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恰空舞曲》的音高材料创作技术及特点分析
2021-03-15孙博
孙博
在现代创作中,重视分析各类作曲技术的核心内涵方法不能忽略。巴赫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能够体现出高超复调内涵。《恰空舞曲》表现出了巴赫复调式音乐创作的核心技术手法,充分展现出巴赫缜密的创作技术与丰富的个人情感内涵。纵观巴赫的所有作品,普遍富有复杂的逻辑性和哲理性,作曲家通过极具精致的创作思维来兼顾整体布局的独特创作技法,将“恰空”这种变奏曲式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恰空舞曲》在音乐曲式与音乐结构等方面独具特色,堪称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
一、《恰空舞曲》的形式与起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至1750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欧洲近代音乐发展过程中,巴赫的音乐创作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作品涉及的体裁使得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拥有复调之最的尊称。《恰空舞曲》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是他全部作品中最出色和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恰空舞曲》来自恰空舞蹈。在巴赫之前,许多欧洲小提琴作曲家都用过这种形式进行创作,但都不及巴赫的《恰空舞曲》这样出色。在《恰空舞曲》中,巴赫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乐队般恢弘、震撼的音乐效果,他在以单音曲调见长的小提琴上,以丰富深刻的音乐表现手法、华丽的演奏技法以及具有哲理思想的对位创作技法,运用恰空这种演奏形式将核心线索贯穿、统一在一起,音乐画面五光十色,音乐内容纷繁复杂,音乐声部层次分明,既有舞曲形式的外貌,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并且音乐中还承载着令人无法形容与描述的深刻内涵。正如勃拉姆斯所说:“巴赫以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写出了整个世界”“这是一首奇妙和最高深莫测的音乐”。也正是如此,《恰空舞曲》一直深受小提琴家们的喜爱,其强大的音乐表现技巧与令人无法逾越的创作高度,经常被作为一首独奏曲单独演出。巴赫的《恰空舞曲》经久不衰,是一首具有深刻构思、庄严雄伟的作品,是世界小提琴文献中的一件珍品,充分展示了巴赫奔放而极有生气的情感、丰富的幻想、高度的技巧等,是d小调组曲的五个乐章中最有名的一个乐章,甚至还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二、《恰空舞曲》的音高材料创作分析
《恰空舞曲》是一首程式化固定和声的变奏曲目,巴赫以獨特的创作技法,将“恰空”变奏曲式发挥得淋漓尽致。该舞曲的整个框架结构都是以恒定不变的和弦序列为基础发展过来的,和声连续变奏形态是I-V-VI-V,极富哲理性和固定性。作品中包含了30个变奏,每一个变奏以核心不变的原则为基础,进行不同的变化,不但形成了对比与递进,还层次分明,所有变化在一个完整体中得到体现,这些变化对主题及变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这部作品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巴赫使用了诸如多层复调式、八分音符式、分解和弦式等多种织体形式进行变奏,调性为d小调,1到14变奏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为15到24变奏,在柱式和弦与十六分音符织体中,巴赫加入了多层复调,音乐浓重而复杂,带有中段色彩,音乐内涵丰富,这部分的调性为D大调,是主调的同主音大调;第三部分主要使用的柱式和声与十六分音符作为主要织体形式,从25到30变奏为第三部分,但这部分调性回归到主调d小调上,使用多层复调的频率减少。《恰空舞曲》使用“×××”形式的附点节奏型,在进行作品的演奏时,听众可以听到作品高音声部通过使用萨拉班德舞曲作为指引而演奏,为了实现拥有八小节高低起伏的超长旋律题材,每一处高音部分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节奏模进。并且曲目中重要的低音部分完美形成d和声小调,确保了低音部分的抑扬顿挫,实现了从主音到辅音的级进下行四音列,随着I级-V级-VI级-V级的和声进行方式,作品在后面的变奏过程中呈现出低音持续下行反复出现的现象,这样的多种变化带来了调性对比。
在音乐结构方面,受传统西方曲式结构的影响,《恰空舞曲》采用了再现式结构,由三个部分构成(主题原型与原型的30次变奏),这些变奏都以八小节为主要框架。一方面,在变奏织体方面,第一部分以八分音符式、分解和弦式、华彩式织体为辅,以十六分音符律动式织体和柱式和弦式织体为主,接近第二部分时,在前部有保留融入复调式元素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复调写法,使作品呈现出庄严雄伟的特色;第二部分前后具有部分对比的特征,加入了大量多层复调的写作,延续了以十六分音符律动式织体和柱式和弦式织体为主的特点;第三部分逐渐减少了复调式的写作,但仍然以十六分音符律动式织体和柱式和弦式织体为主,使得音乐与第一部分的前部形成呼应,音乐单纯,再现了第一部分的音乐织体。另一方面,作品三大部分的音乐,从容中带有一点淡淡的忧郁,主调为d小调,但调式布局为d-D-d,与主调d小调相比,第二部分具有鲜明的调式特征,这是由D大调明亮辉煌的调式色彩决定的,作品在第三部分回归d小调,d小调具有柔美的调式色彩,呈现出鲜明的再现性段落。在作品的内部结构中,柱式和声的织体形式是作品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织体形式,充分体现出了再现性特征。在作品中,主题即使是这一织体形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一、二部分中也有再现特征,由柱式和弦式织体形式开始,并由其结束;第三部分结束处依然使用这一织体形式,这样的安排既强调了柱式和声织体形式的核心地位,又对作品进行了收尾,很好地展现出变奏原则下《恰空舞曲》的再现性特点。
