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绘画展现出的“汲古推新”精神

2021-03-15周舟

东方收藏 2021年1期
关键词:画作山水绘画

周舟

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审美意识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对外通商口岸得到表现。伴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江浙的官僚、士绅集聚上海,形成对近现代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海上画派”,其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晚清的人物画、花鸟画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大胆革新,在题材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突破和发展,画作多反映现实生活风俗与符合市民欣赏趣味。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着何去何从的窘境,尤其是西方的绘画技术和方法在国内的出现,更使中国传统绘画受到严重的挑战。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起的“美术革命”,更是否定中国传统绘画,提出西化的绘画变革主张。

但是中国的传统绘画中的“古意”不只是时间上的过往,也并非观念里的守旧,而是历史提供于后人传承、累积与新创的要素、品格与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深固根基和文化价值。因而,民国时期的传统绘画就在“新”与“旧”两种文化观念的碰撞和交融之中逐步发展。

本文通过对几件近代绘画作品的鉴赏,揭示一种“汲古推新”精神,供业界参考。

张之万《水墨山水图》轴(图1)。从画作左上角题款“临董北苑画法”得知,此作品为张之万模仿南唐画家董源画法所画。此画作整体上共分上、左、右三个部分,各部分以山石为主要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分开,又相互联系,具有鲜明的层次感。近景在右,中景在左,远景在上,各景搭配向远延伸,给人以无有穷尽的感觉,从而整体上气魄非凡,有“方寸之间见万里”的气度。画中的山石、树木、房屋、小桥等元素疏秀明洁,清气袭人。

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晚清大臣,著名书画家,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道光二十七年(1847)状元,历任河南巡抚、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张之万善画山水,倾心于王翚,用笔绵邈,骨秀神清。晚年笔简意淡,颇见苍润,常与戴熙讨论画学,最为相契,时称“南戴北张”。

史春荃《仿石涛风篁图》(图2)。此风篁图为水墨指画,以指代笔,轻点重厾,妙指挥洒,自然生动。构图稳妥,墨色浓淡相宜。画中的竹子立卧转折,挥洒自如。史春荃将风中竹石之情态立现尺素,叶之偃仰反侧,枝竿之弧直交映,墨之浓淡干湿,皆得以充分展现,使观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此幅《仿石涛风篁图》,可为史春荃代表作之一,其书画造诣由此可见一斑。题有“仿石涛道人风篁图,移村指头写”,朱文方印“春荃印”,白文方印“指头游戏”。

史春荃(1825—1898),原名存荃,号移村,河南辉县人。清光绪九年(1883)中进士,知县候补,赋闲清养,以诗文书画自娱。史春荃在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上用功尤勤,造诣颇深,驰名远近,为一代地方名家。

李成勲《设色达摩渡江图》轴(图3)。观其画作,活泼生动,线条明快,笔力遒劲圆浑,笔墨中以情造景,显露出笔墨自身的情致与韵味,具有空灵洒脱之美感。从题款得知,此画作亦是作者模仿前人画法所绘。

李成勲,清代晚期人,工诗文善丹青,尤其以佛道人物见长。此画面表现了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达摩形象逼真,手持禅杖,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蜷曲盘旋,身背草帽,身材魁梧,举止坦然,仪表非凡。赤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有古人诗赞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周宗濂《墨梅图》轴(图4)。此作构图中正,“S”形线支撑画面,使之形成流动和勃勃生机的态势。画面疏密得当,一粗一细的梅干及弱枝,穿插有序,下重上轻,虚实处理得宜。白色梅花是以烘底托白方法处理,如雪如花,自然而有趣味。此画作中的梅花突显其冷峻高洁,不畏严寒的品性,与周宗濂本人超凡脱俗的品性相一致。

周宗濂,生卒不详,字莲亭,江苏沭阳人,清代晚期画家,尤以山水见长。周宗濂性古癖,寡交友,能诗文,善书画,南北皆有佳作流传。《沭阳县志》曾记,“博学,诗书画无不工,而以山水显”。沭阳民间素称其山水画为“灰堆”,并赞誉其用笔之妙,用墨之神韵。

