握话语载体传播策略,在积极借鉴国外先进新闻传播手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一套极具亲和力、感染力的话语沟通模式,逐步优化对外传播理念和范式。除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政府新闻发言机构等,还要进一步借助抖音、微博、微信等国际版客户端,展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于媒体业态的掌控力。

(三)高度契合话语受众的利益诉求

话语客体作为话语体系建设的受众,不仅是话语内容的学习者,更是话语思想的践行者。基于此缘由,如何使话语客体将话语主体的思想内化于心,就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突破口。作为主观能动的话语客体,人民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点,因为人民的现实生活是话语资源的宝库。新冠肺炎疫情下,习近平指出:“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0 〕先进事迹来自人民,运用生活词汇创作的叙事话语,无疑更贴切受众的细腻心理。习近平擅长运用大众話语,先前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而今有“小巷总理”“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等。可以说,这种富有生活气息、易于话语客体理解的大众话语,不仅迎合了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高效提升了话语主体的掌控力。新中国70余年最成功、最宝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以人民幸福为价值追求和最终归宿 〔11 〕。因此,不可一味采用独白式、说教式政治话语,而应发掘富含人生哲理的大众话语作为原材料。通过亲身感受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做到话语源自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既要高度契合话语客体的利益诉求,又要适度采纳其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使话语客体真正体会话语主体思想的温润感。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加强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应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予以关照,通过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满足现代社会个体的差异化需求,有序对接现实话语场景,以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为切入点,系统分析话语客体在理论功底、学习动机、接受能力、生活境遇等诸多差异的前提下,实时且精准地推送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内容。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结合网络流行语创作的思维逻辑、新媒体平台传播的规律性特征,尽可能将难懂的学术话语凝炼和概括为易于宣扬的网络热词,促使话语客体的利益诉求得到实时性、常态化的回应。三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要主动转变过去“高耸云间”的姿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内生的首创意识,灵活吸收人民群众孕育的话语智慧,通过深度挖掘人民群众利益诉求背后的实质缘由,科学引导他们理性表达个人意愿和集体意识,为高效提升话语体系掌控力提供有利条件。

(四)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

话语环境作为话语体系建设的依托,不仅是话语内容的服务者,更是话语思想的承载者。话语环境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负载着特定价值预设和事实前提,服务于话语主体的既定意图 〔12 〕。从本质意义上看,话语环境由语境条件和目标任务构成,以话语体系建设为重要议题,目的是服务于话语主体的各项意图,承载话语思想内蕴的价值理念、理想信念、实践范式等。话语环境是文化背景与话语内涵的有机统一,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结合方式,使得既定话语环境中同质性话语更加有力,异质性话语则相对弱化。基于此,话语体系掌控力的高效提升,必须依托系统完备、功能健全的话语环境来实现,因为良好的话语环境有利于提炼话语精髓、增强话语底气、保障话语权威,有利于开拓话语体系建设的成长空间和上升动力。

落脚于意识形态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要更加注重开放性、包容性与科学性原则,旨在全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同相关人文社科领域的交融互鉴,着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对于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现实批判力,对于社会热点、难点、痛点的现实阐释力。一般来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可分为内外两个层级,话语内部环境是指影响话语客体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载体要素的总和,包括主体宣讲氛围、课堂教学环境、课外实践环境、载体类型等;话语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话语客体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家庭环境要素的总和,包括社会发展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网络生态环境等。新媒体时代,全面提升话语环境的服务能力,要充分调动话语环境内外一切积极要素,力争实现话语主体、客体、载体之间的协同互促,从而为话语主体全方位、深层次掌控话语体系铺桥搭路。一方面,话语主体要推动话语内部环境的自我革新,促使宣讲氛围、教学氛围、载体类型服务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成与传播。要善于打破传统陈旧的话语范式,注重运用新媒体创设的话语环境,充分汲取鲜活、灵动、质朴的语言素材,不断增强话语体系本身对于多维时空的穿透力。另一方面,话语主体要加快话语外部环境的优化,着力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发展环境、团结友爱的家庭教育环境、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要善于运用新媒体的技术服务,全力搭建新型网络教育管理平台,营造兼具学理性、趣味性、服务性的主题教育环境,有效化解主客体之间的潜在矛盾与担忧,形成反应迅速、高效畅通的舆情反馈与分析机制,促使话语受众真正体悟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真谛要义。

三、守正创新: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

话语体系引领力本质上是话语主体对客体带领的能力,以话语认同为前提、话语理论为基础、话语内容为保障、话语表达为动力,旨在将话语思想嵌入受众的认知体系。从意识形态运行规律考察,人们对意识形态的接受、认同,既有意识形态本身的内在规定、规律、逻辑的因素,更有该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引导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发展状况的元素 〔13 〕。铸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充分释放其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影响力,进而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需要不断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不断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不断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不断创新具有学科专业优势的话语表达。通过深耕这项极具挑战性的话语体系建设工作,将有利于不断强化话语体系引领力,切实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主张、道义关怀惠及人民。