三、作品的音乐特征
这部作品具有令人惊叹的音乐特色,对位复杂精妙,在整部作品中复调技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巴赫以丰富绝美的复调特征,以单音音乐乐器为主,赋予了《恰空舞曲》很多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多层旋律线条,这是巴赫为小提琴创作音乐的最宝贵特质,这些复调音乐演奏可以分为三类。在整个作品中,音高材料的运用中柱式和弦带有鲜明的复调特征,是核心织体。(如图1)
在作品中,对位旋律中的复调元素是创作的重点之一。为了凸显复调音乐元素,巴赫还在多处使用了不同旋律叠加构成的复调片段。从本质上来说,小提琴不善于演奏复调式多层旋律。因此,在演奏家进行演奏时,必须把多层旋律依次分离,继而在充分把握每层音高材料的运用、发展和音乐走向的基础上,熟练演奏多层旋律中的主要旋律层,之后再加入另一套旋律层,同时采用不同的运弓手法进行表现,从而呈现出具有对比性的复调特征。巴赫在创作《恰空舞曲》的过程中,复调元素使用十六分音符的音高材料进行发展,这在整部作品中的运用具有特征式的含义。作曲家大量使用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导的律动式旋律,不但有同响同行的,还有同音反复式、呼应对位的,旋律变化多样,技术手段的体现无处不在,是作品中最为精致的复调部分。同时,巴赫复调式写作手法的不断创新,通过采用不同的运弓手段,不但明确了旋律走向,还兼顾了各旋律层的立体型、完整性,加快了十六分音符的速度,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效果,促使声部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更加容易。
四、《恰空舞曲》的特点分析
巴赫并没有标明任何速度标记,一般情况下,处理速度采用行板或庄严地两种形式。但这两个速度中节奏处理方法、速度都不太快。《恰空舞曲》乐曲的主题风格类似萨拉班德舞曲,是由两个四小节的乐句组成,主要是第一至第八小节,庄严雄伟。受当时法国帕萨卡利亚、萨拉班德等节奏音型的影响,在每一个小节的第二拍上,巴赫运用了附点音符的节奏。主题过后出现了三十次反复,并且每一次都是以变奏的形式进行。
从总体上来说,《恰空舞曲》主要有三個音乐特色。首先是作品结构的对比性。这部《恰空舞曲》出现了三十次变奏,三十次变奏即是三十种变化,这部作品中的变奏较为自由,每一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相对于帕萨卡利亚等变奏形式,《恰空舞曲》的变奏不受音高材料、低音声部、和声与段落长度的限制,因此音乐变化非常灵活和复杂。
作品发展的统一性。作品中存在着相对的统一性,在作品表现中,若想完整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变化与统一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恰空舞曲》的统一性通过交替运用的柱式和声、旋律的对位、十六分音符为主的音高材料体现出来,这些发展手法呈示在《恰空舞曲》的每一种音乐元素之中,如:几种旋律特征的使用、和声与调式的设计、整体结构的布局以及有规律的节奏运用等。在节奏上体现为整拍式节奏、附点式节奏以及均分式节奏的交替使用;在结构上全曲形成了具有再现元素的三部式曲式结构,被分为三大部分;在调性上体现为d调性的使用,是建立在d音上的大小调变化。这些重要的统一特征是音乐呈现中必须要遵守的主要原则,演奏的时候才能理解作品与表现作品。
作品的舞曲风格作为一种音乐创作形式,恰空节奏欢快抒情,富有规律性,很多作曲家依据自己的创作风格或创作特点,为作品赋予了更多、更新或更深的含义。在将更多元素糅合在一起的过程中,这种音乐体裁呈现出的就是近似舞曲的特质。因此,演奏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或削弱恰空的舞曲特征,演奏家需注意音高的律动,可通过对拍子的细致划分、合理分配琴弓的部位和运弓的速度,保留住舞曲的风格和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体现出巴赫深邃的哲理性以及音乐作品的柔美特征。
五、结语
这部《恰空舞曲》作为作曲家的一部经典复调作品,作品中的多种变奏发展是具有结构力、再现三部曲式特征的作品,并不是三个段落的连接,每个部分的音乐材料、创作目的,在统一全曲的基础上都有所不同。第一部分具有呈示与陈述性的特征,音乐写作丰满充实,主题呈现完整清晰;第二部分是建立在统一的音乐创作特征上,通过对比与发展的中段式手法,促使变奏更具新鲜又不偏离音乐中心;第三部分使用较为含蓄的再现手段对音高材料、节奏、时值等方面进行创作发展,对第一部分音乐元素蕴藉地再现。此外,作品主要使用“d”调,在调性上,作曲家使用d—D—d的调性安排,使得各部分的变奏更具特点。在第二部分中,巴赫以大调的出现做了统一、变化的设计,形成了一种色彩鲜明的对比,非常清晰地呈现出了音乐作品具有再现特征三部音乐结构。
参考文献:
[1]何敏楠:《巴赫小提琴作品〈恰空舞曲〉乐谱与演奏版本的双重比较研究》,《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