石庚《墨竹图》轴(图5)。此作构图巧妙得宜,笔墨精到,浓淡适宜,笔力遒劲,枝枝着意,叶叶含情。竹如高士伫立,挺劲洒脱,画面静雅之气扑人眉宇,有清新秀逸之风韵,给人以美的享受,可谓石庚之佳作。落款“敏修仁兄大人督正弟石庚”,钤印两方,朱印“丽斋”,白印“石庚之印”。

石庚,字丽斋,号负庐老人,生于清,卒于民国,原籍浙江,曾任开封府尹,有能吏之名,民国元年(1912)任河南彰卫怀道尹。石庚书法俊逸典雅,妙合法度,有文采,擅丹青,尤以墨竹见长。

徐世昌《设色山水图》轴(图6)。此作品在内容上主要为山峦、树木、房屋、人物、舟船;在章法布局方面,为三段式构图,讲究开合,注意近、中、远空间的表现。画前景为主景,岸边停泊一叶扁舟,岸上郁郁葱葱,屋内坐一人物;中景为山峦与树木;远景山峰兀立;画的上部题小诗一首。整幅作品平淡天真,意趣高古,笔锋凌厉,诗画相映,书画同体,神韵相连,清爽不凡。署名“水竹村人”,钤印相同。

徐世昌(1855—1939),字卜五,号菊人,直隶天津(今天津)人,出生于卫辉府汲县(今河南卫辉),晚清民国时期重要政治人物,袁世凯的政治盟友。清末历任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东三省总督、内阁协理大臣。民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华民国国务卿、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善画山水、松竹,在民国画坛声誉颇高。徐世昌尤其喜欢绘制扇面,造诣甚高,而且是每画必诗,一般不轻易送人,故他的绘画真迹少于书法遗迹。他的代表作《晴风露月四竹图》极为出名,人称:“画中晴竹,振雨露声;风竹摇曳飘洒,露竹沐甘浸润;月竹清漪宜人,为竹作中之精品。”1920年,徐世昌以大总统身份成立“国画研究社”,同时拨巨额公款,明令成立北京艺术篆刻学校。

王维山《设色卧虎图》轴(图7)。此画作者以兼工带写技法将虎之形神刻画得栩栩如生,用笔工而不板、写而传神,虎之神威俱显,可谓王维山之代表作。落款,“师尊老大人教正,癸未秋月,山左王维山”。钤印两方,朱印辨识不清,白印“王维山印”。

王维山,生卒不详,山东人,民国时期画虎名家。王维山画虎水平可与四川张善子媲美,亦曾与张大千山水、贾敬之翎毛齐名,并称“三绝”。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北平鬻画,飘逸之格,意趣天成,得写生之妙谛。王维山所作《百虎图》,世人评其谓,“展卷读画,惊喜之余,叹为观止,王氏笔墨妙法,盖不知用何语言而论其长,精美之中含有清爽伟硕劲健雄浑之气,图中群虎松姿,各具形态,虎虎生气,奔跑戏玩,精神抖擞,飘逸之格,意趣天成,得写生之妙谛,可与善子公媲美。”

溥儒《设色山水图》卷(图8)。此手卷设色淡雅明快,意味隽永,作者以传统的散点透视构图,描摹了作者心中的山川物态,充分反映了其绘画风格和有别他人的审美特质。此作技法娴熟,笔墨精到,画风兼有南派山水的秀丽含蓄和北派山水的力量和气势,体现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儒的清朝皇室后裔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后署“甲戌孟陬心畬作”,白文方印“溥儒之印”。

溥儒(1887—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號西山逸士,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溥儒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和生物,获得博士学位。归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檀寺,专心读书习画,寄情山水之间。1949年迁居台湾,继续从事书画创作和学术研究。溥儒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画作注重线条钩摹,较少烘染,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近代绘画艺术家是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的一代,虽然他们的画作多为模仿前人的画法,但他们对一千多年以来的中国画史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对明清以来盲目的摹古风进行了批判,强调个性创造。这一时期,借鉴西画以改革中国画已成为势不可当的潮流,画家们从多方面探索中国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道路,使得中国画的面貌和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

猜你喜欢

画作山水绘画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山水朋友
学生画作欣赏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