(一)不断增强具有时代进步特征的话语认同

话语认同集中体现为话语主体的目标导向,是话语载体有序传播的实际效能。主流意识形态要掌握主动权,需要建构一套极具说服力、引领力的话语体系,逐步感化个体的理性认知与内心情感,从而凝结为如政治信仰一般坚定不移的话语认同。习近平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既要体现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又要有坚决的维护定力和能力。” 〔9 〕话语认同得以形成,其逻辑起点首先源自个体对话语的理性认知,因为理性认知推动了个体与社会的信息互换,推动了个体自觉体悟外界话语,不断审慎对待自身的优劣势,在深刻反思中与话语主体价值观保持一致。基于此,可将那些个体喜好的时代进步元素汇聚其中,引导话语客体普遍认同其思想境界上的超越创新,诸如“2035年远景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都是我国区别他国意识形态的时代进步特征,完全契合了时代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引领力的要求。其次是内心情感的认同,本质意义上讲,情感认同是个体情感与行为互促的结果,唯有充分调动个体情感因素,才能彻底说服个体真实意愿。当个体对主流意识形态价值呼声越高时,则更加表明其心智层面的成熟、情感层面的高涨,更加有利于促成话语认同目标的顺利实现。

新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对信息管控不力,加之个别意见领袖对主流意识形态持否定态度,往往故意设置意识形态敏感话题,频频触碰道德和法律底线,试图阻礙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这种刻意渲染的非主流舆论氛围,使得部分网络受众思想混沌、信念游离,甚至沦为网络犯罪分子驱使的“枪手”。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亟待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引领力,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认同,不断推动主旋律积极向上,正能量浑然有力。一是要找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教育的最佳时机,结合党的执政对于推动时代进步的价值功用,有条不紊地与受众建立起彼此互信、团结友爱的沟通机制。二是要结合入脑、入耳、入心的体验式教育,持续对受众的内心情感施加正向影响,进而以感化受众的方式形成情感认同。当然,情感认同始终处于非理性认知状态,仍需通过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法治措施、道德规范加以巩固和强化,最终转化为受众日常生活的理性行为。三是要牢牢掌握舆论主导权,通过健全规范的舆论引导机制,推动政治热点问题得到广泛宣传和正确阐释,有序地将政治生活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扫平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的前行障碍。

(二)不断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

话语理论集中体现为话语主体的思想观念,是话语主体所思所想的智慧结晶。话语本身不是散漫无形的,在一定条件下,话语陈述可以聚合为一种成熟定型的理论形态,通过对若干陈述的精准提炼、去伪存真,从而形成极具引领力、说服力、感召力的话语理论。从特定话语理论的概念、词汇与命题出发,探究其与特定事物乃至特定领域的内在关联,有利于明晰理论本身对于强化特定权力的功能作用。

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既传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髓要义,又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建构科学、规范、完备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理论,才能更好地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更好地引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领域建设,更好地引领我国牢牢占居国际理论制高点,助推我国国际影响力与号召力与日俱增。当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理论的建构,离不开中华民族的特色话语作支撑,因为中华民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蕴藏着别具一格、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话语智慧。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得知,特色民族话语有着特定的受众群体,统筹整合丰富多元的民族话语资源,有利于实现主客体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引导话语客体主动接纳并认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同时,不断优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还要深刻把握理论创新规律、话语传播规律以及个体认知规律,着力推动人的思想认识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在遵循理论生成、创新、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契合新时代实践场景的科学话语理论。话语主体要立足于话语客体实际,善用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叙事方式、叙事风格、叙事逻辑,以亲和性话语推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理论深入网络空间。要真切了解社会百态,对于民众反映强烈、迫在眉睫的疑难杂症,理应运用中国话语理论、话语逻辑来分析。另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基本工具,灵活嵌入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符号,无疑能够引起更广泛、更强烈、更持久的共鸣。因此,话语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选择、有计划地吸纳一些网络流行语,依据特定的话语生成规则、方法与策略,有序地把中华民族特色话语进行创造性转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话语理论,高度凝聚社会共识并引领网络受众。

