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伦春族非遗“摩苏昆”的保护与传承

2021-03-15侯艾琳范甜甜卜新月冯国军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鄂伦春族保护与传承

侯艾琳 范甜甜 卜新月 冯国军

摘要:“摩苏昆”作为英雄史诗性的古老的文学形式,是鄂伦春族的文化瑰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无形的财富。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的重担,再现其生机活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对“摩苏昆”说唱艺术进行传承与保护,有助于增强鄂伦春族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有助于推动地方的文化建设。

关键词:鄂伦春族;摩苏昆;保护与传承

一、摩苏昆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鄂伦春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和小兴安岭一带,是我国东北部地区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据2010年统计只有八千多人。摩苏昆是鄂伦春民族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的代表,它作为英雄史诗性的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历史发展孕育出的产物,是鄂伦春族人民精神和思想的载体。其作品充分反映了鄂伦春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语言等社会状况特征和原始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具有较高的多学科研究价值。

1、摩苏昆的历史价值

摩苏昆是鄂伦春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的精神依托,是鄂伦春人民重要的娱乐和教化手段。它朴实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了鄂伦春族人民世代生产方式、生活状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憧憬,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多样的形式。

一位鄂倫春老人曾说过:“不会说鄂伦春语就不懂它的文化,那么不知道摩苏昆就不是鄂伦春人”。由此可见,摩苏昆对于鄂伦春族社会、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其研究有助于人们对这个北方古老民族的理解与尊重,也有助于增强鄂伦春族人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

2、摩苏昆的文学价值

摩苏昆依靠口耳相传,主要以说一段、唱一段的说唱方式进行演绎。说,是对人物与事件的铺垫、对情节主要内容进行叙述;唱,主要以对话形式告知对方和个人,以抒发情感。其形式主要为一人表演,没有乐器伴奏,大多是长篇故事。现存的摩苏昆有《英雄格帕欠》、《双飞鸟的传说》、《波尔卡内莫日根》、《布提哈莫日根》、《鹿之歌》等十多篇,是鄂伦春族世代流传,以讲述部落历史,歌颂民族精神的史诗性民间文学。

作为说唱艺术,其幽默生动的文学语言艺术为摩苏昆增添了趣味性;其多样的故事内容、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为摩苏昆增添了传奇色彩;其通俗、流畅、押韵、精炼的文学语言在散文、韵文中的灵活运用,为摩苏昆增添了文学价值。

二、摩苏昆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1、口耳相传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经受着巨大的挑战。摩苏昆作为历史传承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与游猎生活密切相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游猎生活与我们早已相隔甚远,而摩苏昆脱离了游猎生活的大环境,便失去其余韵味,这被称为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或将成为历史的遗存。同时由于鄂伦春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文字,以至于无法将摩苏昆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进行书面记载,只能口耳相传,由于会说鄂伦春语的人少之又少,逐渐脱离了其语言环境,难以广泛流传。

2、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

鄂伦春族摩苏昆的传承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赖以传承的源头群体逐渐枯竭,故事家年龄老化,传承队伍难以承上启下。由于老辈故事家逐渐年高离去,使民间故事的传承、传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断层的局面,许多优秀的传说和故事因此濒于消亡。

根据调查,我国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普遍“高龄化”,大多数都集中在70岁以上这一年龄段,而会摩苏昆说唱艺术的传承人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国家级摩苏昆文化传承人大多年迈体弱,有的身怀绝技但未能传承给后人就已离开了人世,这就致使有的鄂伦春非遗技艺后继无人、濒临灭绝。

三、摩苏昆的保护与传承的对策性建议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鄂伦春的摩苏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国内外文化界的广泛关注。摩苏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财富。我们应该肩负起传承、保护、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规范管理摩苏昆档案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脉络,彰显了悠久的文明传递。因此,要传承摩苏昆,就必须以保护鄂伦春语言作为口头文化保护、传承的前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构建鄂伦春族语言数据库,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将现有摩苏昆音频档案规范化管理,实现传统存储介质向数字化载体的转换,摩苏昆档案标准化编目管理,并将摩苏昆的音频资料用国际音标标注、转写,在进行文本编写,保存成文本形式。

2、培养新生代传承人,世代传承摩苏昆技艺

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世代传承,不断涌入新鲜血液,才能历久弥新、生生不息。而如今,鄂伦春的非遗传承人只集中在中老年人上,青少年几乎没有,原因是现代文化的冲击使得青少年对鄂伦春文化不感兴趣,鄂伦春族逐渐汉化,鄂伦春族青少年从小接受汉语教育,语言不通,以至于无法传承。所以,要重点保护传承人,并以传承人为核心主体,通过传授、培训以及宣传鄂伦春文化及摩苏昆技艺,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传承。

3、加强校园传承活动,积极引进摩苏昆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一同生活在中华民族百花园里,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价值的体现,中华民族正是在各民族文化的融会贯通之下变得生机勃勃。加强校园传承活动,积极引进摩苏昆文化,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同时要重视高校人才的培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并因地制宜的开展教育活动。

4、利用新媒体来推广,充分展现摩苏昆魅力

摩苏昆的保护与传承也应该有效地利用发达的现代网络技术。要利用新媒体资源的积极推广,如微信公众号、摩苏昆传承网站的建设与拓展、鄂伦春语言学习平台等,扩大受众面,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鄂伦春这一民族,对鄂伦春文化越来越有兴趣,让大众利用碎片时间,逐渐对鄂伦春文化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1] 孟淑珍 . 鄂伦春语“摩苏昆”探解[J]. 满语研究,1991(2)

[2] 海日,方征 . 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摩苏昆为例 [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

[3] 孟淑珍 译 . 英雄格帕欠 [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侯艾琳(1997-),女,黑龙江省黑河市人,齐齐哈尔大学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民间文学。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摩苏昆”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研究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鄂伦春族保护与传承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乡长张慧: 擦亮鄂伦春文化生态橱窗
少数民族音乐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的起源及传承探析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鄂伦春族生态审美意识的衍生与文本建构
鄂伦春族民族精神的思想源泉与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