(三)不断丰富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的话语内容

话语内容集中体现为话语主体的叙事主题,是话语载体直观呈现的生动文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字更是趣味横生、妙不可言,在中华文化的不断滋养与熏陶下,文化符号已然融入话语内容。立足于中国实践发展场景,只有充分吸收中华文化的话语精髓,方能凸显中国话语的历史底蕴,进而在国际社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我们党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政治引领,全力推动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事业发展保持同向而行,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引领文化前进的重要作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4 〕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质,适时寻觅古文古语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契合点,真切体悟中华文化的合理内核与时代价值,将融合共促、灵动活泼的中华文化符号有序嵌于话语体系中。特别是话语内容,既要体现话语词汇、学术观点、决策部署的创新,又要体现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实践范式的创新,从而有力地彰显中华文化符号的深厚底蕴与价值功用。一方面,要借中华文化之内涵,谈改革发展之方略,讲共同价值之真理,延续文化传统和密码,奏唱社会进步交响乐。积极打造一批富有时代价值、保留中华文化基因的文化产品,使其更具时代内涵和时代特质,散发出时代的光芒 〔15 〕。力求既体现文化本源、又体现超越创新,既助推中华文化融汇贯通、又展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完备性。另一方面,要借用中国成语、诗词、典故、俚语,创设一系列融通中外、闪烁着中华文化符号的新提法,从而将繁杂论述精简化,深奥理论通俗化,避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陷入表征化、宽泛化、空洞化状态。要精准探知和掌控受众思想、心理、情绪的变化,督促其履行相匹配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对中华文化的鉴赏力,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作贡献。

(四)不断创新具有学科优势的话语表达

话语表达集中体现为话语主体的叙事方式,是话语客体欣然接受的表现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话语表达取决于话语内容的传播受众、话语载体的功能类型,体贴入微的话语表达能将话语内容精准高效地传播到话语客体,进而促使话语客体对话语主体保持高度认同。习近平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这项工作要从学科建设做起,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 〔6 〕严谨规范、思维缜密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是其保持权威性、引领力的必要前提,但话语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化概念,离不开相关学科理论思想的滋养、学术研究精神的支撑。因此,可凝结诸如法学、政治学、行政管理、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的概念与范畴,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且兼具学理性的话语表达。这种话语表达往往是专家学者们通过查阅资料、实践调研得出的研究成果,无疑能够带来前沿的学术观点和话语范式,带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深刻批判。

强化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引领力任重而道远,关键在于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支撑力。马克思主义学者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与学科自觉,既要看到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和突出成果,更要借鉴国外同行以及相关学科的创造性成果。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大局出发,根据不同场景、不同氛围、不同受众灵活切换话语风格,打造一系列脍炙人口、契合中央精神的话语表达,促使人民群众更加坚定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具体来说,一是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结合抖音、微博、慕课、学习通、公众号等新媒体样态,实时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话语风格,着力推动官方话语与学术话语与通俗话语紧密相通。把带有权威性的话语转变为平等的对话交流,变宏观性话语表达为微观性生活叙事,使话语合宜,才能将主流价值浸润在人们的灵魂深处 〔16 〕;二是要集中整合学科内有利资源条件,着重发挥领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才俊的网络思政授课能力,促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完全融入日常教学环节,让网络思政课成为新型话语表达的示范地;三是要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用武之地。在国家领导人高峰会议、国际学术研讨会中,除了用我国成熟定型的权威话语来表达,还要用与时俱进的学科建设成果作支撑。要逐步拓宽新媒体平台的国际视野,力求与国外同行建立彼此互信机制,运用西方学者和民众易于接受的学科话语表达,生动阐释中国发展成就的制度韧性,让世界人民感悟中国价值观念、政策举措本身的引领力。

总之,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主动权,不仅有助于明晰话语体系高效合理建设的应然逻辑,也能为抵制西方社会思潮侵袭、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坚实的话语支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要求我们不断加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堡垒,加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根基,为实现国家与社会繁荣稳定的共同愿景,开辟出迎合时代进步潮流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01):4-6.

〔2〕习近平的新闻舆论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25(0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N〕.光明日报,2016-02-20(01).

〔4〕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9-01-01(01).

〔5〕钟明华,缪燚晶.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初探:基于人类命运共同體的思考〔J〕.探索,2020(02):25-33.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7〕国外学者视野下的“中国之治”〔N〕.北京日报,2019-11-18(02).

〔8〕张万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与实践路向〔J〕.甘肃社会科学,2020(04):88-94.

〔9〕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9(21):4-7.

〔10〕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02).

〔11〕王历荣.新中国70年幸福观的逻辑演进与创新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19(06):7-14.

〔12〕亓 光.政治话语分析的基础理论阐释:理论前提、问题域与实践性诠释〔J〕.政治学研究,2020(01):77-86+127.

〔13〕田鹏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法论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2):11-17.

〔14〕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02).

〔15〕孙 珊.论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三重维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57-62.

〔16〕李迎霞,卢黎歌.议题设置引导网络意识形态:价值、遵循、理路〔J〕.理论探索,2019(06):86-92.

责任编辑 吕晓斌

猜你喜欢

主动权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我对初中语文课堂高效率的认识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主动升级、客观分级、有效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